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夜航船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5-04-18
夜航船序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害:损害,妨害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因想吾八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
参考答案
8.C(果真,确实)
9.D (副词,表承接,于是 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B连词,就/副词,表判断,就是 C介词,对/介词,被)
10.A(提出的应是学问的识记重在“学以致用”的观点。)
11.(共10分)(1)所以道听途说,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3分。重点词语:故、为,1分;语意通顺,2分。)
(2)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3分。重点词语:枚、未尝,1分;语意通顺,2分。)
(3)读书人高谈阔论,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4分。重点词语:士子、拳足,2分;语意通顺,2分。)
二:
21. 作者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的原因是。(2分)
22.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少见世面的粗俗的人,其学问是事先记忆准备而成的。
B.当时的人们把那些能毫无差错地背诵一大堆人名的人就当作是博学才子,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C.作者认为其实忘记一些古人的姓名,对于学问是没有任何妨碍的。
D.本文反对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要认真记取。
24.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的故事的目的是。(2分)
25.序文,一般是交代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或命名缘由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作者将书命名为《夜航船》的原因是。(2分)
参考答案
21. 村夫俗子预先准备且记诵广泛的这些学问事先无法准备,回答时必须随机应变
22. 将那些记诵很多却不善应用的人比作两脚书橱,生动形象地说明知识的记诵需选择有关文理,能学以致用。
23. C
24.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形象地说明了《夜航船》命名的原因,表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我们是需要记取的
25. 希望读者能熟记有关文理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不致发生士子夜航船中贻笑大方之事,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有交代了做学问的真谛。
【参考译文】
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时最难应对。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州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那么众人)就都会掩嘴偷笑。不知道十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和文章词句、内容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余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到二十岁尚且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而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如四岳、三老、奴隶和小孩、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写。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害:损害,妨害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因想吾八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
参考答案
8.C(果真,确实)
9.D (副词,表承接,于是 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B连词,就/副词,表判断,就是 C介词,对/介词,被)
10.A(提出的应是学问的识记重在“学以致用”的观点。)
11.(共10分)(1)所以道听途说,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3分。重点词语:故、为,1分;语意通顺,2分。)
(2)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3分。重点词语:枚、未尝,1分;语意通顺,2分。)
(3)读书人高谈阔论,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4分。重点词语:士子、拳足,2分;语意通顺,2分。)
二:
21. 作者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的原因是。(2分)
22.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少见世面的粗俗的人,其学问是事先记忆准备而成的。
B.当时的人们把那些能毫无差错地背诵一大堆人名的人就当作是博学才子,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C.作者认为其实忘记一些古人的姓名,对于学问是没有任何妨碍的。
D.本文反对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要认真记取。
24.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的故事的目的是。(2分)
25.序文,一般是交代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或命名缘由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作者将书命名为《夜航船》的原因是。(2分)
参考答案
21. 村夫俗子预先准备且记诵广泛的这些学问事先无法准备,回答时必须随机应变
22. 将那些记诵很多却不善应用的人比作两脚书橱,生动形象地说明知识的记诵需选择有关文理,能学以致用。
23. C
24.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形象地说明了《夜航船》命名的原因,表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我们是需要记取的
25. 希望读者能熟记有关文理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不致发生士子夜航船中贻笑大方之事,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有交代了做学问的真谛。
【参考译文】
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时最难应对。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州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那么众人)就都会掩嘴偷笑。不知道十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和文章词句、内容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余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到二十岁尚且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而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如四岳、三老、奴隶和小孩、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