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云浮市黄冈中学新兴学校高三语文2021年10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0-10
云浮市黄冈中学新兴学校高三语文2021年10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商道
赵淑萍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这时,走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为首的那人斥责道。随即,他转向李云峰,“李老板,你是不是自己想砸自己的招牌?”此人姓尚,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他一个月前曾经来裱一幅字“商道酬信”,这是他向海城著名书法家冯山源求得的。前几日,他拿了装裱好的字,欢欢喜喜地回家。可是,他那喜欢书法的女儿看出了毛病。“爹,我感觉字怎么小了?虽然写得像,功力还是差了点儿。”女儿说。这下,他拿了裱好的字,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
李云峰蒙了。他这定芳斋开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要说是冯山源的字,就是再名贵的字画都装裱过。冯山源的字,他经手过好多。只是,这幅应酬之作,他也没怎么上心,日子到了,就吩咐手下人裱了,也没细看。这下,他反反复复地看这四个字,果然不对劲儿。“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他们自己把字换了?但是,这装裱的技术,明明出自我定芳斋呀。”
“尚老板,我从老家来到这海城,开店二十多年,信誉良好。我一家老小都在,我何必做这种事呢?字画已经离店,又怎么说得清楚呢?”李云峰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来讹你?那幅字,如果你原作拿出来,就算了。如果三日内不给我交代,我就去冯老那儿说,看你在海城还怎么立足!”最后,尚老板丢下话,拂袖而去。
李云峰百思不得其解。他细细盘问他手下的人。手下几人均喊冤枉。这字是从内室取出来的。平时,室内是不许其他人进去的。只是,他的侄儿李子健,因为假期,来海城看看。有时,也帮着看看店,长长见识。假期结束,侄儿已经回去了。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
那一头,尚老板气呼呼地把状告到了冯山源这里。冯山源定睛细看,模仿得还真像,几乎能以假乱真。只是,落款处露出了马脚。而且,这章,刻得也还不错。“李老板应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不会做出这种事呀。尚老板,也犯不着换了字去讹吧。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看来,这件事弄不好要满城风雨,两败俱伤。”冯山源想。冯山源还想到了启功。虽然,启功的辈分没有他大,但他崇尚启功,不仅是字,还有人品。曾有人假冒启功的字,启功却宽厚一笑,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一是看得起我;二是一定有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想到这儿,冯山源豁然开朗。“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了,就到此为止。我再给你写一幅,然后让定芳斋免费给你裱好。大家以和为贵。”
事情就这样了。几天后,李云峰的兄长,带着儿子李子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卸下行李,就从藤箧里取出一幅字。原来,这李子健酷爱书法,但家里让他搞实业,不想他太投入。他常常自己偷偷地练字、刻章。在叔叔的店里,他看到冯山源的字,爱不释手,偷偷地比划着临了半个月。那天,他暗地里写了几张,挑了最好的一张,盖上了自己刻的图章。最后,把真迹给换走了。李子健回到家,又偷偷临摹,被父亲撞见,严厉责问之下说出实情。父亲想到兄弟的信誉,同时想着纵容儿子的后果,赶紧送来。
“叔叔,我实在是喜欢冯老的字,没有其他的心。”侄子说。
李云峰和兄长犹豫了好久,觉得还是带上孩子,登门向尚老板道歉,再向冯山源道谢。
五年后,尚老板的生意做得越发大了,他的店里还是挂“商道酬信”四个字,不过,这四个字是青年书法家李子健题写的。这个人,是冯山源的关门弟子,也是他自己看中的乘龙快婿。(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欢欢喜喜回家”到“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这前后的变化和反差说明了尚老板发现了被装裱的字存在问题。
B.尚老板的女儿能够看出装裱好的字并非冯山源的真迹,说明她深得海城著名书画家冯山源的真传,她的书法造诣极深。
C.李云峰认为李子健“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可事实出乎他的意料,正是李子健偷拿了冯山源的字来临摹。
D.李云峰的侄儿李子健刻苦勤奋、酷爱书法,和尚老板的女儿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被尚老板看中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悬念法,以李云峰被人当胸一拳之事为契机切入,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通过回顾往事交代故事的起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商道酬信”这一幅字是贯穿小说的一个道具,它不仅照应了标题,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C.小说在冯山源的形象塑造上,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加以表现,他受启功的启发,劝尚老板“大家以和为贵”,体现了其宽厚包容的性格特点。
D.小说的结尾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的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来看,又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4.李子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小说以“商道”为题,文中是如何围绕“商道”来构思故事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 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
C. 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
D. 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现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丫、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朗的氛围。
B. 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 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 
D.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永葆生机。
8. 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9. 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