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时间:2014-11-06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候,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塘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藉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心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两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杨万里《暑热游荷池上》共五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诗的一、一句写的是,在一个酷热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二、四句,写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意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两首诗题材相同,写法亦相同,不同的是题旨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感情基凋不同。答题时就需关注到其中的“同”与“不同”。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如湖南卷的第1小题对柳宗元和李德裕两诗之中“望”字功用的辨析;第2小题则是对诗歌形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分析。而辽宁卷第1小题是对意象与情感的比较感知;第2小题是对语言进行品味,体会表达效果。
【例二】(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答案:(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武宗李炎朝任宰相,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以后.最终将他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登崖州城作》便是他在崖州时所作。两首诗颇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之人,同样是以山作为描写背景。然而,两诗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意境、风格也迥然不同。
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他虽思归不得,但北归的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而李德裕之贬在崖州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正因如此,两诗的“望”山本质上是不同的。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中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之中的比较,发掘出“异”。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如天津卷中第2小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福建卷第1小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重庆卷第2小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北京卷第3小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如浙江卷、湖南卷,还有辽宁卷、上海卷。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如辽宁卷的第1小题“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还有浙江卷、湖南卷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与4首同是写送别的唐诗进行写法上的比较,就是这种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
参考答案:
(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结合任一联均可)
(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答: 。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
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彭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
参考答案:
(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傍晚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如湖南卷的第1小题对柳宗元和李德裕两诗之中“望”字功用的辨析;第2小题则是对诗歌形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分析。而辽宁卷第1小题是对意象与情感的比较感知;第2小题是对语言进行品味,体会表达效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如天津卷中第2小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福建卷第1小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重庆卷第2小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北京卷第3小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如浙江卷、湖南卷,还有辽宁卷、上海卷。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如辽宁卷的第1小题“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还有浙江卷、湖南卷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答案:
(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