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2018级“九校联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8-01-16
重庆市重点中学2018级“九校联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3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李图解外国之“火”,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目的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跪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吧?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5.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像“时代楷模”南仁东那样“做点事情”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全部的理想,就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南仁东所说的“做点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不仅是“世界之最”,更是“中国制造”,中国实力。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南仁东也在现场。当时有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一个大胆设想油然而生。他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激动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这是一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设想和探索,更是南仁东“做点事情”的开始。
南仁东“天眼”(FAST)梦想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安装这个庞然大物的地方。从1994年起,南仁东就开始为FAST项目选址,一选就是12年,脱掉笔挺的西装,换上简易的工作服,每天带点饼干和咸菜,翻山越岭,踏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他常常在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南仁东作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完全可以不必这样辛苦,但他为了“做点事情”,他总是身先士卒。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当地一位老农。
南仁东做的“这件事情”,可谓前无古人。2011年3月,筹备多年的FAST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尽管早有各种思想准备,然而,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还是远远超出想象。要把“天眼”做成,犹如在“虎山上行走”。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而南仁东一干就是20多年。
早在90年代初,南仁东就曾受到美国、日本等多国天文界的青睐,他却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物理学家陈学雷回忆,一次天文台全体会议上,已过六旬的南仁东正好坐在他旁边,当时台领导在上面宣布今年谁谁得了什么奖,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这使我吃了一惊。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荣誉也纷至沓来,而属于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却只有寥寥几项。几年前,国家天文台曾推荐他评选院士,他也不积极,有学生帮他整理相关材料,他总说:“差不多就行啦。”
南仁东“做点事情”有着自己的风格。南仁东对同事和学生们的态度很随和,大家总是称呼他为“老南”。老南闲暇之余,会跟助手姜鹏讲他的人生故事。而对待工作不认真的人,他却丝毫不留情面。一次FAST测试小组副组长李辉拿着做好的馈源力学仿真实验方案向南仁东汇报。“一上来,就先问我三个问题多大尺度?在哪进行?阻尼多少?结果我一个都没答上来。南老师当即严厉批评了我。”李辉说。南老师眼里容不得一点瑕疵。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肺癌突然恶化,这位用一生的努力让中国天文学FAST技术领先全球20年以上,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刚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梦圆之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的遗言。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长江网唐建锋同题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9月26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②“老南”是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他的学生甘恒谦回忆说:“就在那间办公室里,我们经常和南仁东老师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南老师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去院里汇报项目进展,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而且每次都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努力负责的程度超乎想象。”他的学生岳友岭这样回忆老师,他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③“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工人都来自云南贫困山区,他私下请人了解工人们的身高、腰围等情况,和老伴亲自到市场为他们每人挑选了一身运动服。白天他与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就到工棚里拉家常。他几乎叫得出每个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工种,清楚他们的收入,也了解他们的琐事。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AST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复杂等问题。
B.1993年日本东京举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提出想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外太空息的设想,这使南仁东萌生了“做点事情”的念头。
C.从FAST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到落成,南仁东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的努力负责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被学生赞誉为“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D.“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使我国天文技术领先世界20年,意义重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仁东耗费毕生心血,直到离世都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称号,没有获得更多奖励,但他的杰作FAST终将证明他坚持“做点事情”的重大意义。
B.尽管南仁东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知名度较高,但在生活中却不尽如人意,加之祖国对天文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决定放弃国外的高薪回国。
C.南仁东的人生理想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他靠这种简单朴素的想法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成了FAST,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材料中引用了很多南仁东学生和同事的话,是为了表现南仁东可贵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为了揭示在和学道路上只有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E.本文记述了南仁东一生的若干片断,叙写了他热爱科学、献身天文事业、培养新人等事迹,塑造了为天文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家形象。
9.“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3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李图解外国之“火”,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目的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跪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吧?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5.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像“时代楷模”南仁东那样“做点事情”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全部的理想,就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南仁东所说的“做点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不仅是“世界之最”,更是“中国制造”,中国实力。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南仁东也在现场。当时有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一个大胆设想油然而生。他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激动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这是一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设想和探索,更是南仁东“做点事情”的开始。
南仁东“天眼”(FAST)梦想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安装这个庞然大物的地方。从1994年起,南仁东就开始为FAST项目选址,一选就是12年,脱掉笔挺的西装,换上简易的工作服,每天带点饼干和咸菜,翻山越岭,踏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他常常在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南仁东作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完全可以不必这样辛苦,但他为了“做点事情”,他总是身先士卒。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当地一位老农。
南仁东做的“这件事情”,可谓前无古人。2011年3月,筹备多年的FAST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尽管早有各种思想准备,然而,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还是远远超出想象。要把“天眼”做成,犹如在“虎山上行走”。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而南仁东一干就是20多年。
早在90年代初,南仁东就曾受到美国、日本等多国天文界的青睐,他却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物理学家陈学雷回忆,一次天文台全体会议上,已过六旬的南仁东正好坐在他旁边,当时台领导在上面宣布今年谁谁得了什么奖,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这使我吃了一惊。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荣誉也纷至沓来,而属于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却只有寥寥几项。几年前,国家天文台曾推荐他评选院士,他也不积极,有学生帮他整理相关材料,他总说:“差不多就行啦。”
南仁东“做点事情”有着自己的风格。南仁东对同事和学生们的态度很随和,大家总是称呼他为“老南”。老南闲暇之余,会跟助手姜鹏讲他的人生故事。而对待工作不认真的人,他却丝毫不留情面。一次FAST测试小组副组长李辉拿着做好的馈源力学仿真实验方案向南仁东汇报。“一上来,就先问我三个问题多大尺度?在哪进行?阻尼多少?结果我一个都没答上来。南老师当即严厉批评了我。”李辉说。南老师眼里容不得一点瑕疵。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肺癌突然恶化,这位用一生的努力让中国天文学FAST技术领先全球20年以上,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刚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梦圆之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的遗言。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长江网唐建锋同题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9月26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②“老南”是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他的学生甘恒谦回忆说:“就在那间办公室里,我们经常和南仁东老师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南老师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去院里汇报项目进展,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而且每次都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努力负责的程度超乎想象。”他的学生岳友岭这样回忆老师,他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③“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工人都来自云南贫困山区,他私下请人了解工人们的身高、腰围等情况,和老伴亲自到市场为他们每人挑选了一身运动服。白天他与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就到工棚里拉家常。他几乎叫得出每个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工种,清楚他们的收入,也了解他们的琐事。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AST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复杂等问题。
B.1993年日本东京举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提出想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外太空息的设想,这使南仁东萌生了“做点事情”的念头。
C.从FAST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到落成,南仁东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的努力负责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被学生赞誉为“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D.“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使我国天文技术领先世界20年,意义重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仁东耗费毕生心血,直到离世都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称号,没有获得更多奖励,但他的杰作FAST终将证明他坚持“做点事情”的重大意义。
B.尽管南仁东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知名度较高,但在生活中却不尽如人意,加之祖国对天文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决定放弃国外的高薪回国。
C.南仁东的人生理想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他靠这种简单朴素的想法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成了FAST,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材料中引用了很多南仁东学生和同事的话,是为了表现南仁东可贵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为了揭示在和学道路上只有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E.本文记述了南仁东一生的若干片断,叙写了他热爱科学、献身天文事业、培养新人等事迹,塑造了为天文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家形象。
9.“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