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东北师大附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2-27

东北师大附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的象征。另一方面,“山水”因其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创性,因其坚固地附着并恪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河床,使得山水艺术之深远、广博及其“超于象外之意旨”,在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的中西文化激荡碰撞、交往中,呈现出独特的中华文化蕴含与审美价值。
事实上,不仅“山水”命题在中国文明史、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水艺术与山水审美,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有学者曾言,早期的中国山水艺术审美观,大致可分为儒家的象征式山水观、道家的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的情感化山水观三类。我们倘若抽离于自然山水本身,可以看到,这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本质上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层次的体察和感知。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厚人文性,造就了山水绘画承载人们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感知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在山水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艺术与哲学、宗教、思想乃至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美性”与精神“超验性”。
从人文视角看,中国山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其一,山水艺术汲取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之精髓,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并融会贯通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脉之中,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渊源、人文内涵特征以及传统哲学框架中“画道”的烙印;其二,山水艺术注重艺术形式的整体构建与写意构筑,注重自然万物的密切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由“哲理”延伸拓展到“艺理”层面,即重视创造性与心性的交融互动,突破技艺与手法的限制,使其艺术表达展现出既多元一体、又丰富纷呈的面貌;其三,山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营造及文化品格,如自然生命和谐的情景审美、风景即心境的意象审美、形神兼备的气韵审美等等,构成了中国式山水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学特质,也使其成为日臻完善、深具影响的艺术种类。
当然,应当看到,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当下已进入到信息化、互联网、多媒体乃至人工智能新时代,世界文化交流语境和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置身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必须要保持文化上的警醒与自觉,必须要秉持艺术上的自律与创造,必须要葆有精神上的反思与追求。那么,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方能凸显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与顽强生命力,也才能有足够的度量来吸收消化时间河流中的新文化、新艺术基因,凝结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
(摘编自蔡劲松《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古至今,“山水”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中华艺术史视野,成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的象征。
B.山水绘画的艺术“审美性”与精神“超验性”,使得山水绘画能够承载人们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维度、层次的感知变化。
C.山水画研究者与传承者只有保持文化上的警醒与自觉,秉持艺术上的自律与创造,葆有精神上的反思与追求,方能应对变革。
D.传统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其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重要性和独创性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山水艺术”值得深入探讨的意义所在。
B.文章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论证了山水艺术具有“审美性”和“超验性”文化特征。
C.文章阐述山水艺术蕴含中华文化精神,不用形象修辞,条分缕析,理性品格突出。
D.文章提及“西风东渐”、文明变革等现象,均为论述“实现山水的当代转化”张本。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评价中所持观点与本文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青绿山水独树一格,将道教对养生、长生的追求凝聚于色彩之中,这表明宗教对山水绘画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文与可擅画山水,更擅画竹。其画竹时必先把握竹子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实质,做到胸有成竹,其过程蕴含的美学特质与山水艺术有相通之处。
C.《富春山居图》后段,黄公望把秋天的树画出了繁华落尽的感觉,将亡国之痛消解于山水中,此时的山水乃是画家心境的外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
D.苏轼曾言:“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画,画境与诗境同高,诗境与自然相和,其以写意的方式表现了创造性与心性的交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粘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杀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粘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为春泥。
“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见过中国人的家谱,你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都说明曾辗转迁徙。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可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
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育女,某一代迁到北美腹地,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与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
那么,乡愁?是的,乡愁。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做符号来代表。
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做我们的弱点。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
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自己的八字属“伤官格”,然后写自己的家毁于两次战争,只能流亡,是为了说明算命先生的预言准确。
B.作者并不认为“丁公化鹤”“王子求仙”“穆王南征”是神话,而是发他人之所未发,将其视作对流亡生活的理解。
C.文章通过“南美洲来的人”讲述祖先的迁徙和孩子的人生规划,说明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不一定意味着悲伤。
D.作者认为将乡愁理解为我们的弱点,理解为游子在他乡的落魄,固然是误解;理解成“一种反省的方式”也是误解。
5.请简要概括作者对故乡和家的理解。(6分)
6.本文语言典雅齐整,请以最后四段为例,从词句选用、句式结构、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以“papi酱”为代表的自媒体人拿到高额的融资开始,自媒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但实际上,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自媒体人在30岁以下,且接近五成的自媒体为兼职运营。然而,在自媒体新奇、酷炫的外表背后,自媒体人的营收其实普遍不高。数据显示,超过七成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仅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摘编自新华网《每个人的麦克风——数读自媒体发展特征与趋势》2017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只认钱”的逻辑驱使下,有多少自媒体走上了玩火自焚的不归路?动起“打家劫舍”的念头,以发布负面信息为要挟,敲诈勒索收取企业“保护费”;把“拿钱办事”的恶习发挥到极致,什么样的软文都写,什么样的硬广都接,只问报酬不问是非;大搞“瞒天过海”,以院长、专家自居,虚设医学成果和养生误区借机卖假货;贪吃“人血馒头”,为扬名立万不惜“消费悲情”“消费逝者”;掘金“人性丑陋”,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到“暴走漫画”被判道歉和赔偿,为了所谓“流量”“点击”“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人民网《唯利是图的自媒体可以休矣》2018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媒体平台作者对增值服务的接受度

(摘编自《2016年自媒体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国家网信办先后约谈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已经依法依规全网处置了“唐纳德说”、“傅首尔”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又对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大浪淘沙之下,“可能会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可能会错过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样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万珮《自媒体行业去泡沫》)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体来看,自媒体平台作者对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对于BSP广告联盟,只有极少数作者愿意参加。
B.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购买博客空间的自媒体平台作者比例较高,在所有作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
C.在自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出版博文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都有一些自媒体平台作者愿意尝试,但所占的比例较小。
D.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若想取得较大的市场,应该挖掘自媒体平台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增加更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逐渐减少,与市场自身的选择机制有关。
B.自媒体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所以近半数的自媒体人选择兼职运营,对平台相关的增值服务态度谨慎。
C.“流量”“点击”“打赏”等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正因对它们的追求,自媒体市场才会乱象频出。
D.自媒体平台也是网络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面对投资,必须擦亮双眼,同时做好错过某些机会的准备。
9.根据上述材料,维护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哪些相关方?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