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达永不再陷落》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5-01-17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毕淑敏
①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
②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
③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④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
⑤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
⑥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
⑦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
⑧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⑨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⑩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
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B.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
C.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眼前的马萨达风貌,又回忆了马萨达的勇士们集体殉难的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更加深厚。
D.“殚精竭虑攻下的只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骨……”,一个省略号,其中包含着罗马人的惊讶、作者的感叹与敬佩,言有尽而意无穷。
E.作者登临古战场,思绪贯穿古今,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有关战争、国与国相处之道的思考,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17.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8.文中讲“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其深刻寓意。(4分)
19.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8分)
参考答案
16.AE 【解析】A项,“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错。应是借“高昂的头颅”表达了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有捍卫自由与家园的斗争精神。E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错,通过最后一句“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可知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17.用晨曦中的一抹猩红渲染烘托出马萨达勇士们殉难时的悲壮苍凉氛围,(2分)借死海日出的惊心动魄的美热情讴歌了马萨达勇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2分)
【解析】这段景物描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马萨达人集体就义后清晨的景象,明白这点,可方便理清写景的内容及理解景物背后的内涵。本段景物描写分为两层:具有一种惊心动魄之美的日出,日出的光芒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俯冲到了马萨达山下。这些描写很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其作用就是烘托与赞美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与慷慨赴死的悲壮。
18.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达对过去沦陷的悲痛,(2分)表现了以色列人民誓死保卫马萨达、保卫国土的决心。(2分)
【解析】“再”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再”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从深层来看,“再”表达的是一种誓死卫国的决心。
19.①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不改。②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③地球的资源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和平。④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热望。(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篇游记类的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思考:从历史来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追求自由之心千年来一向如此,并进一步反思战争与杀戮带来的可怕后果,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从现实来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后的感触,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作者的思考,答题时可以重点思考最后四段的内容。
毕淑敏
①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
②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
③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④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
⑤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
⑥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
⑦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
⑧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⑨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⑩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
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B.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
C.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眼前的马萨达风貌,又回忆了马萨达的勇士们集体殉难的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更加深厚。
D.“殚精竭虑攻下的只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骨……”,一个省略号,其中包含着罗马人的惊讶、作者的感叹与敬佩,言有尽而意无穷。
E.作者登临古战场,思绪贯穿古今,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有关战争、国与国相处之道的思考,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17.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8.文中讲“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其深刻寓意。(4分)
19.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8分)
参考答案
16.AE
17.用晨曦中的一抹猩红渲染烘托出马萨达勇士们殉难时的悲壮苍凉氛围,(2分)借死海日出的惊心动魄的美热情讴歌了马萨达勇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2分)
【解析】这段景物描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马萨达人集体就义后清晨的景象,明白这点,可方便理清写景的内容及理解景物背后的内涵。本段景物描写分为两层:具有一种惊心动魄之美的日出,日出的光芒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俯冲到了马萨达山下。这些描写很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其作用就是烘托与赞美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与慷慨赴死的悲壮。
18.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达对过去沦陷的悲痛,(2分)表现了以色列人民誓死保卫马萨达、保卫国土的决心。(2分)
【解析】“再”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再”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从深层来看,“再”表达的是一种誓死卫国的决心。
19.①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不改。②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③地球的资源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和平。④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热望。(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篇游记类的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思考:从历史来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追求自由之心千年来一向如此,并进一步反思战争与杀戮带来的可怕后果,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从现实来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后的感触,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作者的思考,答题时可以重点思考最后四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