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南吕】干荷叶三首》阅读答案
时间:2019-02-18
【南吕】干荷叶
刘秉忠①
(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其四)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其五)
南高峰,北高峰②,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注释]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州之前。②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
14.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
B. (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
C.(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死在秋波之中。
D.(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
E.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
15.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6分)
14.AE(A.宫调名是【南吕】,这里是以曲调名“干荷叶”立意;也没有使用“起兴”,起兴应该是先吟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应该是托物言志。E.(其一)是实写,且无历史兴叹,(其四)和(其五)均使用虚实结合。)
15.(1)对生命短促、人事无常的感慨。前两首写夜来的一场浓霜使本来已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变为枯黄,直至枯死,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2)对自己青春不在、年华易逝、晚境凄凉的感伤。(其一)最后一句融情于景,为自己如此凄凉的晚景而感到孤寂落寞。(3)对江南残破、繁华消歇的感叹。“宫娃齐唱《采莲歌》”,这样的繁华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如一场大梦。(4)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感喟。吴山巍巍,酒旗临风,杭州都城依旧在,而两下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却早已死去,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5)对那些曾偏安于江南的王朝(如南宋)朝廷的嘲讽。(其五)“惨淡烟霞洞”,“一场空”的嘲讽之意明显。(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刘秉忠①
(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其四)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其五)
南高峰,北高峰②,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注释]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州之前。②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
14.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
B. (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
C.(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死在秋波之中。
D.(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
E.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
15.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6分)
14.AE(A.宫调名是【南吕】,这里是以曲调名“干荷叶”立意;也没有使用“起兴”,起兴应该是先吟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应该是托物言志。E.(其一)是实写,且无历史兴叹,(其四)和(其五)均使用虚实结合。)
15.(1)对生命短促、人事无常的感慨。前两首写夜来的一场浓霜使本来已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变为枯黄,直至枯死,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2)对自己青春不在、年华易逝、晚境凄凉的感伤。(其一)最后一句融情于景,为自己如此凄凉的晚景而感到孤寂落寞。(3)对江南残破、繁华消歇的感叹。“宫娃齐唱《采莲歌》”,这样的繁华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如一场大梦。(4)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感喟。吴山巍巍,酒旗临风,杭州都城依旧在,而两下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却早已死去,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5)对那些曾偏安于江南的王朝(如南宋)朝廷的嘲讽。(其五)“惨淡烟霞洞”,“一场空”的嘲讽之意明显。(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