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1-16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血缘关系因天生存在而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使得亲情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血缘关系与亲情关系叠加,使亲子间既相互给予又相互接纳,共同型塑着代际伦理。社会转型越剧烈,人们就越会珍视血缘亲情,藉以增强日常生活的稳固性,但亲子间的相予与相纳随着社会转型又极易发生断裂,继而出现代际纠纷。
就代际关系的内部机理来说,西方奉行接力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且乙代对甲代无赡养义务,丙代对乙代亦无赡养义务,呈现出代间接力景象。中国奉行反馈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呈现出下代对上代的反馈景象。反馈模式是基于孝道理念。赡养父母在中国语境中就是孝敬父母。
反馈模式及孝道理念传承之时,西方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强劲的势头汇入中国。当代中国人可以借助于法律及其内在的权利话语来应对家庭伦理的观念来自西方,尤其是其中的权利话语更是西方的舶来品。有学者指出,西方人常以意志自由与自我选择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子女对父母不具赡养义务。任何一种行为若要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应该做的,那就必须建立在行为主体对此行为自愿的基础上。
西方的接力模式固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现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固然曾对儒学展开批判,但社会转型并没有促使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随之发生转型,而随之发生转型的当是情感表达的制度。反馈模式体现着亲子关系双向的情感表达。父权制度仅仅只是情感表达于反馈模式上的一种表现。它被打破后,亲子代际法律地位平等的制度得以确立。无论制度为何,人类情感的表达其实都趋于自然主义,即服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于行为上不加任何修饰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
代际平等制度的确立使得当代民众更趋向于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亲情。如果说现代的情感表达自然主义旨在打破传统的父权制度及其伦理规范,而伦理规范越少必然会使得人的本能以及本性受到的规制越来越疏松,继而出现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可靠的情形。
代际平等制度也体现着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既然情感表达趋于宽松使得仅凭伦理制度来维持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可靠,便需要比伦理制度更加具有规范性的法律制度来维持代际关系。当代的涉孝纠纷(涉及子女是否孝敬父母之类的代际纠纷)进入司法领域,非但不意味着代际平等制度受到了挑战,反而彰显着父母与子女要以平等的身份借助法律展开对话。现代法律可以从外在行为的角度作用于代际关系并不可靠的问题,但无法从内在情感的角度起作用,希望法律做出更为乐观的规定。
(节选自伊涛《家庭伦理的儒学内涵与权利的备选位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西方人常以意志自由与自我选择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子女对父母不具赡养义务。
B.西方接力模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家庭伦理,并促使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转型。
C. 代际平等制度的确立已使得中国当代民众在表达自己的亲情时变得不受约束、自然而然。
D.当代的涉孝纠纷进入司法领域,彰显着父母与子女要以平等的身份借助法律展开对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血缘关系与亲情的特点谈起,再提到代际关系的变化,自然而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三、四段着重论述的是西方家庭伦理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及情感表达。
C.文章末段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了在维持代际关系上,法律制度比伦理制度更优越。
D.文章从家庭代际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变化的必然性论及其原因、解决办法,论述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人可以借助权 利话语来应对家庭伦理,说明西方接力模式获得部分国人的认同。
B.情感表达自然主义一旦盛行,仅凭人的本能以及本性来维持代际关系就越来越不可靠。
C.中国社会的儒学伦理根基深厚,因此中国的家庭代际伦理无法完全接受接力模式。
D.在中国,一旦父母提起涉孝诉讼,就意味着父母选用了权利话语,而彻底放弃伦理话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拾穗者
曾冠华
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顾不住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 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
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她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
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
老妇人轻轻笑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
秦风的心儿突然颤了一下。
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
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
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
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
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及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选自《金麻雀》网刊,2018年8月14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摄影家秦风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
B.“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这一细节描写,既暗示了高书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党的干部不忘乡土、关注农村的真情,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C.“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的话语,“掩嘴笑”的神态,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参加摄影大师拍摄照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5.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薏阅读空间》)
7. 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超过半数的城镇居民从未去过图书馆。
B. 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低于美国,人均到馆次数也低于美国。
C. 从材料三的数据对比可知,各级政府都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拨款最高。
D. 由材料三可知,2010-2013年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都在逐年增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由于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所以在网上迅速“爆红”。
B. “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的地理环境和服务设施,都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
C. 河南许昌公共图书馆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滨海新区图书馆历史悠久庄严肃穆,但都很受欢迎。
D. 许昌玻璃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阅读,实现了阅读“零门槛”,让书香成为一种文化标签。
9.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书香社会”。(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血缘关系因天生存在而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使得亲情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血缘关系与亲情关系叠加,使亲子间既相互给予又相互接纳,共同型塑着代际伦理。社会转型越剧烈,人们就越会珍视血缘亲情,藉以增强日常生活的稳固性,但亲子间的相予与相纳随着社会转型又极易发生断裂,继而出现代际纠纷。
就代际关系的内部机理来说,西方奉行接力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且乙代对甲代无赡养义务,丙代对乙代亦无赡养义务,呈现出代间接力景象。中国奉行反馈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呈现出下代对上代的反馈景象。反馈模式是基于孝道理念。赡养父母在中国语境中就是孝敬父母。
反馈模式及孝道理念传承之时,西方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强劲的势头汇入中国。当代中国人可以借助于法律及其内在的权利话语来应对家庭伦理的观念来自西方,尤其是其中的权利话语更是西方的舶来品。有学者指出,西方人常以意志自由与自我选择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子女对父母不具赡养义务。任何一种行为若要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应该做的,那就必须建立在行为主体对此行为自愿的基础上。
西方的接力模式固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现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固然曾对儒学展开批判,但社会转型并没有促使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随之发生转型,而随之发生转型的当是情感表达的制度。反馈模式体现着亲子关系双向的情感表达。父权制度仅仅只是情感表达于反馈模式上的一种表现。它被打破后,亲子代际法律地位平等的制度得以确立。无论制度为何,人类情感的表达其实都趋于自然主义,即服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于行为上不加任何修饰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
代际平等制度的确立使得当代民众更趋向于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亲情。如果说现代的情感表达自然主义旨在打破传统的父权制度及其伦理规范,而伦理规范越少必然会使得人的本能以及本性受到的规制越来越疏松,继而出现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可靠的情形。
代际平等制度也体现着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既然情感表达趋于宽松使得仅凭伦理制度来维持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可靠,便需要比伦理制度更加具有规范性的法律制度来维持代际关系。当代的涉孝纠纷(涉及子女是否孝敬父母之类的代际纠纷)进入司法领域,非但不意味着代际平等制度受到了挑战,反而彰显着父母与子女要以平等的身份借助法律展开对话。现代法律可以从外在行为的角度作用于代际关系并不可靠的问题,但无法从内在情感的角度起作用,希望法律做出更为乐观的规定。
(节选自伊涛《家庭伦理的儒学内涵与权利的备选位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西方人常以意志自由与自我选择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子女对父母不具赡养义务。
B.西方接力模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家庭伦理,并促使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转型。
C. 代际平等制度的确立已使得中国当代民众在表达自己的亲情时变得不受约束、自然而然。
D.当代的涉孝纠纷进入司法领域,彰显着父母与子女要以平等的身份借助法律展开对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血缘关系与亲情的特点谈起,再提到代际关系的变化,自然而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三、四段着重论述的是西方家庭伦理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及情感表达。
C.文章末段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了在维持代际关系上,法律制度比伦理制度更优越。
D.文章从家庭代际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变化的必然性论及其原因、解决办法,论述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人可以借助权 利话语来应对家庭伦理,说明西方接力模式获得部分国人的认同。
B.情感表达自然主义一旦盛行,仅凭人的本能以及本性来维持代际关系就越来越不可靠。
C.中国社会的儒学伦理根基深厚,因此中国的家庭代际伦理无法完全接受接力模式。
D.在中国,一旦父母提起涉孝诉讼,就意味着父母选用了权利话语,而彻底放弃伦理话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拾穗者
曾冠华
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顾不住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 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
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她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
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
老妇人轻轻笑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
秦风的心儿突然颤了一下。
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
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
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
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
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及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选自《金麻雀》网刊,2018年8月14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摄影家秦风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
B.“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这一细节描写,既暗示了高书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党的干部不忘乡土、关注农村的真情,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C.“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的话语,“掩嘴笑”的神态,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参加摄影大师拍摄照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5.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年份 | 省级馆 | 市级馆 | 县级馆 | 合计 |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
2010年 | 1780.1 | 300.0 | 2692.0 | 641.0 | 5253.4 | 453.2 | 9725.5 | 1394.2 |
2011年 | 2004.1 | 500.0 | 3863.7 | 377.0 | 5329.4 | 575.3 | 11197.2 | 1452.3 |
2012年 | 3102.0 | 500.0 | 5646.6 | 467.0 | 7433.5 | 648.2 | 16182.1 | 1651.2 |
2013年 | 4462.9 | 700.0 | 5656.1 | 544.6 | 8628.7 | 803.9 | 18747.7 | 2048.5 |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薏阅读空间》)
7. 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超过半数的城镇居民从未去过图书馆。
B. 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低于美国,人均到馆次数也低于美国。
C. 从材料三的数据对比可知,各级政府都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拨款最高。
D. 由材料三可知,2010-2013年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都在逐年增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由于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所以在网上迅速“爆红”。
B. “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的地理环境和服务设施,都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
C. 河南许昌公共图书馆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滨海新区图书馆历史悠久庄严肃穆,但都很受欢迎。
D. 许昌玻璃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阅读,实现了阅读“零门槛”,让书香成为一种文化标签。
9.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书香社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