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8-21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逢端午佳节,万人空巷、齐聚一堂,缅怀先贤、诵扬屈原,挂艾草、割菖蒲(pǔ)、赛龙舟、包粽子、办诗会,已经成为屈原故里秭(zǐ)归千年不断的传统,成为中华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B.请战书叠成厚厚一摞(luò),汗水浸湿全身,摘下口罩露岀印痕、压疮……这一帧帧感人的画面,让我们相信雾霾终将消散,霁(jì)月必定到来。
C.宁夏健全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机制,明确在导师遴(lín)选时,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同时,还健全了导师评聘(pìn)分离机制,破除导师资格终生制。
D.不得不说,人的生命状态的构建是极其复杂的,面壁十年,博览诸子,形迹万里,宦海沉浮,人格精神的吐纳几乎是一种混(hùn)沌的存在,暧昧飘忽,不可轻易觇(chān)视。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非虚构性文学作品《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一经出版,就荣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9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好评如潮。
[甲]作者采录了五行八作的民间手艺人,如木匠、药师、制茶师、捞纸工、蜀绣传人、壮族女红传人等,书中还特地记录了“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乙]他37年扎根建筑施工第一线,餐风宿露,参与了“三个速度”: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两天半一层楼(深圳地王)和两天一层楼(广州西塔)的实践。他还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100层以上钢构摩天大楼七幢中的四幢,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领先世界的全过程。
[丙]作者曾在《自序》中说,这本书一写手艺人经历,二写行当技艺,三写传承难点,以期达到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相熔铸的境界。有评论家评价此书:“于田野中保存着民间文化的活态,也埋藏着未被归类、未被概念化的学术资源。”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经
B.荣膺
C.五行八作
D.餐风宿露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产动画《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该片最终将呈现怎样的视听盛宴,备受观众期待与热议。
B.这个垃圾分类系统由垃圾收集箱、液压升降、大数据收集等部分组成。村民在投放垃圾后,后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垃圾投放情况以及定位不正确分类的农户。
C.评价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其作风,心系群众、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
D.源远流长的永嘉学派形成于南宋,其思想根植于古代温州人的民生需要、生存状态和风土人情,一度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4.(3分)阅读下面段落,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5.(6分)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让知识重新给我飞翔的翅膀。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浩大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①赠言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②仿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疫苗和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风险不同。前者经过灭活、减毒、基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也寄希望于疫苗。4月13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速度。据报道,中国、美国等国已经有多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
       疫苗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对于艾滋病这种重大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改编自冯玉婧《疫苗是战“疫”的有效武器》)
 
       材料二:
 
(改编自新华社发、朱禹制图)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新冠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以及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启动二期临床研究。该疫苗以改造过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搭载新冠病毒的S基因,使人体产生对S蛋白的免疫记忆。
       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这个持续验证、依次“过关”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年以上。张文宏说,三期研究认为安全,再给老百姓打,想做小白鼠,我们的流程是不允许的。
(摘编自彭芸《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四:
       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有效的。评价疫苗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在传染病流行期内,能否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通过临床研究、获批上市的疫苗还将接受“真实世界”的试验,大样本统计分析会告诉全社会,它的有效性、安全性究竟如何。
       在不少专家看来,“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侵细胞,捉高感染率,助纣为虐。
(摘编自俞陶然《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1)下列选项中,对疫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作为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干预手段,相应疫苗正被万众期待。
B.比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优越的是,疫苗在让人体产生抗体的同时,没有如前者那样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的反顾之忧。
C.疫苗的研制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点从医学界研究艾滋病疫苗数十年,但至今未能研究出一种疫苗可以看出来。
D.疫苗有效的标准并非产生抗体,因为有时候,抗体可能会协助病诲入侵,反而增加人群患病的可能性。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可知,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我们选择的五条技术路线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B.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此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传统类型疫苗。
C.按照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一般流程,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还需要公众耐心等待。
D.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只有克服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
(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国的疫苗研究面临多组矛盾。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析其中两组矛盾。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在滴
苏沧桑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注】。
④此时,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⑫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⑭“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⑯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注】元书纸:竹纸的一种,是产于浙江富阳的传统手工艺品。北宋真宗时期已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名为元书纸。
(1)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美。
(2)结合散文内容,概括捞纸师傅徐洪金的形象。
(3)全文反复写“水在滴”的声音,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