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与蒲公英》阅读答案解析
时间:2015-01-30
老房子与蒲公英
永新人
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 找到了他, 他回去随礼, 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 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 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 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 长期没人住, 年久失修, 还多处漏雨, 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 大弟脸色凝重, 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 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 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 我只有十岁左右, 早上起来, 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亮就走了, 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 我们多半已经睡了, 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 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房子建成了, 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 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 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 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即使这样, 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两位老人, 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 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父母离世之后, 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 空了。
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 请人看护。
大弟说, 到我们这一辈, 房子还在, 我们走了, 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他说得很凄然。
岁月无情, 会将一切带走,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 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 叫老背村, 有几十户人家。母亲说, 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 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 整个村庄就没人了。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 成了肥沃的菜地。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 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 瓷片什么的。而倒塌房屋的墙基, 还都规规矩矩地围着, 似乎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破败的墙基边上, 到处是蒲公英花絮, 飘飘洒洒。夕照的余晖里, 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着, 渐渐离了这宅基地, 越飞越远。
小时候懵懂, 不知沧海桑田的无情, 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墙砖有些害怕, 不敢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只远远看着, 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云的碎片, 在墙基边, 在菜地里, 散散漫漫, 飞向不知哪里的远方。后来长大了, 离开了那个山村, 加入到滚滚红尘当中, 就再没想起过这个消失了的村庄。
今日兄弟俩说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败落, 我不由心生悲哀。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 茄子、 南瓜和玉米。墙基边上, 也会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 也会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
就这样, 一年一年, 宅基地坍塌的墙基渐渐矮下去, 直至消失。唯一不变的, 或许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灭的
蒲公英, 仍旧在晚风中启航, 开始未知的旅程。
只是, 不知后来的乡亲们会怎么跟他们的子孙说起这个房子的主人。
我们小时候以为村庄没了, 人也就没了。后来知道, 村庄没了, 这里的人可能还在, 这些人的后代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一个家族, 真的可以像蒲公英, 随风飘扬, 飘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然后落地生根, 在一个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却是他乡了。
我们这一家, 就像蒲公英, 如今飘散到许多地方了。
花语说, 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 而是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老屋可以坍塌, 宅基地也可以让乡亲们耕种, 只愿未来的乡亲们知道, 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 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繁衍生息, 茁壮成长。
11.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 文章回忆了自家老屋的建成, 叙写父母的辛劳付出和积劳成疾, 对父母离世之后自家老房子的日渐败落, 作者既伤感又无奈。
B. 如作者一样远离家乡的游子, 就像蒲公英一样, 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将他乡当成故乡。
C. 作者回忆了“ 老背村” 的命运, 由此联想到我家老房子可能也会像“ 老背村” 一样, 渐渐坍塌, 以致消失。
D. “ 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茄子、 南瓜和玉米。 ” 这句话写出了邻居们对别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做法的不满。
E. 本文对“ 老背村” 坍塌的墙基边的蒲公英进行了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老房子败落的伤感以及对蒲公英的喜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D E(选‘D’3分,选‘E’2分)
解析:D 项作者并未对他们的做法不满,此处只是表达作者对沧桑的感慨;E项此处不是表达对蒲公英的喜爱,而是以蒲公英隐喻背井离乡的游子。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①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②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③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 2) 文中交代“ 老背村” 的命运, 有何深刻含义? ( 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文中写到“老背村”的消失,暗示着“我”的老家也可能像“老背村”一样,消失在岁月的河流中。(3分)“老背村”的村庄虽没了,但村里人的后代,或许就像“我”一样,如同蒲公英一样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3分)
解析:分析“老背村”的作用,和文章主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作用。
( 3) 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蒲公英在文中象征着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2分)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日益败落的伤感,对像蒲公英一样的“我们”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2分)结构上,蒲公英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串联起作者有关“老背村”和自家老屋的回忆,托物言情。(2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结合语境理解蒲公英的象征义,然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
(4) 文章最后说“ 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就是他乡了” ,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如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以及“老背村”的后代们一样的游子们走出家乡,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将他乡当成故乡。(2分)走出家乡的游子们渐渐远离了故乡,与故乡的联系日益减少,故乡的房屋坍塌,亲人消失在岁月中,熟悉的故乡渐渐变成了不熟悉的他乡。(2分)本句意为时过境迁,故乡的落脚点可能会因为许多情与事发生改变,然唯一不变的是对故乡情永不消失的坚守,折射出作者内心的伤感与失落。(2分)联系现实如进城务工者,建设了城市,也留在了城市。(2分)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先抓住关键词“他乡”“故乡”“就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永新人
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 找到了他, 他回去随礼, 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 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 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 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 长期没人住, 年久失修, 还多处漏雨, 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 大弟脸色凝重, 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 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 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 我只有十岁左右, 早上起来, 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亮就走了, 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 我们多半已经睡了, 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 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房子建成了, 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 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 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 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即使这样, 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两位老人, 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 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父母离世之后, 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 空了。
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 请人看护。
大弟说, 到我们这一辈, 房子还在, 我们走了, 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他说得很凄然。
岁月无情, 会将一切带走,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 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 叫老背村, 有几十户人家。母亲说, 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 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 整个村庄就没人了。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 成了肥沃的菜地。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 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 瓷片什么的。而倒塌房屋的墙基, 还都规规矩矩地围着, 似乎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破败的墙基边上, 到处是蒲公英花絮, 飘飘洒洒。夕照的余晖里, 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着, 渐渐离了这宅基地, 越飞越远。
小时候懵懂, 不知沧海桑田的无情, 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墙砖有些害怕, 不敢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只远远看着, 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云的碎片, 在墙基边, 在菜地里, 散散漫漫, 飞向不知哪里的远方。后来长大了, 离开了那个山村, 加入到滚滚红尘当中, 就再没想起过这个消失了的村庄。
今日兄弟俩说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败落, 我不由心生悲哀。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 茄子、 南瓜和玉米。墙基边上, 也会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 也会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
就这样, 一年一年, 宅基地坍塌的墙基渐渐矮下去, 直至消失。唯一不变的, 或许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灭的
蒲公英, 仍旧在晚风中启航, 开始未知的旅程。
只是, 不知后来的乡亲们会怎么跟他们的子孙说起这个房子的主人。
我们小时候以为村庄没了, 人也就没了。后来知道, 村庄没了, 这里的人可能还在, 这些人的后代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一个家族, 真的可以像蒲公英, 随风飘扬, 飘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然后落地生根, 在一个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却是他乡了。
我们这一家, 就像蒲公英, 如今飘散到许多地方了。
花语说, 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 而是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老屋可以坍塌, 宅基地也可以让乡亲们耕种, 只愿未来的乡亲们知道, 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 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繁衍生息, 茁壮成长。
11.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 文章回忆了自家老屋的建成, 叙写父母的辛劳付出和积劳成疾, 对父母离世之后自家老房子的日渐败落, 作者既伤感又无奈。
B. 如作者一样远离家乡的游子, 就像蒲公英一样, 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将他乡当成故乡。
C. 作者回忆了“ 老背村” 的命运, 由此联想到我家老房子可能也会像“ 老背村” 一样, 渐渐坍塌, 以致消失。
D. “ 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茄子、 南瓜和玉米。 ” 这句话写出了邻居们对别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做法的不满。
E. 本文对“ 老背村” 坍塌的墙基边的蒲公英进行了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老房子败落的伤感以及对蒲公英的喜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D E(选‘D’3分,选‘E’2分)
解析:D 项作者并未对他们的做法不满,此处只是表达作者对沧桑的感慨;E项此处不是表达对蒲公英的喜爱,而是以蒲公英隐喻背井离乡的游子。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①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②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③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 2) 文中交代“ 老背村” 的命运, 有何深刻含义? ( 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文中写到“老背村”的消失,暗示着“我”的老家也可能像“老背村”一样,消失在岁月的河流中。(3分)“老背村”的村庄虽没了,但村里人的后代,或许就像“我”一样,如同蒲公英一样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3分)
解析:分析“老背村”的作用,和文章主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作用。
( 3) 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蒲公英在文中象征着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2分)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日益败落的伤感,对像蒲公英一样的“我们”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2分)结构上,蒲公英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串联起作者有关“老背村”和自家老屋的回忆,托物言情。(2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结合语境理解蒲公英的象征义,然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
(4) 文章最后说“ 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就是他乡了” ,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如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以及“老背村”的后代们一样的游子们走出家乡,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将他乡当成故乡。(2分)走出家乡的游子们渐渐远离了故乡,与故乡的联系日益减少,故乡的房屋坍塌,亲人消失在岁月中,熟悉的故乡渐渐变成了不熟悉的他乡。(2分)本句意为时过境迁,故乡的落脚点可能会因为许多情与事发生改变,然唯一不变的是对故乡情永不消失的坚守,折射出作者内心的伤感与失落。(2分)联系现实如进城务工者,建设了城市,也留在了城市。(2分)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先抓住关键词“他乡”“故乡”“就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