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苏省常熟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抽测二(12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2-23
江苏省常熟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抽测二(12月)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禅宗有一套追求自然和放松的道理。禅宗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只要放下一切就是自由的。我们要反省自身,去寻找一个    境界。士大夫在这点受到影响以后,在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官场争斗之外,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用书法    什么间架结构都不能太刻意,自然就好,一定要    。
A.清净    修身养性       挥洒自如              B.清静    休养生息       挥洒自如
C.清净    休养生息       游刃有余              D.清静    修身养性       游刃有余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B.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D.起死人而肉白骨
3.以下两副对联,恰当的横批是(3分)
甲: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阜家丰岁常春
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                 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
C.春风化雨/福如东海                 D.春回大地/人寿年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    。    ,   。   ,   ,    。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①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
②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
③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
④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
⑤但它是可理解的
⑥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
A.⑥②⑤①③④          B.①③④⑥②⑤
C.④②⑤①③⑥         D.②⑤④⑥①③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
B.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有看不见的滑轮和绳线相连
C.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
D.谁试图想要加害于他人,事实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
6.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
下列各句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是(3分)
A.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7.朋友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心灰意冷,下列句子中适合用来激励他(她)的一项是(3分)
A.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根据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紫藤,别名藤萝、朱藤、黄环,属豆科、紫藤属。干皮深灰色,不裂;春季开花,青紫色蝶形花冠,花紫色或深紫色。紫色以高贵性、神秘性吸引着世人。紫藤为暖带及温带植物,产于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植物百科词典》)
B.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运动健儿们,用你的实力、你的精神,去开拓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某校运动会广播稿)
C.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词)
D.根据考勤记录,发现以下学生出现旷课现象。为严肃学风,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对以下无故旷课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希望受到通报批评的学生能够认真反省,积极改正错误,自党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其他学生要以此为我。(学校通告)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有删改)
[注]:直庐:值班房。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输:传递
B.源与廓、昌祺发仓廪                            发:打开
C.事竣还朝                                       竣:完毕
D.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焓罪状           宥:宽恕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又称为奏疏。而“表”是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D.朔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朔”,一般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源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之后被重新任用。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安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
D.魏源曾经因为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但是之后他都得到了宽恕。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4分)
(2)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3分)
三、古诗词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3~14题。(11分)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梅”的?请根据上阕内容进行概括。(5分)
14.分析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11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嗓,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弟弟病尚未治好时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放弃官位留了下来,其间写了这首诗。
15.请分别简析诗歌第二、三联中“满”和“生”字的表达效果。(6分
16.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4)春江花朝秋月夜,                  。(白居易《琵琶行》)
(5)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
(6)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7)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8)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