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5-12-01
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固言,元和七年登进士甲科。太和初,累官至礼部郎中、知台杂。四年,李宗闵作相,用为给事中。五年,宋申锡为王守澄诬陷,固言与同列伏阁论之。将作监王堪修奉太庙弛慢,罚俸,仍改官为太子宾客。制出,固言封还。曰:“东宫调护之地,不可令弛慢被罚之人处之。”改为均王傅,六年,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尚书左丞,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八年,李德裕辅政,出为华州刺史。
其年十月,宗闵复入,召拜吏部侍郎。九年五月,迁御吏大夫。六月,宗闵得罪,固言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寻加崇文馆大学士。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李训自代固言为平章事。训、注诛,文宗思其谠正,开成元年四月,复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
二年,君臣上徽号,上紫宸言曰:“中外上章,请加徽号。朕思理道犹郁,实愧岳牧之请。如闻州郡甚有无政处?”固言曰:“人言邓州王堪衰老,隋州郑襄无政。”帝曰:“堪是贞元时御史,只有此一人。”郑覃曰:“臣以王堪旧人,举为刺史。郑襄比来守官,亦无败事。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班行多闲员,岂时乏才耶?”李石对曰:“十室之邑,盛有忠信。安有大国无人?盖贞无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选人才之过也。”固言曰:“求才之道,有人保任,便宜奖用。随其称职与否升黜之。”曰:“宰相荐人,莫计亲疏。窦易直作相,未尝论用亲情。若己非相才,自宜引退。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
寻进阶金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上表让门下侍郎,乃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入朝,历兵、户二部尚书。宣宗即位,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大中束,以太常卿孙简代之,拜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
(选自《旧唐书》,有少量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言与同列伏阁论之 同列:同事,同僚
B.六月,宗闵得罪 得罪:开罪,冒犯
C.文宗恩其谠正 谠正:正直,公正
D.实愧岳牧之请 岳牧:大臣,要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阂朋党
B.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C.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D.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言正直敢言。在担任给事中一职时,他替被王守澄诬陷的宋申锡辩护,封还了皇帝任命王堪为太子宾客的诏令。
B.李嗣言淡泊超脱。他身处晚唐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多次被排挤出朝廷,但处之泰然,后来还主动让出门下侍郎一职。
C.李固言疾恶如仇。在任文宗相国时,他极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但由于郑覃与李石的袒护,最终不了了之。
D.李固言精明老练。他乘文宗讨论徽号之机,提出对当时政事的看法;但发现皇帝并不支持自己时,就不再坚持己见。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贞元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进人才之过也。(5分)
(2)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5分)
参考答案
4.B 【答案】得罪:获罪。
5.B 【答案】断句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文意,史传尤其要把握好人物关系——李宗闵、李固言、李训、郑注这四个人物的关系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其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弄明白所选语段的意义,例如本选段所言就是李宗闵下台后,李训、郑注与李固言的权力斗争。另外,注意一些句首字与句末字,如本选段中的“爰”,就是句首字。
6.C 【答案】“疾恶如仇”的概括不准确,王堪与郑襄,可能不称职,但没有材料支持他们是恶人;“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不符合文意,李固言只是向皇帝陈述他们的不称职,没主张罢免他们;李石没有袒护王、郑二人,李石的话,主要是回答文宗的疑问,总结德宗朝在任用人才上的失误。
7.(1)大概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盖”“他”“过”各1分,“此乃……”判断句式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2)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公举”“嫌”“鲜”“但”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固言,是赵郡人。祖父名赵并,父亲名赵现。李固言在元和七年考取进士甲科。太和初年,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郎中、知台杂等官职。太和四年,李宗闵担任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太和五年,宋申锡被王守澄诬陷,固言和同事们跪伏在朝堂上替他争论。将作监王堪因为维修、供奉太庙消极怠慢,被罚俸禄,仍然改任太子宾客。诏书写好后,李固言驳回了诏书,说:“东宫是调教护持太子的地方,不能让不能尽责而被罚的人处在这个位置。”于是改任均王傅。太和六年,升任工部侍郎。太和七年四月,改任尚书左丞,奉皇帝命令制定左、右仆射上书言事的制度仪节。太和八年,李德裕担任宰相,将李固言调任华州刺史。
那年十月,李宗闵又入朝主政,召回李固言担任吏部侍郎。太和九年五月,又升任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固言代理门下侍郎、宰相之职,不久,又加官崇文馆大学士。当时李训与郑注专权,自己想窃取宰相之职。李宗闵被贬职之后,表面上体现自己的公正,就推举李固言任宰相,暗地里又诋毁他跟李宗闵结为朋党。那年九月,李固言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调出朝廷,担任兴元郡节度使。李训自己取代李固言担任宰相。李训与郑注被处死后,唐文宗想到李固言非常正直,于开成元年的四月,又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兼任户部尚书。
开成二年,大臣们请求给皇帝献上尊号,皇帝在紫宸殿说:“朝廷内外都上奏章,要求给我加一个尊号。但是我考虑到国家治理得并不好,实在愧对大臣们的请求。好像听说州郡地方官很多没有政绩?”李固言说:“有人说邓州刺史王堪衰弱老迈,隋州刺史郑襄政事混乱。”皇帝说:“王堪是贞元年间的御史,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郑覃说:“我因为王堪是个老臣,举荐他担任刺史。郑襄近来也恪守职责,也没有什么乱政的事情。如果说州郡治理得不好,哪里又只有这两个人?”皇帝说:“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代,朝廷里面有很多担任闲职的官员,难道是因为缺乏人才吗?”李石回答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会有忠诚守信的人。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没有人才?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李固言说:“求才的办法,就是有人保荐,就应该奖掖任用。然后随着他是否称职加以提拔与罢免。”皇帝说:“宰相推荐人才,不要考虑和自己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窦易直当宰相时,就不曾任用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自己不是当宰相的材料,自然应该主动辞职。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
不久,又进阶为金紫,兼户部尚书。那年的十月,以门下侍郎和宰相的身份,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取代杨嗣复。李固言上奏章,请求让出门下侍郎一职,于是任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年,又进入朝廷,历任兵部与户部尚书。唐宣宗即位后,授予他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之职。大中末年,用太常卿孙卿取代他,授予他太子太傅的职位,分管东都事务,在此职位上去世。
其年十月,宗闵复入,召拜吏部侍郎。九年五月,迁御吏大夫。六月,宗闵得罪,固言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寻加崇文馆大学士。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李训自代固言为平章事。训、注诛,文宗思其谠正,开成元年四月,复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
二年,君臣上徽号,上紫宸言曰:“中外上章,请加徽号。朕思理道犹郁,实愧岳牧之请。如闻州郡甚有无政处?”固言曰:“人言邓州王堪衰老,隋州郑襄无政。”帝曰:“堪是贞元时御史,只有此一人。”郑覃曰:“臣以王堪旧人,举为刺史。郑襄比来守官,亦无败事。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班行多闲员,岂时乏才耶?”李石对曰:“十室之邑,盛有忠信。安有大国无人?盖贞无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选人才之过也。”固言曰:“求才之道,有人保任,便宜奖用。随其称职与否升黜之。”曰:“宰相荐人,莫计亲疏。窦易直作相,未尝论用亲情。若己非相才,自宜引退。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
寻进阶金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上表让门下侍郎,乃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入朝,历兵、户二部尚书。宣宗即位,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大中束,以太常卿孙简代之,拜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
(选自《旧唐书》,有少量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言与同列伏阁论之
B.六月,宗闵得罪
C.文宗恩其谠正
D.实愧岳牧之请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阂朋党
B.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C.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D.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言正直敢言。在担任给事中一职时,他替被王守澄诬陷的宋申锡辩护,封还了皇帝任命王堪为太子宾客的诏令。
B.李嗣言淡泊超脱。他身处晚唐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多次被排挤出朝廷,但处之泰然,后来还主动让出门下侍郎一职。
C.李固言疾恶如仇。在任文宗相国时,他极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但由于郑覃与李石的袒护,最终不了了之。
D.李固言精明老练。他乘文宗讨论徽号之机,提出对当时政事的看法;但发现皇帝并不支持自己时,就不再坚持己见。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贞元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进人才之过也。(5分)
(2)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5分)
参考答案
4.B 【答案】得罪:获罪。
5.B 【答案】断句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文意,史传尤其要把握好人物关系——李宗闵、李固言、李训、郑注这四个人物的关系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其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弄明白所选语段的意义,例如本选段所言就是李宗闵下台后,李训、郑注与李固言的权力斗争。另外,注意一些句首字与句末字,如本选段中的“爰”,就是句首字。
6.C 【答案】“疾恶如仇”的概括不准确,王堪与郑襄,可能不称职,但没有材料支持他们是恶人;“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不符合文意,李固言只是向皇帝陈述他们的不称职,没主张罢免他们;李石没有袒护王、郑二人,李石的话,主要是回答文宗的疑问,总结德宗朝在任用人才上的失误。
7.(1)大概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盖”“他”“过”各1分,“此乃……”判断句式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2)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公举”“嫌”“鲜”“但”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固言,是赵郡人。祖父名赵并,父亲名赵现。李固言在元和七年考取进士甲科。太和初年,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郎中、知台杂等官职。太和四年,李宗闵担任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太和五年,宋申锡被王守澄诬陷,固言和同事们跪伏在朝堂上替他争论。将作监王堪因为维修、供奉太庙消极怠慢,被罚俸禄,仍然改任太子宾客。诏书写好后,李固言驳回了诏书,说:“东宫是调教护持太子的地方,不能让不能尽责而被罚的人处在这个位置。”于是改任均王傅。太和六年,升任工部侍郎。太和七年四月,改任尚书左丞,奉皇帝命令制定左、右仆射上书言事的制度仪节。太和八年,李德裕担任宰相,将李固言调任华州刺史。
那年十月,李宗闵又入朝主政,召回李固言担任吏部侍郎。太和九年五月,又升任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固言代理门下侍郎、宰相之职,不久,又加官崇文馆大学士。当时李训与郑注专权,自己想窃取宰相之职。李宗闵被贬职之后,表面上体现自己的公正,就推举李固言任宰相,暗地里又诋毁他跟李宗闵结为朋党。那年九月,李固言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调出朝廷,担任兴元郡节度使。李训自己取代李固言担任宰相。李训与郑注被处死后,唐文宗想到李固言非常正直,于开成元年的四月,又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兼任户部尚书。
开成二年,大臣们请求给皇帝献上尊号,皇帝在紫宸殿说:“朝廷内外都上奏章,要求给我加一个尊号。但是我考虑到国家治理得并不好,实在愧对大臣们的请求。好像听说州郡地方官很多没有政绩?”李固言说:“有人说邓州刺史王堪衰弱老迈,隋州刺史郑襄政事混乱。”皇帝说:“王堪是贞元年间的御史,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郑覃说:“我因为王堪是个老臣,举荐他担任刺史。郑襄近来也恪守职责,也没有什么乱政的事情。如果说州郡治理得不好,哪里又只有这两个人?”皇帝说:“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代,朝廷里面有很多担任闲职的官员,难道是因为缺乏人才吗?”李石回答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会有忠诚守信的人。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没有人才?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李固言说:“求才的办法,就是有人保荐,就应该奖掖任用。然后随着他是否称职加以提拔与罢免。”皇帝说:“宰相推荐人才,不要考虑和自己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窦易直当宰相时,就不曾任用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自己不是当宰相的材料,自然应该主动辞职。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
不久,又进阶为金紫,兼户部尚书。那年的十月,以门下侍郎和宰相的身份,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取代杨嗣复。李固言上奏章,请求让出门下侍郎一职,于是任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年,又进入朝廷,历任兵部与户部尚书。唐宣宗即位后,授予他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之职。大中末年,用太常卿孙卿取代他,授予他太子太傅的职位,分管东都事务,在此职位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