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4-08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灵动的批评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通”。
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品召回读者。
(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批评文章用高深的理论与生僻的表达方式,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B.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强调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C. 运用演讲体、书信体、序跋等形式写出的批评文字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
D. 灵动的批评语言有内容、有味道,是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口语化的语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化整为零,从三个方面论证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论证自然充分透彻。
B. 文章结合批评者语言西化严重的实际来分析,接地气,特别富有现实针对性。
C. 文章以钟嵘、王国维、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为例,论证了批评语言灵动的重要性。
D. 文章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结构完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批评自说自话,做不到掷地有声,那么不受读者待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B. 无论是外国的福斯特,还是中国的李健吾、宗白华,其批评文字都具有亲和性。
C. 批评语言严重西化,表现为批评者大量使用长句、从句,大量使用西式名词等。
D. 批评文字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理论,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中小学生阶段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技术课和纺织课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技术课上,学生学习使用锯、刨子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纺织课上,学生要学会使用缝纫机,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比如靠垫、手机包等;初中阶段,设计相对复杂,计算机设计、制作等方式会被学生引入课堂制作。初中阶段还开设有家庭经济学课程。学生在课上学习烹饪、熨烫衣物等。一堂家庭经济学课,学生准备、制作一顿美食并现场享用,其间还插空熨烫衣物。男女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竭尽全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摘编自张永军《他山之石》,《光明日报》2018年10月9日)
材料二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摘编自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材料三: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我们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将不再增加。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劳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适切的教育和锻炼。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这样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却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芬兰劳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比如开设跟劳动教育相关的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
B.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但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长期缺位。
C. 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督导考核,督导考核内容包括劳动课是否被其他课占用,师资、场地、工具、经费是否缺乏等。
D. 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这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不利于劳动精神的培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都不利于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B. 芬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劳动教学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C.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劳动习惯培养,比如打扫卫生、烧菜做饭、洗衣叠被等,缺乏劳动教育观念。
D.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缺位原因复杂,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扭转形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6. 搞好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腻
段锡民
余枫开车,妻子坐副驾驶位,儿子余集宁坐后排。一家三口驾车去海棠峰景区游玩。
海棠峰是位于草原边缘的一座小山包。尽管山坡上有成片的野花、山脚下有蜿蜒的小河、清澈的水泡子、点缀着红柳的草甸、成群的牛羊,可这里原本并不知名。直到前年,弘缘集团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投资打造,建起蒙古大帐,有了手把肉,篝火……良好的生态再加上民俗的神秘感,使景区火了起来。
不过眼下是淡季,天色又早,龙城通往景区的这条公路上车很少,放眼望去,只约两公里的前方有一辆银灰色轿车在跑。
这一百多公里的孤道,连个加油站、修理铺都没有,万一……余枫是个汽车修理工。
呸!臭嘴,妻子瞪他一眼。
没想到嘴还真臭,妻子话音刚落,就出事了。不过不是余枫的车,是前面那辆。银灰轿车扭几扭停在路边,一位老头下车查看左后轮,看来是车胎爆了。
备胎人家自己能换,少管闲事:妻子见余枫在减速,忙阻止他。可余枫还是停下了。
老人打开后备厢,吃力地挪出备胎,伸脚蹬了一下,脸色变了:备胎是瘪的。余枫见状打开自家车的后备厢,妻子拽拽他的衣袖:干啥,万一咱也爆胎咋办?
余枫斜睨她一眼说:把个老人扔半道上,咋好意思?
儿子余集宁也下了车,帮忙把轮胎滚到老人车后:换这个,还好车型一样。
老人抹把汗,瞄了一眼余枫的车牌:谢谢,谢谢!回城我就还你,费用该咋算就咋算。
都出门在外的,说啥费用啊。余枫说着去拿千斤顶。这时车里又钻出位老太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阿弥陀佛,幸好遇上了好人哈……
见瘪轮已悬起,儿子余集宁忙把十字扳手递给老爸,又到路边寻来两块石头倚住前轮。老太太笑眯眯地对余枫妻子说:你儿子?多好的孩子哈。
余枫媳妇叹气:嗐!好啥,大学学个破会计,毕业两年了,还在家耗着,愁死人了。
有会计证吗,为啥不应聘呢?老头插嘴问。
证早考下了,笔试也都过了,可哪次招聘没猫腻?也是,会计嘛,谁不想用自己人啊,余枫气嘟嘟地说:考一把生回气,看来也是修车命了。
车修好,老头要了余枫的电话号码。两车相跟着上路了。妻子瞥了余枫一眼:刚才老头说啥,让儿子建服务站?
哼!吹呗,气球啊,吹口气就成,那得多少钱啊!
后座上的儿子若有所思地向车窗外看了一会,打开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电脑。
余枫从后视镜扫了儿子一眼,摇摇头。儿子也看到了老爸的神情,他苦笑一下,低下头敲起了键盘。
两天后,老头开着车来还备胎,还掏出两百块钱,说是修理费。余枫留下了四十元,帮老人把补好的备胎放进后备厢。临上车老人突然说,近日弘缘集团有个招聘会,其中招财会人员一人,让他儿子马上在网上报名。余枫摇头:算了吧,那可是大公司,想进的还不挤破脑袋?老人急了,一把攥住他的胳膊:一定要报名啊,听我的,这公司保证没猫腻……
不出所料,应聘财会的呼啦啦地来了四五十人。不过,余集宁还是顺利进入了四人面试名单。
三名面试官提了几个常规问题,应聘者都对答如流。主持面试的财务经理不动声色地听着,但最后他总会抛出个应用题:针对本公司业务及现状,规划一个项目,或提一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大概都有所准备,前三名答得还不错,虽然空泛,经理仍在心里给了个及格分:回去等公司的通知吧。
第四个上场的正是余集宁。听了经理的提问他怔了一下,但紧接着就微笑着答起题来。他的建议正是在景区至龙城间公路上建服务区。
经理心里“咯噔”一下:奇了!正是在昨天例会上,董事长建议,拟建景区至龙城公路的服务区,并指示企划、财务部门制定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概算;可这小子今天就……这也太巧合了?莫非,他跟董事长有什么瓜葛?经理犯了嘀咕,提笔在面试名单上余集宁的名字旁打下一个“?”。
可不一会儿功夫,问号就被经理涂成了“!”。因为余集宁的设想比董事长拟议的要周全得多。除加油站、修理店,还有流动修理车,甚至还建议每隔十公里建一处指示牌,标明服务项目、与服务区的距离以及套装公司形象广告。
而更让经理惊讶的是,讲完总体设想,接下来余集宁竟还很细致地给出了建设项目的申办程序和财务概算。
经理伸手在名字上打了个钩:不管跟董事长有无瓜葛,都没说的。他撂下笔微笑着跟两位同事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站起身说: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我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摘编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8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枫的助人为乐为儿子在应试中的优秀表现做铺垫:良好的家风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B. 余枫的妻子阻止余枫帮助老人,说话时也多带有怨气,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文化素养不高。
C. 弘缘集团招聘财会人员,余集宁是否会遭遇招聘的暗箱操作在文中没有体现,却引人深思。
D. 文章结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布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8. 小说以《猫腻》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灵动的批评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通”。
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品召回读者。
(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批评文章用高深的理论与生僻的表达方式,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B.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强调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C. 运用演讲体、书信体、序跋等形式写出的批评文字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
D. 灵动的批评语言有内容、有味道,是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口语化的语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化整为零,从三个方面论证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论证自然充分透彻。
B. 文章结合批评者语言西化严重的实际来分析,接地气,特别富有现实针对性。
C. 文章以钟嵘、王国维、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为例,论证了批评语言灵动的重要性。
D. 文章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结构完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批评自说自话,做不到掷地有声,那么不受读者待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B. 无论是外国的福斯特,还是中国的李健吾、宗白华,其批评文字都具有亲和性。
C. 批评语言严重西化,表现为批评者大量使用长句、从句,大量使用西式名词等。
D. 批评文字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理论,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中小学生阶段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技术课和纺织课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技术课上,学生学习使用锯、刨子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纺织课上,学生要学会使用缝纫机,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比如靠垫、手机包等;初中阶段,设计相对复杂,计算机设计、制作等方式会被学生引入课堂制作。初中阶段还开设有家庭经济学课程。学生在课上学习烹饪、熨烫衣物等。一堂家庭经济学课,学生准备、制作一顿美食并现场享用,其间还插空熨烫衣物。男女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竭尽全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摘编自张永军《他山之石》,《光明日报》2018年10月9日)
材料二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摘编自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材料三: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我们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将不再增加。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劳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适切的教育和锻炼。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这样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却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芬兰劳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比如开设跟劳动教育相关的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
B.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但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长期缺位。
C. 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督导考核,督导考核内容包括劳动课是否被其他课占用,师资、场地、工具、经费是否缺乏等。
D. 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这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不利于劳动精神的培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都不利于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B. 芬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劳动教学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C.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劳动习惯培养,比如打扫卫生、烧菜做饭、洗衣叠被等,缺乏劳动教育观念。
D.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缺位原因复杂,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扭转形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6. 搞好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腻
段锡民
余枫开车,妻子坐副驾驶位,儿子余集宁坐后排。一家三口驾车去海棠峰景区游玩。
海棠峰是位于草原边缘的一座小山包。尽管山坡上有成片的野花、山脚下有蜿蜒的小河、清澈的水泡子、点缀着红柳的草甸、成群的牛羊,可这里原本并不知名。直到前年,弘缘集团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投资打造,建起蒙古大帐,有了手把肉,篝火……良好的生态再加上民俗的神秘感,使景区火了起来。
不过眼下是淡季,天色又早,龙城通往景区的这条公路上车很少,放眼望去,只约两公里的前方有一辆银灰色轿车在跑。
这一百多公里的孤道,连个加油站、修理铺都没有,万一……余枫是个汽车修理工。
呸!臭嘴,妻子瞪他一眼。
没想到嘴还真臭,妻子话音刚落,就出事了。不过不是余枫的车,是前面那辆。银灰轿车扭几扭停在路边,一位老头下车查看左后轮,看来是车胎爆了。
备胎人家自己能换,少管闲事:妻子见余枫在减速,忙阻止他。可余枫还是停下了。
老人打开后备厢,吃力地挪出备胎,伸脚蹬了一下,脸色变了:备胎是瘪的。余枫见状打开自家车的后备厢,妻子拽拽他的衣袖:干啥,万一咱也爆胎咋办?
余枫斜睨她一眼说:把个老人扔半道上,咋好意思?
儿子余集宁也下了车,帮忙把轮胎滚到老人车后:换这个,还好车型一样。
老人抹把汗,瞄了一眼余枫的车牌:谢谢,谢谢!回城我就还你,费用该咋算就咋算。
都出门在外的,说啥费用啊。余枫说着去拿千斤顶。这时车里又钻出位老太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阿弥陀佛,幸好遇上了好人哈……
见瘪轮已悬起,儿子余集宁忙把十字扳手递给老爸,又到路边寻来两块石头倚住前轮。老太太笑眯眯地对余枫妻子说:你儿子?多好的孩子哈。
余枫媳妇叹气:嗐!好啥,大学学个破会计,毕业两年了,还在家耗着,愁死人了。
有会计证吗,为啥不应聘呢?老头插嘴问。
证早考下了,笔试也都过了,可哪次招聘没猫腻?也是,会计嘛,谁不想用自己人啊,余枫气嘟嘟地说:考一把生回气,看来也是修车命了。
车修好,老头要了余枫的电话号码。两车相跟着上路了。妻子瞥了余枫一眼:刚才老头说啥,让儿子建服务站?
哼!吹呗,气球啊,吹口气就成,那得多少钱啊!
后座上的儿子若有所思地向车窗外看了一会,打开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电脑。
余枫从后视镜扫了儿子一眼,摇摇头。儿子也看到了老爸的神情,他苦笑一下,低下头敲起了键盘。
两天后,老头开着车来还备胎,还掏出两百块钱,说是修理费。余枫留下了四十元,帮老人把补好的备胎放进后备厢。临上车老人突然说,近日弘缘集团有个招聘会,其中招财会人员一人,让他儿子马上在网上报名。余枫摇头:算了吧,那可是大公司,想进的还不挤破脑袋?老人急了,一把攥住他的胳膊:一定要报名啊,听我的,这公司保证没猫腻……
不出所料,应聘财会的呼啦啦地来了四五十人。不过,余集宁还是顺利进入了四人面试名单。
三名面试官提了几个常规问题,应聘者都对答如流。主持面试的财务经理不动声色地听着,但最后他总会抛出个应用题:针对本公司业务及现状,规划一个项目,或提一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大概都有所准备,前三名答得还不错,虽然空泛,经理仍在心里给了个及格分:回去等公司的通知吧。
第四个上场的正是余集宁。听了经理的提问他怔了一下,但紧接着就微笑着答起题来。他的建议正是在景区至龙城间公路上建服务区。
经理心里“咯噔”一下:奇了!正是在昨天例会上,董事长建议,拟建景区至龙城公路的服务区,并指示企划、财务部门制定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概算;可这小子今天就……这也太巧合了?莫非,他跟董事长有什么瓜葛?经理犯了嘀咕,提笔在面试名单上余集宁的名字旁打下一个“?”。
可不一会儿功夫,问号就被经理涂成了“!”。因为余集宁的设想比董事长拟议的要周全得多。除加油站、修理店,还有流动修理车,甚至还建议每隔十公里建一处指示牌,标明服务项目、与服务区的距离以及套装公司形象广告。
而更让经理惊讶的是,讲完总体设想,接下来余集宁竟还很细致地给出了建设项目的申办程序和财务概算。
经理伸手在名字上打了个钩:不管跟董事长有无瓜葛,都没说的。他撂下笔微笑着跟两位同事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站起身说:尽管还要走程序,需董事长签字,但我还是很负责任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摘编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8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枫的助人为乐为儿子在应试中的优秀表现做铺垫:良好的家风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B. 余枫的妻子阻止余枫帮助老人,说话时也多带有怨气,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文化素养不高。
C. 弘缘集团招聘财会人员,余集宁是否会遭遇招聘的暗箱操作在文中没有体现,却引人深思。
D. 文章结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布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8. 小说以《猫腻》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