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5-02-04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参考答案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蔫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
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盂珙非常感动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很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溢号是“清献”。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C.俾勿扰以俟处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参考答案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蔫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
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盂珙非常感动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很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溢号是“清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