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联盟(Z20)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6-30
2020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联盟(Z20)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的惆怅(chàng)乡愁消失在无数清雅的巷(xiàng)道里,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
B.平日的人事暄嚷、混(hún)水摸鱼、滔滔名利、尔虞(yú)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
C.言论自由在哪都有边界,当年快船队老板斯特林的录音被曝(bào)光,其中的言论涉及种族歧视,随即他遭到口诛笔伐,NBA对其处以终身禁赛并强(qiàng)迫他将球队出售。
D.苏州人的脾性一发让人再也认不出来,说他们藏巧露(lù)拙,说他们忠奸分明,说他们报效朝廷,苏州人只笑一笑,园林依然这样纤(xiān)巧,桃花依然这样灿烂。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认识进而读懂良渚文化应是探寻中华文明绚丽瑰宝的必修课,【甲】它并非历史教科书中被轻轻带过的一处遗址,也非地图上被简单标注的一个地名,而是五千年明中越擦越亮的文化金名片,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申遗成功对文化保护提出了间不容发的要求。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无论是开发还是保护都要对遗产心存敬畏。【乙】前有厦门鼓浪屿人满为患、环境恶化,后有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引发对过度开发的批评:这些都为文化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当努力在保护遗产和弘扬遗产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守住适度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底线【丙】通过游客限流、加大宣传、优配专业人员、设备等举措,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拒绝过度消费世界遗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而 B.间不容发 C.人满为患 D.践行
(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的任务,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探测器环绕、着陆和巡视火星的计划,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B.高居票房榜首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通过“前夜”“回归”“相遇”7个故事,再现的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7个历史瞬间感动了众人。
C.确保休假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落地,让公众有更多弹性自主、错峰出游的机会,是改变景区“人从众”现象、增强公众休假质量的首要前提。
D.一场场热火朝天的供需洽谈,一笔笔真金白银的订单协议,一款款“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有力脉搏。
4.(3分)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① 。口满,难以兑现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并侵害他人;富奢,挥金如土而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盈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贲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② ?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③ ,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5.(6分)如图是020(即 On 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网络平台在020商业模式中的功能。
(2)从消费者角度点评020商业模式的优势。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棠于仝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越剧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现在的一大批保留剧作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而鲜有90年代以后新题材的。其中1953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电影,被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扭转了当时西方世界盛行的“共产党不要文化”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戏曲“虚拟”“写意”和“象征”的舞台表演和处理形式,使得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女小生借助于程式化的表演,从一开始就可以使自己不和被表现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女小生通过女人的理解来呈现的理想化、艺术化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种“性别错位”单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观众眼中更显得诗意、空灵、梦幻和飘逸。
中国戏曲舞台不存在西方戏剧美学中的所谓“第四堵墙”,中国戏曲在演岀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女子越剧独特的美,在于这种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不管是温文而雅的才子、还是落难的公子、落榜的士子,或者悲愤的将领、含冤的贤良,都达到一种或者优美、或者壮美的审美感觉,这些,从越剧《何文秀》《碧玉簪》《柳殺传书》《屈原》等一系列代表戏目中可以体会得到,甚至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样难以传达的人物,都被越剧女小生们演绎得罕见成功。可以说《红楼梦》的所有戏目中,没有哪一个剧种,能像越剧这样适合演绎这样一个题材。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贾宝玉的形象,唯有女子所扮演的越剧才塑造得出来。
(摘编自毛珂婉《从美学角度浅析越剧中的美》,《文学教育(下)》2014年)
材料三
不管有没有提改革,仔细比对,这么多年越剧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服装越来越漂亮,舞台布景设置越来越豪华,高科技不断引入,话剧式的写实表演味越来越浓。
这么多年,越剧的配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乐队变得复杂,庞大,甚至引入交响乐。相比之下以前的配乐简单朴实很多。规模不大的几个人组成的乐队跟着演员的演唱,适时地拉琴敲板,看起来朴素,却配合得十分恰当自然,既有利于演员感情的表达,也有利于演员功力的展示。现在的配乐越来越复杂,却总显得华而不实。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当代演员唱腔的个人特色与功力不足以吸引观众,因此需要引进这么庞大的乐队来增加吸引力吧。伴随着配乐的改变,表达语言上也越来越国语化,丧失了越剧该有的韵味。
现在的越剧较之前变软变柔。浙江人的性格比较温和,长相也斯文温婉,说话吴侬软语细声细语,但是温软不等于软到没有骨头。老辈们的风格每个人都非常鲜明,没有一个缺少风骨。除吕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其他人的声腔都打得很开,完全不压抑。现在越剧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很软,喜欢压看嗓子地唱越剧,不让声音与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故意唱得又软又柔。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唱来表达感情,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跟穷困落难时唱得一个味,如何能打动观众?
现在的越剧总以悲情为主,演员们善于悲伤啼哭,却不善于表现轻松与喜悦。动不动唱得哀哭啼啼,好像越剧的精华就是哭。在热衷啼哭的同时,还喜欢用浮夸的的动作来演绎。老辈演员的戏却没有一场是刻意悲伤的,不但不悲伤,反而非常注重观众的愉悦感。对观众来说看老辈演员的戏,不是看她的情节和舞台动作的幅度,而是看她的细节上的情感表达,同时听她优美的唱腔。
(摘编自《越剧的改革与变化》)
(1)下列对材料中“越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男女合演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B.越剧长于抒情,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C.越剧独特的美,在于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
D.现代越剧唱法流行压抑着嗓子唱,声腔没有充分打开,不像老辈们的表演,全都把声腔打得很开,完全不压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中的小生诠释的不是生活中的男人,而是女人眼中的男人,并非完全模仿男人表演,而只是戏曲演员演给观众看的人物。
B.越剧“性别错位”的表演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更显得诗意和飘逸,这种展示不需要观众的互动参与。
C.越剧的表演不管用小嗓子还是大嗓子唱,只有声腔充分打开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才能表达得充分彻底,戏才能打动观众。
D.现代越剧表演缺乏对细节的把握,一味求悲,舞台动作表演动作很大又很夸张,看起来很卖力,但却不能使观众愉悦。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越剧在新时期需要传承的另外两个方面。
①角色: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女小生);
②音乐:配乐简单朴实;
③声腔: ;
④情感表达: 。
7.(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柏庄(节选)
姚中华
一堵老墙,连同它支撑着的村庄上的后间老屋,在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溅起烟雾般的尘土扑向周围的断垣残璧,也扑向周边无辜的花草。尘土弥散之后,倾圮的老屋如同给村庄画上了一个句号,村庄不再是村庄,像大地上一枚空心腐烂的果实。
一群柏庄人,还有一只夹着尾巴的狗,仓皇而去,像逃离一场灾难。溅起的尘土覆盖了他们留在村庄上最后一行混乱的脚印,也终结了皖北大地上一个关于柏庄村的叙事和传说。
其实,随同人群一同逃离的不仅仅是狗,还有许多柏庄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动物,走的、飞的、爬的,它们的祖先尾随着村民的祖辈而来,在村中筑巢,或是掘穴,组建家室,一代代繁衍,进行着生命的接力。柏庄不仅仅是柏庄人的村庄,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同样是逃亡,只是,它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等待它们的或许只有死亡。
我无法想象柏庄人离去时的眼神。淡定,惊慌?快意,悲伤?亦或是木然,惆怅?村庄的拆迁,远处的钢筋水泥垒起的楼宇将会接纳他们的身躯,但是否能安放他们的灵魂?无论如何,他们的眼眸里一定会装着村庄昨天的模样。古朴的房舍,爬满青籐的老墙,密密匝匝的树林,还有袅绕在屋顶上的炊烟……我知道,逃离是柏庄人现实生活中一种无奈的选择,不久的将来,这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替代村庄曾经的鸡鸣狗吠。
只是,柏庄人的双脚,曾经在村庄上停泊,如同庄子里的柏树扎下的根系,盘根错节。
柏树是柏庄最早的村民,在柏庄,它们最早与土地签下了契约。
柏树耐旱,质地坚硬,最宜生长的地方是在山地,或者是丘陵。柏庄地处一马平川的平原,前不靠山,后不依岭,柏树却生长得葱茏苍翠,云飞乌绕。
柏庄人谁也说不山村中柏树的来历,如同说不清楚村里那些长眠在地下陌生却又令人敬畏的祖先。村中的柏树,有人说是祖先有意栽植,有人说是鸟儿携带来的种子,周围十村九里,见不到一棵柏树的影子,唯有柏庄的柏树郁郁葱葱。时光带走了有关和树与村庄最初的秘密,只留下几段关于村名的传说。
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柏树的生长,走进柏庄,你会看见一排排柏树苍老而青翠,宝塔状的枝干指向天空,如同精神抖擞的卫士,柏树无人修剪,也无人刻意雕琢,但每一棵都是神形兼备,绿叶葱茏,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风雪裹身,它们总是呈现出一种姿态,带着绽放在时光里的绿,从容而挺立。
在如水流淌的岁月中,一代代柏庄人与柏树相互偎依,互相守望,似乎有一种缘分和气息彼此相连,柏树将柏庄人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件件刻进年轮里,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陪伴。柏庄人眼中的柏树是一种伟岸的姿态,从柏树的身上,他们学会了生存与成长。
柏庄也有其它树木,魁伟挺拔的杨树,四季常青的香樟、纤枝细叶的杨柳等等。在柏庄,它们只是柏树留白处的一种陪衬。墙轰然倒塌的时候,柏树依然挺拔而从容。只是,村庄消失,那些柏庄人从村庄土地上逃离,将带走它们所熟悉的生命气息,它们会形影相吊,渐渐沉寂,最终走向消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岁月里,一代代柏庄人如同一棵棵行走的树,而柏树未尝不是最为忠诚的柏庄人。
褐色土地上,有两条路在柏庄人月光中延伸。
一条是泥土路,泥泞的路面被柏庄人踩踏之后,柔和而松软。路边是一块块棋盘式的庄稼地。地里,泥上黃褐,如同柏庄人被阳光烤晒过的肤色。
曾经,柏庄人对泥土路有着说不出的亲近,对路边的庄稼地有着道不尽的虔诚,每走进一次,都是一次朝圣。他们弯下腰身,与耕牛同行,与农具相伴,与泥土相亲。他们的身影一次次被暮色吞没之后,土地也一次次分娩。收获的季节,每一粒稻谷,都是对朝圣最好的回报。
因此,泥土路虽然凸凹不平,散发出潮湿的腥味,却寄托着柏庄人最原始的希望。
后来,泥土路开始延伸,一直延伸到柏庄人目光够不着的远方。村庄的脚步也被吸引到远方。远方的诱惑虽然无踪无影,却像一阵风,穿过柏庄一道道古老的院墙,也穿过柏庄人的胸膛。从此,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路也一天比一天寂寞,像一个垂暮的老人。
黑色的土地上,还有一条路,时隐时现、在柏庄人迷离的目光中蜿蜒到岁月的深处。柏庄人虽然看不清路面,却能看得见路上飘动着祖辈们的身影。柏庄人没人知道祖辈从何处而来,口口相传的村史中,他们只知道是柏树最早陪伴着祖先来到这里,从此,这块土地渐渐有了烟火气息,祖辈们经营着一个村庄,如同经营一个小小的王国,他们小心翼翼,专注而虔诚,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垒起了家室,也垒起了村庄最初的雏形。从此,柏庄人开始与村庄在岁月风雨里相守。
时光不会打结,柏庄却走到了尽头。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村庄是人类在大地上最古老的栖所,也是依恋土地最生动的杰作。村庄不再是村庄,是大地上被丢弃腐烂的果实。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
(有删减)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2)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分析本文构思上的特色。
(4)根据全文,探究文末“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的深层意蕴。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的惆怅(chàng)乡愁消失在无数清雅的巷(xiàng)道里,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
B.平日的人事暄嚷、混(hún)水摸鱼、滔滔名利、尔虞(yú)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
C.言论自由在哪都有边界,当年快船队老板斯特林的录音被曝(bào)光,其中的言论涉及种族歧视,随即他遭到口诛笔伐,NBA对其处以终身禁赛并强(qiàng)迫他将球队出售。
D.苏州人的脾性一发让人再也认不出来,说他们藏巧露(lù)拙,说他们忠奸分明,说他们报效朝廷,苏州人只笑一笑,园林依然这样纤(xiān)巧,桃花依然这样灿烂。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认识进而读懂良渚文化应是探寻中华文明绚丽瑰宝的必修课,【甲】它并非历史教科书中被轻轻带过的一处遗址,也非地图上被简单标注的一个地名,而是五千年明中越擦越亮的文化金名片,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申遗成功对文化保护提出了间不容发的要求。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无论是开发还是保护都要对遗产心存敬畏。【乙】前有厦门鼓浪屿人满为患、环境恶化,后有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引发对过度开发的批评:这些都为文化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当努力在保护遗产和弘扬遗产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守住适度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底线【丙】通过游客限流、加大宣传、优配专业人员、设备等举措,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拒绝过度消费世界遗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而 B.间不容发 C.人满为患 D.践行
(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的任务,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探测器环绕、着陆和巡视火星的计划,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B.高居票房榜首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通过“前夜”“回归”“相遇”7个故事,再现的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7个历史瞬间感动了众人。
C.确保休假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落地,让公众有更多弹性自主、错峰出游的机会,是改变景区“人从众”现象、增强公众休假质量的首要前提。
D.一场场热火朝天的供需洽谈,一笔笔真金白银的订单协议,一款款“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有力脉搏。
4.(3分)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① 。口满,难以兑现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并侵害他人;富奢,挥金如土而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盈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贲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② ?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③ ,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5.(6分)如图是020(即 On 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网络平台在020商业模式中的功能。
(2)从消费者角度点评020商业模式的优势。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棠于仝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越剧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现在的一大批保留剧作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而鲜有90年代以后新题材的。其中1953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电影,被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扭转了当时西方世界盛行的“共产党不要文化”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戏曲“虚拟”“写意”和“象征”的舞台表演和处理形式,使得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女小生借助于程式化的表演,从一开始就可以使自己不和被表现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女小生通过女人的理解来呈现的理想化、艺术化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种“性别错位”单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观众眼中更显得诗意、空灵、梦幻和飘逸。
中国戏曲舞台不存在西方戏剧美学中的所谓“第四堵墙”,中国戏曲在演岀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女子越剧独特的美,在于这种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不管是温文而雅的才子、还是落难的公子、落榜的士子,或者悲愤的将领、含冤的贤良,都达到一种或者优美、或者壮美的审美感觉,这些,从越剧《何文秀》《碧玉簪》《柳殺传书》《屈原》等一系列代表戏目中可以体会得到,甚至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样难以传达的人物,都被越剧女小生们演绎得罕见成功。可以说《红楼梦》的所有戏目中,没有哪一个剧种,能像越剧这样适合演绎这样一个题材。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贾宝玉的形象,唯有女子所扮演的越剧才塑造得出来。
(摘编自毛珂婉《从美学角度浅析越剧中的美》,《文学教育(下)》2014年)
材料三
不管有没有提改革,仔细比对,这么多年越剧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服装越来越漂亮,舞台布景设置越来越豪华,高科技不断引入,话剧式的写实表演味越来越浓。
这么多年,越剧的配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乐队变得复杂,庞大,甚至引入交响乐。相比之下以前的配乐简单朴实很多。规模不大的几个人组成的乐队跟着演员的演唱,适时地拉琴敲板,看起来朴素,却配合得十分恰当自然,既有利于演员感情的表达,也有利于演员功力的展示。现在的配乐越来越复杂,却总显得华而不实。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当代演员唱腔的个人特色与功力不足以吸引观众,因此需要引进这么庞大的乐队来增加吸引力吧。伴随着配乐的改变,表达语言上也越来越国语化,丧失了越剧该有的韵味。
现在的越剧较之前变软变柔。浙江人的性格比较温和,长相也斯文温婉,说话吴侬软语细声细语,但是温软不等于软到没有骨头。老辈们的风格每个人都非常鲜明,没有一个缺少风骨。除吕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其他人的声腔都打得很开,完全不压抑。现在越剧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很软,喜欢压看嗓子地唱越剧,不让声音与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故意唱得又软又柔。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唱来表达感情,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跟穷困落难时唱得一个味,如何能打动观众?
现在的越剧总以悲情为主,演员们善于悲伤啼哭,却不善于表现轻松与喜悦。动不动唱得哀哭啼啼,好像越剧的精华就是哭。在热衷啼哭的同时,还喜欢用浮夸的的动作来演绎。老辈演员的戏却没有一场是刻意悲伤的,不但不悲伤,反而非常注重观众的愉悦感。对观众来说看老辈演员的戏,不是看她的情节和舞台动作的幅度,而是看她的细节上的情感表达,同时听她优美的唱腔。
(摘编自《越剧的改革与变化》)
(1)下列对材料中“越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男女合演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B.越剧长于抒情,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C.越剧独特的美,在于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
D.现代越剧唱法流行压抑着嗓子唱,声腔没有充分打开,不像老辈们的表演,全都把声腔打得很开,完全不压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中的小生诠释的不是生活中的男人,而是女人眼中的男人,并非完全模仿男人表演,而只是戏曲演员演给观众看的人物。
B.越剧“性别错位”的表演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更显得诗意和飘逸,这种展示不需要观众的互动参与。
C.越剧的表演不管用小嗓子还是大嗓子唱,只有声腔充分打开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才能表达得充分彻底,戏才能打动观众。
D.现代越剧表演缺乏对细节的把握,一味求悲,舞台动作表演动作很大又很夸张,看起来很卖力,但却不能使观众愉悦。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越剧在新时期需要传承的另外两个方面。
①角色: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女小生);
②音乐:配乐简单朴实;
③声腔: ;
④情感表达: 。
7.(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柏庄(节选)
姚中华
一堵老墙,连同它支撑着的村庄上的后间老屋,在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溅起烟雾般的尘土扑向周围的断垣残璧,也扑向周边无辜的花草。尘土弥散之后,倾圮的老屋如同给村庄画上了一个句号,村庄不再是村庄,像大地上一枚空心腐烂的果实。
一群柏庄人,还有一只夹着尾巴的狗,仓皇而去,像逃离一场灾难。溅起的尘土覆盖了他们留在村庄上最后一行混乱的脚印,也终结了皖北大地上一个关于柏庄村的叙事和传说。
其实,随同人群一同逃离的不仅仅是狗,还有许多柏庄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动物,走的、飞的、爬的,它们的祖先尾随着村民的祖辈而来,在村中筑巢,或是掘穴,组建家室,一代代繁衍,进行着生命的接力。柏庄不仅仅是柏庄人的村庄,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同样是逃亡,只是,它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等待它们的或许只有死亡。
我无法想象柏庄人离去时的眼神。淡定,惊慌?快意,悲伤?亦或是木然,惆怅?村庄的拆迁,远处的钢筋水泥垒起的楼宇将会接纳他们的身躯,但是否能安放他们的灵魂?无论如何,他们的眼眸里一定会装着村庄昨天的模样。古朴的房舍,爬满青籐的老墙,密密匝匝的树林,还有袅绕在屋顶上的炊烟……我知道,逃离是柏庄人现实生活中一种无奈的选择,不久的将来,这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替代村庄曾经的鸡鸣狗吠。
只是,柏庄人的双脚,曾经在村庄上停泊,如同庄子里的柏树扎下的根系,盘根错节。
柏树是柏庄最早的村民,在柏庄,它们最早与土地签下了契约。
柏树耐旱,质地坚硬,最宜生长的地方是在山地,或者是丘陵。柏庄地处一马平川的平原,前不靠山,后不依岭,柏树却生长得葱茏苍翠,云飞乌绕。
柏庄人谁也说不山村中柏树的来历,如同说不清楚村里那些长眠在地下陌生却又令人敬畏的祖先。村中的柏树,有人说是祖先有意栽植,有人说是鸟儿携带来的种子,周围十村九里,见不到一棵柏树的影子,唯有柏庄的柏树郁郁葱葱。时光带走了有关和树与村庄最初的秘密,只留下几段关于村名的传说。
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柏树的生长,走进柏庄,你会看见一排排柏树苍老而青翠,宝塔状的枝干指向天空,如同精神抖擞的卫士,柏树无人修剪,也无人刻意雕琢,但每一棵都是神形兼备,绿叶葱茏,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风雪裹身,它们总是呈现出一种姿态,带着绽放在时光里的绿,从容而挺立。
在如水流淌的岁月中,一代代柏庄人与柏树相互偎依,互相守望,似乎有一种缘分和气息彼此相连,柏树将柏庄人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件件刻进年轮里,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陪伴。柏庄人眼中的柏树是一种伟岸的姿态,从柏树的身上,他们学会了生存与成长。
柏庄也有其它树木,魁伟挺拔的杨树,四季常青的香樟、纤枝细叶的杨柳等等。在柏庄,它们只是柏树留白处的一种陪衬。墙轰然倒塌的时候,柏树依然挺拔而从容。只是,村庄消失,那些柏庄人从村庄土地上逃离,将带走它们所熟悉的生命气息,它们会形影相吊,渐渐沉寂,最终走向消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岁月里,一代代柏庄人如同一棵棵行走的树,而柏树未尝不是最为忠诚的柏庄人。
褐色土地上,有两条路在柏庄人月光中延伸。
一条是泥土路,泥泞的路面被柏庄人踩踏之后,柔和而松软。路边是一块块棋盘式的庄稼地。地里,泥上黃褐,如同柏庄人被阳光烤晒过的肤色。
曾经,柏庄人对泥土路有着说不出的亲近,对路边的庄稼地有着道不尽的虔诚,每走进一次,都是一次朝圣。他们弯下腰身,与耕牛同行,与农具相伴,与泥土相亲。他们的身影一次次被暮色吞没之后,土地也一次次分娩。收获的季节,每一粒稻谷,都是对朝圣最好的回报。
因此,泥土路虽然凸凹不平,散发出潮湿的腥味,却寄托着柏庄人最原始的希望。
后来,泥土路开始延伸,一直延伸到柏庄人目光够不着的远方。村庄的脚步也被吸引到远方。远方的诱惑虽然无踪无影,却像一阵风,穿过柏庄一道道古老的院墙,也穿过柏庄人的胸膛。从此,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路也一天比一天寂寞,像一个垂暮的老人。
黑色的土地上,还有一条路,时隐时现、在柏庄人迷离的目光中蜿蜒到岁月的深处。柏庄人虽然看不清路面,却能看得见路上飘动着祖辈们的身影。柏庄人没人知道祖辈从何处而来,口口相传的村史中,他们只知道是柏树最早陪伴着祖先来到这里,从此,这块土地渐渐有了烟火气息,祖辈们经营着一个村庄,如同经营一个小小的王国,他们小心翼翼,专注而虔诚,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垒起了家室,也垒起了村庄最初的雏形。从此,柏庄人开始与村庄在岁月风雨里相守。
时光不会打结,柏庄却走到了尽头。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村庄是人类在大地上最古老的栖所,也是依恋土地最生动的杰作。村庄不再是村庄,是大地上被丢弃腐烂的果实。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
(有删减)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2)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分析本文构思上的特色。
(4)根据全文,探究文末“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