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山《至言》“臣闻忠臣之事君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句子翻译
时间:2016-03-20
至言
贾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5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5分)
参考答案
9.C(解:懈怠,松弛。)
10.B(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动词,去。C①指示代词,其中的;②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①介词,在;②介词,用。)
11.C
12.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
13.(10分)
⑴(5分)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重点注意“显”“自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⑵(5分)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贾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C.臣恐朝廷之解弛
D.损食膳,不听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5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5分)
参考答案
9.C(解:懈怠,松弛。)
10.B(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动词,去。C①指示代词,其中的;②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①介词,在;②介词,用。)
11.C
12.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
13.(10分)
⑴(5分)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重点注意“显”“自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⑵(5分)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