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情感诉求和思想意蕴,大多是通过这些物象或由这些物象所构造的意境完成的。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陶冶性情、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因而大多喜欢与这些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
在这些自然事物中,松、竹、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质和德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而是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也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就人格构成而言,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古人论人讲“风骨奇伟”“风骨清举”,论画讲“气韵生动”“骨梗有力”,论书“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刘勰论文,则在各体文章风格中,独标风骨,提倡一种“风清骨峻”的文章风格。凡此种种,由评品人物到鉴赏书、谈文论艺,风骨都是一个普遍运用的标准。可见,风骨不是某个艺术门类的概念,也不是某些个人的偏好,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范畴。宗白华说:“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这种从“人物品藻”出发,“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而后遍及整个艺文领域的美学,不啻就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因而风骨既是一个美学范畴,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学范畴。在审美领域,它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在文化领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对松、竹、梅的喜爱,既是一种审美鉴赏,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选自於可训《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2018年0月12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象征着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并以独特方式表达中国文化。
B. 自然事物易被人格化,与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及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有关。
C. 松、竹、梅受到特别喜爱不是因为其具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为古人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
D. 虽然古人对松、竹、梅内在品格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均为魏晋后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以简洁的语言揭示松、竹、梅与中国人人格精神及中国文化的关系。
B. 文章不但指出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更分析了这一传统产生根源。
C. 文章除了阐述松、竹、梅受到中国人喜爱的原因,还揭示其内在品质的具体内涵。
D. 为深入阐释中国文化中的“风骨”,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文人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堪称古人喜欢与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的绝好例证。
B. 中国古人“入世”与“出世”的观念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故它们自然成了古人人格力量的化身。
C. 风骨本指先秦儒者“浩然之气”,曾被用来论人、论画、论书,后成为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推动了历代诗文革新。
D. 风骨既是美学范畴又是文化学范畴,因此它既是审美领域的极高标准,又是文化领域内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不是…而是…”不正确。原文为“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C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
D项,在阐释“风骨”时,文章没有运用对比论证,D项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应是“入世”与“出世”观念中的某些内容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故B错误;
C项,曲解文意。原文为风骨“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故C错误;
D项,强加因果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工作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技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营业收入增至2315亿元,年均增速13.4%;利润增至196.3亿元,年均增速14.3%。连续14年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5年在军工企业中保持第一。自2015年起,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不断刷新中国航天高度的同时,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年均14.1%的增长率,并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了商业遥感卫星、智能机器人等多项有前景的产业项目。集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6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7项,申请专利31152项,总数量和增长率均居军工集团之首。
作为建设航天强国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的推动者,航天科技集团在报告中提出了分两个阶段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路线图。从2020年到205年分两个阶段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目标:第一阶段,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第二阶段,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发展需要,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摘编自《中国航天酝酿大动作》)
材料二:
我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应加速推动航天科技工业的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礼恒院士建议,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表示,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
薛惠锋认为,在执行层面推动融合,还需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军工企业‘技术优势、研发优势、集成优势’和非军工企业的‘投资优势、市场优势、专项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打通航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
薛惠锋表示,要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发挥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近年来,该院以“需求牵引、政府搭台、航天推进、企业唱戏、基金跟随、民众受益”为思路,为航天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摘编自《航天科技工业迫切需要实现“军民融合”》)
材料三:
引领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航天技术,早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会对接”。
我们日常最熟悉的方便食品——方便面中的脱水蔬菜,最早就源于航天的冷冻脱水技术。这种技术除去了食物中的全部水分,降低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延长了贮存时间,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也一点没减少。此外,配方奶粉的营养添加技术也脱胎于航天员食品。
在医疗健康领域,利用航天三维打印和数字制造技术,可以完美地实现牙齿、软骨和骨骼等生物组织的重建。源自火箭燃料泵技术研制的人造心脏,已经为几百人带来了新生。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也源于航天科技的成就。最初设立的ICU,是监测太空环境下航天员的血压心跳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实验室。现在,ICU已是各大医院的标配。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超过3万种民用产品得益于航天技术,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航天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欧美等多家研究机构评估认为,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7-12美元的回报。
(摘编自《航天,与生活交会对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八大以来,航天科技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且增速可观。
B. 航天科技集团是建设航天强国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的推动者,到2045年将把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 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航天科技工业是最合适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走在前列。
D. 航天技术其实早已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蔬菜脱水、配方奶粉的营养添加等技术都起源于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6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申请专利的总数量和增长率均居军工集团之首。
B. 作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近年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航天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C. 航天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ICU已是各大医院的标配利用火箭燃料泵技术研制的人造心脏已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
D. 航天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研究机构认为投资航天领域所获得的收益也最大。
6. 航天科技工业如何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加强领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②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把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③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发挥核心单位在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到2045年将把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不正确。原文为“到2045年…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故B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
D项,“投资航天领域所获得的收益也最大不正确。原文只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7—12美元的回报”,并没有说“收益最大”,故D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要求回答“航天科技工业如何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并且要求从材料二找答案,考生直接去材料二筛选如何做的句子,有些直接摘录,有些可以自己概括。如“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直接摘录作为答案;“在执行层面推动融合,还需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可知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把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薛惠锋表示,要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发挥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可知要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发挥核心单位在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管家
孟宪歧
沈静波乡下有良田,城里有米店。
说他是商人,行;说他是地主,也行。但他却不是个好商人。因为,他不会做生意,甚至连米的价钱都不晓得,他只知道读书下棋。可米店的生意不错。还有,虽说他是地主,可乡下的地,不知道哪块属于他,关于地租他也一无所知。
为什么?
他有一位好管家,姓韩,单名一个柳字。
管家比他整整大了40岁。
管家从小进沈家当学徒,后来给他的父亲当管家,现在又给他当管家。他对沈家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其实,他根本没有家,沈家就是他的家。
从他讨饭进沈家那天起,就把沈家当成了家。
有这么一位好管家,他便当了甩手掌柜。
那年,城里来了许多饥民,蚂蚁般。好几家米店都店门紧闭,唯独沈家米店正常营业。不但生意正常,还开设了两个大粥棚,每天为饥民提供免费小米粥。
见门口这么多人等粥,东家皱皱眉:“多烧几锅,让他们吃够!”
管家小声说:“老爷,使不得。把咱米店的米全都熬粥,也救济不过来。”
东家一愣:“那总不能让他们饿着吧?”
管家点头:“我们尽力而为。”
一天夜里,城里饥民闹事,几乎抢光了所有的米店。
沈家米店却毫发无损。
饥民说:“沈家米店每天都为我们熬粥,我们不能没良心。”
实际是管家悄悄给饥民出主意,那几家奸商囤积粮仓,抢了他们法不责众。
这个主意不错,不但保住了沈家米店,还让饥民有了粮食。
饥民扛着粮食四散逃去。
官府来抓人,哪里还有人影?
有一回,东家与一位开米行的朋友吃饭。朋友问:“沈老板,你家米店的价格总比我们低,天长日久,不赔本?”
东家嘿嘿笑:“我永远都不赔本。我的米哪里来?乡下。不花钱的。不花钱,哪来本?”
东家回来后问管家:“韩叔,咱米店的价,比别人低吗?
管家点头:“低一点。但薄利多销,我们的收入一点不比别人少。”
来沈家米店买米的,都是老主顾,左邻右舍,他们都是吃着沈家米店的粮食长大的。
那天,城里王记米行突发火灾,店主哭喊:“王记米行失火了!”
店主喊哑了嗓子也没喊出人来。几十仓粮食毁于大火,却无一人前去救火。因店主是出了名的黑心店主,掺沙子,掺发霉粮食,大家都躲在家里,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店主急疯了,跑进粮仓,被活活烧死。
说起这事,东家唏嘘不止。
管家说:“自古以来就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这件事过去没几天,沈家米店也着了火。
管家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喊:“沈家米店起火啦,快救火啊!
顷刻,男女老幼都提着水桶拿着脸盆出来了。大火很快被扑灭。
东家垂泪给救火的作揖:“谢谢。谢谢。”
有人说:“我们是吃沈家米店的粮食长大的,就像我们家里的一样,我们不救,谁来救?
这年春,大旱,许多地方有人把树皮都吃光了。
秋天,东家说:“韩叔,该收地租了,你去乡下看看,有啥好东西,给我买点。管家就急匆匆去了乡下。
他看到的是,一群群背井离乡的逃荒人。
管家在乡下呆了一天,哭了好几回。
管家红着眼睛回到城里。
沈东家一见管家,不对劲啊,怎么眼泡子有点发肿呢?
管家低头说:“对不起,东家,我辜负了您的希望。”
东家奇怪地问:“我不就是想让你买点啥吗?没有就拉倒。”
管家就哭了:“东家,乡下惨啊。到处是逃荒要饭的,日子没法过了
东家叹了一口气:“真是民不聊生啊!
东家说完,问:“那你收地租的事如何?”
管家说:“我正要跟东家说呢,我给您买了一样好东西。
东家问:“啥好东西?”
管家答:“您的名声和仁义。”
东家不解。
管家说:“老百姓都饿着肚皮呢,哪来的地租?我就说,沈老爷发话啦,今年的地租全免,等来年风调雨顺,一并上缴。”
东家明白了:“说的对,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吧。”
第二年果然风调雨顺。可小鬼子却来了。城里被鬼子的飞机轰炸得一片狼藉。
管家保护着东家一家老少仓皇逃到乡下。
乡下的佃农听说东家回来了,全都来到村头迎接沈静波。
不几天,沈家大院里就堆满了粮食。
佃农们还送来了花生、大枣、水果。
东家拉着管家的手说:“韩叔,我们老沈家要好好谢谢你啊!
管家答:“应该道谢的是我。东家给了我饭吃!
管家死后,东家当做亲人发送,还给管家披麻戴孝。
(选自《小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非常出色,往往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并且,小说还巧妙地借助东家和管家的几次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B. 看到这么多饥民在等粥,东家让管家多烧几锅,说“不能让他们饿着”,但管家却说“使不得”并表示会“尽力而为”。可见两人性格有别。
C. 小说以抗战前后中国城乡为背景,反映出在地主剥削和异族入侵双重压迫下农村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鲜明地表达出反剥削、反侵略的思想。
D. 小说善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同样是发生火灾,王记米行无人施救,而沈家米店则有很多人救助,这些对比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8. 小说中管家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 小说题为“管家”,为什么却从“东家”写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忠诚厚道,知恩图报:感激沈家收留,把沈家当成自己的家,为沈家两代人做管家,鬼子轰炸时保护东家一家到乡下。②为人精明,富有远见:悄悄给饥民出主意抢奸商米店,薄利多销善于经营,为东家买名声和仁义。③善良仁慈,有同情心:开设粥棚为饥民提供免费小米粥,为乡下灾民哭红了眼睛,替东家做主免除了当年的地租。
9. ①有“东家”才有“管家”,明写“东家”,实际上是从侧面写“管家”;②引出下文对管家的介绍,为进一步写他信任、支持管家的种种行为做铺垫;③题为“管家”却从东家写起,巧妙地制造波澜,使小说情节更曲折,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项,“在地主剥削农村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文本中缺乏依据,沈静波也是地主;“鲜明地表达了反剥削、反侵略思想”也不正确,故C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要注意正面刻画与侧面刻画。正面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心理等,需要考生圈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然后推究所反映的人物形象。侧面刻画主要是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的烘托。本文主要是正面刻画。从“管家从小进沈家当学徒,后来给他的父亲当管家,现在又给他当管家。他对沈家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其实,他根本没有家,沈家就是他的家。从他讨饭进沈家那天起,就把沈家当成了家。”、“第二年果然风调雨顺。可小鬼子却来了。城里被鬼子的飞机轰炸得一片狼藉。管家保护着东家一家老少仓皇逃到乡下。”他感激沈家收留,把沈家当成自己的家,为沈家两代人做管家,鬼子轰炸时保护东家一家到乡下可以看出他忠诚厚道,知恩图报。“实际是管家悄悄给饥民出主意,那几家奸商囤积粮仓,抢了他们法不责众。这个主意不错,不但保住了沈家米店,还让饥民有了粮食。”、“东家回来后问管家:‘韩叔,咱米店的价,比别人低吗?’管家点头:‘低一点。但薄利多销,我们的收入一点不比别人少。’”、“管家说:‘我正要跟东家说呢,我给您买了一样好东西’。东家问:‘啥好东西?’管家答:‘您的名声和仁义。’”悄悄给饥民出主意抢奸商米店,薄利多销善于经营,为东家买名声和仁义使得后来东家逃难到乡下被善待可以看出管家为人精明,富有远见。“那年,城里来了许多饥民,蚂蚁般。好几家米店都店门紧闭,唯独沈家米店正常营业。不但生意正常,还开设了两个大粥棚,每天为饥民提供免费小米粥。”、“他看到的是,一群群背井离乡的逃荒人。管家在乡下呆了一天,哭了好几回。管家红着眼睛回到城里。……管家答:‘您的名声和仁义。’东家不解。管家说:‘老百姓都饿着肚皮呢,哪来的地租?我就说,沈老爷发话啦,今年的地租全免,等来年风调雨顺,一并上缴。’”开设粥棚为饥民提供免费小米粥,为乡下灾民哭红了眼睛,替东家做主免除了当年的地租这些都表明了管家善良仁慈,有同情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小说中的艺术特点,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对于这类题,要以“鉴赏表达技巧”题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探究时应把“特色”与“效果”紧密联系起来。本题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情节、读者这几个方面赏析。人物形象上,“管家从小进沈家当学徒,后来给他的父亲当管家,现在又给他当管家。他对沈家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其实,他根本没有家,沈家就是他的家。”
从“东家”写起是因为有“东家”才有“管家”,这样写更符合逻辑。“但他却不是个好商人。因为,他不会做生意,甚至连米的价钱都不晓得,他只知道读书下棋。可米店的生意不错。还有,虽说他是地主,可乡下的地,不知道哪块属于他,关于地租他也一无所知。为什么?他有一位好管家,姓韩,单名一个柳字。”这里明写“东家”,实际上是从侧面写“管家”,用“东家”来衬托“管家”知恩图报,忠诚。情节结构上,“还有,虽说他是地主,可乡下的地,不知道哪块属于他,关于地租他也一无所知。为什么?他有一位好管家,姓韩,单名一个柳字。……有这么一位好管家,他便当了甩手掌柜。”、“东家明白了:‘说的对,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吧。’”可知先写东家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管家的介绍,为进一步写他信任、支持管家的种种行为做铺垫;读者层面,题为“管家”却从东家写起,而且东家说是商人却不会做生意,甚至连米价都不懂,说是地主却连自己的地在哪都不知道,使读者产生疑问,巧妙地制造波澜,使小说情节更曲折,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