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字原博,长洲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时间:2017-02-07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行有声诸生间。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秩满进右谕德。孝宗即位,以旧学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继母忧,吏部员缺,命虚位待之。服满还任,转左,改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仍侍武宗东宫。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宽率其僚上疏曰:“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古人八岁就傅,即居宿于外,欲离近习,亲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纳之。
十六年进礼部尚书,余如故。先是,孝庄钱太后崩,廷议孝肃周太后万岁后,并葬裕陵,祔睿庙,礼皆如适。至是,孝肃崩,将祔太庙,帝终以并祔为疑,下礼官集议。宽言《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汉、唐亦然。会大臣亦多主别庙,帝乃从之。时词臣望重者,宽为最,谢迁次之。迁既入阁,尝为刘健言,欲引宽共政,健固不从。他日又曰:“吴公科第、年齿、闻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耶?”及迁引退,举宽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数引疾,辄慰留,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授长子奭中书舍人,补次子奂国子生,异数也。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于书无不读,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有田数顷,尝以周亲故之贫者。友人贺恩疾,迁至邸,旦夕视之。恩死,为衣素一月。
(选自《明史·吴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B.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C.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D.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B.诰敕,亦作“诰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敕是帝王的诏书、命令。
C.廷议,即廷臣会议,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须上奏皇帝,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D.太庙泛指古人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包括皇帝的宗庙。祔庙指将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庙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宽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擅长书法,会试、廷试都是第一,但最终不能入阁,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
B.弘治八年吴宽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吴宽丁忧辞职,当时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将空缺职位留着等待吴宽服孝满。结果吴宽却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C.吴宽学问渊博。在礼部尚书任上,引经据典解答了皇帝对孝肃周太后祔庙的疑义,其他大臣们也多主张另外立庙,皇帝最终听从了建议。
D.吴宽坚持自守正道,能周济贫困的亲朋故旧。皇帝不允许他退休,直到他死在官任上;在他死后授予他两个儿子为官,这些都体现了朝廷对他道德品行及政治才华的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5 分)
(2)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5 分)
参考答案
10、A
11.D(太庙指皇帝的宗庙。)
12、B 吴宽是先回原任后(礼部右侍郎)再被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13、(1)宦官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借口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得分要点:宦竖、移、间每点 1 分,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2)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得分要点:中外、安、及,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参考译文: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章品行在诸生间有声望。成化八年(1472)时,会试、廷试都是第一,被授予修撰。侍奉做太子时的孝宗,年限满了进位右谕德。孝宗即位后,凭以前孝宗跟随他学习的功劳迁任为左庶子,参预修订《宪宗实录》,进位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1495)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丁忧,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虚位以待。服孝满后还任原职,转任吏部左侍郎,改任掌管詹事府,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诰敕,仍然侍奉作太子的武宗。宦官阉竖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以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吴宽率领他的同僚上疏说:“在东宫讲学,一到寒暑风雨时节就停止,初一十五节令节日就停止,一年不过几个月,一月不过几天,一天不过几刻。这样讲学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岂能再用其他的事情妨碍诵读。古人八岁跟从保傅,就居住寄宿于外面,是想让孩子离开身边小人,亲近正人。百姓都是这样,何况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呢?”皇帝嘉许了。弘治十六年(1503)吴宽进位礼部尚书,其余像以前一样。早先,孝庄钱太后驾崩,廷议孝肃周太后是万岁爷的皇后,一并葬在裕陵,祔在睿庙中祭祀,礼仪上都适宜。到这时,孝肃驾崩,将祔在宗庙
中,皇帝始终以一并祔庙有疑义,下旨礼官集体讨论。吴宽说《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的宫都另立庙,汉代、唐代也是这样。恰好大臣们也多主张别立庙,皇帝于是听从了。当时词臣名望厚重的,吴宽为最高,谢迁次之。谢迁已经入阁了,曾经对刘健说,想援引吴宽共同举政,刘健坚持不从。过些日子又说:“吴公科第、年齿、闻望都比谢迁我强,我确实自己很惭愧,难道是对吴公有私心吗?”待到谢迁引退后,举荐吴宽代替自己,也不能用他。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七十岁后,数次称病,皇帝都安慰挽留,竟然死在官任上。赠授太子太保,谥号文定。授予长子吴奭为中书舍人,补授次子吴奂为国子生,这是很少见的。
吴宽品行高洁,不作激烈矫厉的举动,而以正道自守。无书不读,诗歌文章有典范准则,再加上擅长书法。家有几顷田,曾用它周济亲朋故旧中的贫困的人。友人贺恩患病,他将他搬到自己家中,早晚看视。贺恩死了,吴宽为他穿了一个月丧服纪念他。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继母忧,吏部员缺,命虚位待之。服满还任,转左,改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仍侍武宗东宫。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宽率其僚上疏曰:“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古人八岁就傅,即居宿于外,欲离近习,亲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纳之。
十六年进礼部尚书,余如故。先是,孝庄钱太后崩,廷议孝肃周太后万岁后,并葬裕陵,祔睿庙,礼皆如适。至是,孝肃崩,将祔太庙,帝终以并祔为疑,下礼官集议。宽言《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汉、唐亦然。会大臣亦多主别庙,帝乃从之。时词臣望重者,宽为最,谢迁次之。迁既入阁,尝为刘健言,欲引宽共政,健固不从。他日又曰:“吴公科第、年齿、闻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耶?”及迁引退,举宽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数引疾,辄慰留,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授长子奭中书舍人,补次子奂国子生,异数也。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于书无不读,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有田数顷,尝以周亲故之贫者。友人贺恩疾,迁至邸,旦夕视之。恩死,为衣素一月。
(选自《明史·吴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B.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C.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D.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B.诰敕,亦作“诰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敕是帝王的诏书、命令。
C.廷议,即廷臣会议,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须上奏皇帝,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D.太庙泛指古人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包括皇帝的宗庙。祔庙指将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庙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宽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擅长书法,会试、廷试都是第一,但最终不能入阁,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
B.弘治八年吴宽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吴宽丁忧辞职,当时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将空缺职位留着等待吴宽服孝满。结果吴宽却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C.吴宽学问渊博。在礼部尚书任上,引经据典解答了皇帝对孝肃周太后祔庙的疑义,其他大臣们也多主张另外立庙,皇帝最终听从了建议。
D.吴宽坚持自守正道,能周济贫困的亲朋故旧。皇帝不允许他退休,直到他死在官任上;在他死后授予他两个儿子为官,这些都体现了朝廷对他道德品行及政治才华的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5 分)
(2)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5 分)
参考答案
10、A
11.D(太庙指皇帝的宗庙。)
12、B 吴宽是先回原任后(礼部右侍郎)再被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13、(1)宦官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借口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得分要点:宦竖、移、间每点 1 分,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2)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得分要点:中外、安、及,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参考译文: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章品行在诸生间有声望。成化八年(1472)时,会试、廷试都是第一,被授予修撰。侍奉做太子时的孝宗,年限满了进位右谕德。孝宗即位后,凭以前孝宗跟随他学习的功劳迁任为左庶子,参预修订《宪宗实录》,进位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1495)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丁忧,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虚位以待。服孝满后还任原职,转任吏部左侍郎,改任掌管詹事府,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诰敕,仍然侍奉作太子的武宗。宦官阉竖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以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吴宽率领他的同僚上疏说:“在东宫讲学,一到寒暑风雨时节就停止,初一十五节令节日就停止,一年不过几个月,一月不过几天,一天不过几刻。这样讲学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岂能再用其他的事情妨碍诵读。古人八岁跟从保傅,就居住寄宿于外面,是想让孩子离开身边小人,亲近正人。百姓都是这样,何况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呢?”皇帝嘉许了。弘治十六年(1503)吴宽进位礼部尚书,其余像以前一样。早先,孝庄钱太后驾崩,廷议孝肃周太后是万岁爷的皇后,一并葬在裕陵,祔在睿庙中祭祀,礼仪上都适宜。到这时,孝肃驾崩,将祔在宗庙
中,皇帝始终以一并祔庙有疑义,下旨礼官集体讨论。吴宽说《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的宫都另立庙,汉代、唐代也是这样。恰好大臣们也多主张别立庙,皇帝于是听从了。当时词臣名望厚重的,吴宽为最高,谢迁次之。谢迁已经入阁了,曾经对刘健说,想援引吴宽共同举政,刘健坚持不从。过些日子又说:“吴公科第、年齿、闻望都比谢迁我强,我确实自己很惭愧,难道是对吴公有私心吗?”待到谢迁引退后,举荐吴宽代替自己,也不能用他。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七十岁后,数次称病,皇帝都安慰挽留,竟然死在官任上。赠授太子太保,谥号文定。授予长子吴奭为中书舍人,补授次子吴奂为国子生,这是很少见的。
吴宽品行高洁,不作激烈矫厉的举动,而以正道自守。无书不读,诗歌文章有典范准则,再加上擅长书法。家有几顷田,曾用它周济亲朋故旧中的贫困的人。友人贺恩患病,他将他搬到自己家中,早晚看视。贺恩死了,吴宽为他穿了一个月丧服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