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1-15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日前,某研究机构对“一 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做了一番街采,得到了这份“歪 果仁”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却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让很多国人感到不小的意外。细究这些“新发明”,一大特点便是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便捷人们生活。比如,先进的支付系统,买卖东西只需“扫一扫”;畅达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购全球”;发达的高铁网络,让城市之间不再遥远;方便的共享单车,随骑随停自由畅快。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帖子在日本某网络论坛上疯传,有日本网友担心:中国人会偷偷嘲笑我们落后吗?不夸张地说,新经济之门在创新之轴的带动下,迅速向我们开启,“中国制造”正带给世界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奇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起势,在这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推力的变革大潮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在前列。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充分说明,我们已超越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一千年前,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问世,拉近了世界技术和文化的距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如今,这个古老国度正乘着信息化快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全面发力,顺势而上、弯道超车尤为可期。
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多少“老大帝国”在因循守旧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又有多少新兴国家抓住了“创新窗口”实现了追赶超越。对今日中国来说,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变量来塑造自己的命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技术创新与生活需求更好对接。其实类似网购、高铁等先进技术,并非我们独有,但为什么却在中国土地上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收获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对接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赢得认可。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我们还 要在这方面继续探索,凭借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创新,攀上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更为有利的位置。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今天,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收获期,国之重器频频亮相,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将技术变革与生活需求有效融合,让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大小”相宜,两翼齐飞,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成色将更足。
(摘编自范荣《“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创新窗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青年最想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带回家,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可。
B.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表明中国已经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C.“新四大发明”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已经超越了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全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中国应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决定性的变量,顺势而上,塑造命运。
2.下列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借助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统帅全篇,为全文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
B.文章从历史、世界、未来等方面进行论述,赞美中国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成
C.作者灵活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观点,分析问题。
D.文章结构严谨,结尾对现实的联系,不仅使论证严密,而且使文章内容更加厚重,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新兴国家抓住“创新窗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追赶和超越,不少“老大帝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目前,中国的国之重器频频出现,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创新已经进入收 获期。
C.网购、高铁等技术能在中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D.一千年前,四大发明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今天,“新四大发明”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技术,建设科技强国的成色更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 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7.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B.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9.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日前,某研究机构对“一 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做了一番街采,得到了这份“歪 果仁”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却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让很多国人感到不小的意外。细究这些“新发明”,一大特点便是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便捷人们生活。比如,先进的支付系统,买卖东西只需“扫一扫”;畅达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购全球”;发达的高铁网络,让城市之间不再遥远;方便的共享单车,随骑随停自由畅快。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帖子在日本某网络论坛上疯传,有日本网友担心:中国人会偷偷嘲笑我们落后吗?不夸张地说,新经济之门在创新之轴的带动下,迅速向我们开启,“中国制造”正带给世界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奇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起势,在这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推力的变革大潮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在前列。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充分说明,我们已超越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一千年前,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问世,拉近了世界技术和文化的距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如今,这个古老国度正乘着信息化快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全面发力,顺势而上、弯道超车尤为可期。
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多少“老大帝国”在因循守旧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又有多少新兴国家抓住了“创新窗口”实现了追赶超越。对今日中国来说,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变量来塑造自己的命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技术创新与生活需求更好对接。其实类似网购、高铁等先进技术,并非我们独有,但为什么却在中国土地上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收获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对接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赢得认可。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我们还 要在这方面继续探索,凭借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创新,攀上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更为有利的位置。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今天,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收获期,国之重器频频亮相,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将技术变革与生活需求有效融合,让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大小”相宜,两翼齐飞,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成色将更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青年最想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带回家,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可。
B.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表明中国已经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C.“新四大发明”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已经超越了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全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中国应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决定性的变量,顺势而上,塑造命运。
2.下列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借助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统帅全篇,为全文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
B.文章从历史、世界、未来等方面进行论述,赞美中国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成
C.作者灵活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观点,分析问题。
D.文章结构严谨,结尾对现实的联系,不仅使论证严密,而且使文章内容更加厚重,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新兴国家抓住“创新窗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追赶和超越,不少“老大帝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目前,中国的国之重器频频出现,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创新已经进入收 获期。
C.网购、高铁等技术能在中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D.一千年前,四大发明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今天,“新四大发明”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技术,建设科技强国的成色更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年份 | 省级馆 | 市级馆 | 县级馆 | 合计 |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
2010年 | 1780.1 | 300.0 | 2692.0 | 641.0 | 5253.4 | 453.2 | 9725.5 | 1394.2 |
2011年 | 2004.1 | 500.0 | 3863.7 | 377.0 | 5329.4 | 575.3 | 11197.2 | 1452.3 |
2012年 | 3102.0 | 500.0 | 5646.6 | 467.0 | 7433.5 | 648.2 | 16182.1 | 1651.2 |
2013年 | 4462.9 | 700.0 | 5656.1 | 544.6 | 8628.7 | 803.9 | 18747.7 | 2048.5 |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7.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B.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9.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