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边塞军旅诗鉴赏方法步骤

时间:2018-08-20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赏读这一类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首先,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同为唐诗,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边塞诗中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知识分子的笔下,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其次,找出有代表性的意象。这些意象(景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推断思想感情。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妇怨
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注]。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注  招魂葬:民间为死在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1)试赏析“妾身虽存如昼烛”一句比喻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妾身”的存在比作“昼烛”,“昼烛”即白天的蜡烛,以此为喻,不仅写出了“夫死战场子在腹”的征妇自己活在世上的痛不欲生之情,更以烛火的暗淡无光、摇曳不定烘托征妇惨淡的心境。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阵亡战士家属悲惨状况的深切同情。前两联写出了战争的悲惨壮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后两联,昔日最平常的家庭生活竟成了奢望,腹中的孩子本应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而丈夫战死沙场反倒加深了征妇的痛苦,表达了对阵亡战士家属悲惨状况的深切同情。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