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科夫凯旋》阅读答案
时间:2015-01-31
瓦斯科夫凯旋①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分)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4分)反衬(以动衬静),(1分)用步伐的“响”反衬环境的“静”;(1分)烘托出瓦斯科夫内心的压抑与痛苦。(2分)
13.(6分)①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③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及胜利来之不易。(每点2分)
14.(4分)①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2分);②增强了作品的悲壮意味(每点2分)。
15.(6分)①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强③蕴含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分)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4分)反衬(以动衬静),(1分)用步伐的“响”反衬环境的“静”;(1分)烘托出瓦斯科夫内心的压抑与痛苦。(2分)
13.(6分)①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③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及胜利来之不易。(每点2分)
14.(4分)①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2分);②增强了作品的悲壮意味(每点2分)。
15.(6分)①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强③蕴含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