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4-07-28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①,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
①消疾:消渴病。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复备言其计 备:详细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期限
C.征通为卫尉 征:征召
D.重以宁平公主故 重:加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私常怀之 ②句读之不知
B.①新室且亡 ②臣死且不避
C.①通因具言谶文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D.①以时视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
①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②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 ③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 ④以病上书乞身 ⑤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 ⑥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2分)
(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4分)
(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4分)
参考答案
9.B (期:约定 )
10.C (都是副词,于是,就。A.①代词,代前文那句话;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①副词,将要;②连词,尚且。D.①介词,按照;②介词,因为。)
11.C
12.A (错在“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不满足于做个县丞”,原文意思是“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2分)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
(2)(4分)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
(3)(4分)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总是)更加恩宠他。
【附参考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
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本没想到,不敢把谶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已经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约定,定下计策,约定在材官将军在都城考试骑士的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和属正,借此来号令大众。李通于是让光武和李轶回到舂陵,起兵来响应自己。
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跟随刘玄到长安,改任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刘玄命令李通拿着符节回守荆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刘伯姬为妻,她就是后来的宁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宫卫尉。建武二年,封为固始侯,任命为大司农。光武每次征战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师,安抚百姓,修建宫室,建造学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叛军。
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议起事,帮助光武建成大业,再加上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光武亲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谦虚恭敬,常想躲避权力。当时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为由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令将此事交众位大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人说:“王莽篡夺汉室皇权,扰乱天下。李通身怀像伊尹、吕尚一样的谋略,制定大计,扶持光武助成帝业,为国家毁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难、兴灭继绝的功绩,功劳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谦让辞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可以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诸侯,不能听从。”于是命令李通努力寻找医生和药品,按时处理政务。这年夏,提升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宠爱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恭侯。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①,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
①消疾:消渴病。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复备言其计 备:详细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期限
C.征通为卫尉 征:征召
D.重以宁平公主故 重:加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私常怀之 ②句读之不知
B.①新室且亡 ②臣死且不避
C.①通因具言谶文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D.①以时视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
①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②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 ③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 ④以病上书乞身 ⑤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 ⑥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2分)
(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4分)
(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4分)
参考答案
9.B (期:约定 )
10.C (都是副词,于是,就。A.①代词,代前文那句话;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①副词,将要;②连词,尚且。D.①介词,按照;②介词,因为。)
11.C
12.A (错在“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不满足于做个县丞”,原文意思是“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2分)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
(2)(4分)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
(3)(4分)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总是)更加恩宠他。
【附参考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
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本没想到,不敢把谶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已经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约定,定下计策,约定在材官将军在都城考试骑士的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和属正,借此来号令大众。李通于是让光武和李轶回到舂陵,起兵来响应自己。
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跟随刘玄到长安,改任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刘玄命令李通拿着符节回守荆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刘伯姬为妻,她就是后来的宁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宫卫尉。建武二年,封为固始侯,任命为大司农。光武每次征战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师,安抚百姓,修建宫室,建造学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叛军。
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议起事,帮助光武建成大业,再加上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光武亲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谦虚恭敬,常想躲避权力。当时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为由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令将此事交众位大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人说:“王莽篡夺汉室皇权,扰乱天下。李通身怀像伊尹、吕尚一样的谋略,制定大计,扶持光武助成帝业,为国家毁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难、兴灭继绝的功绩,功劳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谦让辞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可以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诸侯,不能听从。”于是命令李通努力寻找医生和药品,按时处理政务。这年夏,提升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宠爱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