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6-06-11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清]方东树
东树白,叶君足下:辱书言文章旨要,并示所为记、序、杂文,意甚勤,辞甚挚。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不罕其蔽且固,勇信而过施之,为失所问耳。仆本无所知,往在江南,一二同学业为古文,以仆喜议论,妄以此事见推。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昔曹子建讥刘季绪,才不逮作者,而好掎摭利病,而子建乃独喜人定正其文,足下以子建自处,而命仆为季绪,此仆所以发书立功气而愧汗交下也。夫足下所有如是,而进不自足,谦谦下问,虽仆庸虚,其敢复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请诵其所闻,惟足下详择其衷焉可也。
仆闻人之为学,每视乎一时之所趋,风气波荡,群然相和,为之既众,往往工者亦出。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讪,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龃龌不顾,然后乃以雄岐立于千载之表,故其业独尊,而遇之甚稀。自唐宋逮明,若韩、柳,若欧、曾、苏、王,若归熙甫,其人类数百年始一登箓,呜呼!盖其难矣。
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周秦及汉,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未尝专学为文,而其文无不工者,本领盛而辞自充也。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然而群喙鸣动,蓄心各异,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颠倒妒惑,昧没不返,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退之有言:“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而要有不易之论,不可已之情者,吾取不诡古人,不迷来学,自足吾心而已。故凡吾所论文,每与时人相反,以为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必识古人之所难,然后可以成吾之是。善因善创,知正知奇,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方其专思壹虑也,崇之无与为对,信之无与为惑,务之无与为先;扫群议,遗毁誉,强植不可回也。贪欲不可已也。及乎议论既工,比兴既得,格律音响即肖,而犹若文未足追配古作者而无愧也。于是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久之乃益得乎人之精神,而有以周知其变态。是故文章之得,非得之难,为之实难。(选自《仪卫轩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言文章旨要 辱:承蒙
B.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 怪:认为……奇怪
C.往往工者亦出 工:功效
D.才不逮作者 逮:支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仆喜议论/以勇气闻于诸侯 B.而好掎摭利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仆闻人之为学/句读之不知 D.及乎议论既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对写作所持观点态度的一组是
①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②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③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④不诡古人,不迷来学。⑤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⑥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章流传千古的关键不在于言语用得艰深,而要有经世济民的思想情操。
B.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自己“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作者认为掌握写作文章的规律就是要学习古人写文章的经验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每与时人相反”的独树一帜效果。
D.作者强调指出,写文章得到肯定、赏识并不难,但在文章的独创性上有开拓却很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3分)
(2)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2分)
(3)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3分)
参考答案
9.D
10.B
11.C
12.C
13.
(1)(3分)概括以上所说,我能做到的是看到路途(知道写文章的规律),但是还没有经过这条路(没做到)。
(2)(2分)至于那些用来写文章的方法,是可以在一个早晨就能讲完的。
(3)(3分)广泛地学习古人文章用来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研究探讨古人的文章来知晓它们的相似之处。
简析
该文是谈文章写作的一篇专论。作者认为,学习写作不能“第于文求之”,即不能只从文章中去学文章,强调学习文章写作首先要“有本”,所谓“本”,主要是指作者的“经济德业”,即经世济民的思想才干和道德功业,强调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和锻炼。其次,作者认为“文章之道,必师古人”,但又“不可袭乎古人”,强调写文章要有自己的创造,即所谓“善因善创”。为此,作者分别论述了学习写作时“得”与“为”、“合”与“离”、“信”与“知”的关系问题。
[清]方东树
东树白,叶君足下:辱书言文章旨要,并示所为记、序、杂文,意甚勤,辞甚挚。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不罕其蔽且固,勇信而过施之,为失所问耳。仆本无所知,往在江南,一二同学业为古文,以仆喜议论,妄以此事见推。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昔曹子建讥刘季绪,才不逮作者,而好掎摭利病,而子建乃独喜人定正其文,足下以子建自处,而命仆为季绪,此仆所以发书立功气而愧汗交下也。夫足下所有如是,而进不自足,谦谦下问,虽仆庸虚,其敢复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请诵其所闻,惟足下详择其衷焉可也。
仆闻人之为学,每视乎一时之所趋,风气波荡,群然相和,为之既众,往往工者亦出。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讪,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龃龌不顾,然后乃以雄岐立于千载之表,故其业独尊,而遇之甚稀。自唐宋逮明,若韩、柳,若欧、曾、苏、王,若归熙甫,其人类数百年始一登箓,呜呼!盖其难矣。
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周秦及汉,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未尝专学为文,而其文无不工者,本领盛而辞自充也。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然而群喙鸣动,蓄心各异,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颠倒妒惑,昧没不返,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退之有言:“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而要有不易之论,不可已之情者,吾取不诡古人,不迷来学,自足吾心而已。故凡吾所论文,每与时人相反,以为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必识古人之所难,然后可以成吾之是。善因善创,知正知奇,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方其专思壹虑也,崇之无与为对,信之无与为惑,务之无与为先;扫群议,遗毁誉,强植不可回也。贪欲不可已也。及乎议论既工,比兴既得,格律音响即肖,而犹若文未足追配古作者而无愧也。于是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久之乃益得乎人之精神,而有以周知其变态。是故文章之得,非得之难,为之实难。(选自《仪卫轩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言文章旨要 辱:承蒙
B.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 怪:认为……奇怪
C.往往工者亦出 工:功效
D.才不逮作者 逮:支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仆喜议论/以勇气闻于诸侯 B.而好掎摭利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仆闻人之为学/句读之不知 D.及乎议论既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对写作所持观点态度的一组是
①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②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③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④不诡古人,不迷来学。⑤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⑥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章流传千古的关键不在于言语用得艰深,而要有经世济民的思想情操。
B.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自己“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作者认为掌握写作文章的规律就是要学习古人写文章的经验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每与时人相反”的独树一帜效果。
D.作者强调指出,写文章得到肯定、赏识并不难,但在文章的独创性上有开拓却很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3分)
(2)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2分)
(3)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3分)
参考答案
9.D
10.B
11.C
12.C
13.
(1)(3分)概括以上所说,我能做到的是看到路途(知道写文章的规律),但是还没有经过这条路(没做到)。
(2)(2分)至于那些用来写文章的方法,是可以在一个早晨就能讲完的。
(3)(3分)广泛地学习古人文章用来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研究探讨古人的文章来知晓它们的相似之处。
简析
该文是谈文章写作的一篇专论。作者认为,学习写作不能“第于文求之”,即不能只从文章中去学文章,强调学习文章写作首先要“有本”,所谓“本”,主要是指作者的“经济德业”,即经世济民的思想才干和道德功业,强调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和锻炼。其次,作者认为“文章之道,必师古人”,但又“不可袭乎古人”,强调写文章要有自己的创造,即所谓“善因善创”。为此,作者分别论述了学习写作时“得”与“为”、“合”与“离”、“信”与“知”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