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独树有门户》阅读答案

时间:2014-12-29
独树有门户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27岁时,潘天寿来到上海,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海派大师吴昌硕,吴昌硕送他一副集古诗句的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街谈巷语总入诗。”这使他十分感动。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自己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便挟了一张自认为不错的山水画拜访了吴昌硕。大师和往常一样,没有给他任何评语,但在第二天托人转给他的一首长诗中,有这样三句:“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悉尔独=”潘天寿先有些沮丧,但冷静反省的学术品质让他深思大师给予的警示。随后的几年,他浸润在吴派风格里,从吴昌硕画风入手,从笔墨、构图、意境各方面加以揣摩,画风迅速转向蕴藉与含蓄多变,但当他意识到太深的沉迷会让他失去激情时,又及时地逃离了出去。显然,他希望自己的绘画能形成独特的风格。
    1928年,国立艺术学院在杭州成立,潘天寿出任教授。国画系和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潘天寿对此始终不敢苟同,学生的草率应付也让他火冒三丈,他觉得只有通过让人信服的画作和扎实的理论研究,才能揭示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底蕴,从而改变社会、画界对民族艺术偏颇的看法。
    潘天寿在中国传统艺术教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7年10月,日军进逼杭州,潘天寿安顿好家人之后,与张振铎一起西行去了昆明——国立艺专的新校址。他经常在课上亲自示范,但又坚决反对学生临摹他的作品,而是要他们学习历代名家。他还讲授画史、书法、题款艺术,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传统绘画的容量和内涵。1 944年国立艺专迁至重庆磐溪,潘天寿出任校长。他锐意整顿校务,力图振兴艺专,不搞派系,对持不同艺术观点的教授都聘请。为了弥补国画系无人讲授治印的缺陷,他利用课余凭记忆撰写了《治印丛谈》作为教材。从印章的流派、称谓、选材、分类、体制、印谱到具体的操作,都作了详细而明晰的介绍。他历时一年有余写成此书,一方面补了无人授课的缺,另一方面对古代篆刻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使该书成为这个领域较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此时潘天寿自己的艺术也走向成熟,他的风格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语来概括:  “强其骨”。“强其骨”就是以力胜。骨力、骨气是中国书画阳刚美的审美标准。潘天寿不画千岩万壑,不画本来就能够唤起崇高感的高山大岭,而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对象,但画面效果却雄大壮美,与明清山花鸟画率多优美、秀润的特色大异其趣。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潘天寿吃了很多苦头。但无论哪一次揪斗、陪斗、游街、示众,他从没有怨恨愤懑的表情。1969年9月5日天明前,他突然气喘得厉害,双腿剧烈地抖动,汗如雨下。但他的意志异常坚强,他努力要控制自己的双腿,嘴里还喃喃地说:“我想叫它不抖……不成功,……我想……让它……不要抖……”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就这样带着“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在冷寂的黑夜中溘然长逝。
    相关链接
    1.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艺,有一民族之特点,因文艺是由各民族之性情智慧,结合时地之生活而创成者,非来自偶然也。                                           ——《潘天寿谈艺录》
    2.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看成是莫大的骄傲,以此来证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c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否则真要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               ——潘天寿《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3.你们要集中精力,埋头学画。要决心一辈子献身艺术。你们要不存偏见,博采众长。不要以学像我为满足,要着眼于创造。要记住: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潘天寿对国立艺专新生的第一堂课讲话
    4.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c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人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潘天寿经常在课上亲自示范,但又坚决反对学生临摹他的作品,而是要他们学习历代名家,目的仅仅是让学生博采众长。
    B.吴昌硕借长诗中的三句话“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悉尔独。”,告戒潘天寿学习绘画须慢慢钻研,要有自己的风格。
    C.潘天寿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未转为崇高性。
    D.潘天寿认为,只要有让人信服的画作和扎实的理论研究,就能揭示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底蕴,从而改变社会、画界对民族艺术偏颇的看法。
    E.潘天寿不画千岩万壑,不画本来就能够唤起崇高感的高山大岭,而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对象,
    与明清山水花鸟画率多优美、秀润的特色大同小异。
(2)潘天寿在中国传统艺术教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潘天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往往与其艺术风格是统一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潘天寿人格和艺术中“骨力”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选C项3分,链接4;选B项2分,诗句既表达了对潘天寿艺术道路的履险入绝的担忧,暗含钻研传统艺术的告诫,又肯定了他的独特气质;选A项1分,“目的是让学生博采众长”不够完善,最终目的是具有独创性;选D、E项不给分。原文为必要条件“只有……才”,而D项却改为充分条件“只要……就”。E项“大同小异。”原文为“大异其趣”。
(2)①亲自示范,教育和鼓励学生献身艺术,学习历代名家,鼓励创新;(第3段,链接3)②整顿校务,振兴艺专;(第3段)
③弥补治印艺术缺陷:编写《治印丛谈》作为教材,补无人授课的缺。(第3段)(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3)①沉浸于传统画派的研究中,又不沉迷其中,及时逃离出来,保持创作的激情:对吴昌硕诗的反省;(第1段)
②创作的题材上另辟蹊径:不画千岩万壑,不画本来就能够唤起崇高感的高山大岭,而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对象;(第4段)
③他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强其骨”的艺术风格,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链接4)(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4)①“骨力”、“骨气”是中国书画阳刚美的审美标准。“强其骨”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风格追求:倚松傍花的小景却有雄大壮美效果;与明清优美、秀润的特色大异其趣。
②潘天寿的人格品质彰显了“骨气”:在国家危亡之际,潘天寿维护与捍卫传统艺术,体现了其作为中国人的骨气;“文革”吃了很多苦头,但从不怨恨愤懑,正体现了其“骨气”;临终前意志异常坚强努力要控制自己的双腿不抖,体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
潘天寿的人格品质与其艺术风格是高度统一的。人品即艺品,要想成就高贵的艺术风格,必先成就高贵的人格品质。(共8分,概括出“艺术风格”给3分,概括出“骨气”给3分,阐述二者的关系给2分。)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