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何处》阅读答案
时间:2015-05-27
燕台何处
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 甲 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 乙 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水经注》却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一说。元代以后,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 丙 ,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析津志》中说燕台“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但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刚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虽然列黄金台的地点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置金,后人无从详加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慨,都当不得真的。
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①□□(huī hónɡ),“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京东自来是迤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它地方更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
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中,岂不更好?在北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发人②□□(xiá sī)了。
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能增添③□□(yùn zhì)了。
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之情,也许会想起朱自清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
(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
16.根据文中所给的注音,在①—③方框内书写正确的汉字(3分)
1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留传 反应 考察 B.留传 反映 考查
C.流传 反应 考查 D.流传 反映 考察
18.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俯拾皆是 B.以讹传讹
C.无伤大雅 D.嗤之以鼻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史书的记载看,燕昭王筑黄金台可能只是个传说,即便确有其事,以现有的资料也很难考证黄金台遗址的确切位置了。
B.比起空怀报国之心的封建时代文人,当今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远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因而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C.文末引用的朱自清自勉的诗句,化用了前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燕台的诗词和相关的历史古籍记载,意蕴丰富,考据详实,同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文中说:“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作者建议在公园中重竖“金台夕照”碑石,旁边用说明牌介绍原委。请根据文意,拟写一则说明牌上的文字。(6分)
2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6.(3分)①恢宏(或“恢弘”) ②遐思 ③韵致
【评分参考】每词1分。有错字不得分。
17.(2分)D(流传:传下来;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18.(2分)C(A“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B“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C“无伤大雅”指对主要的方面没有妨害;此处应为“无关宏旨”,指关系不大。D“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19.(3分)B(“比起……”比较关系、“因而……”因果关系均有误)
20.(4分)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1.(6分)【答案示例】此碑为乾隆题写,出土于附近。碑文“金台夕照”为“京师八景”之一。有记载认为,今天的金台路就是两千多年前燕昭王招纳贤才的“黄金台”所在。为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继承和恢复北京历史古城传统,增加首都的文化气息,启迪后人珍惜重视人才,特将此碑重竖于此。
【评分参考】内容(4分)包括:石碑的来历和题字、竖石碑于此地的原因和意义。语言(2分)要求:符合说明的要求,简洁、清晰、严谨、有逻辑。
22.(6分)燕台是燕昭王为招募贤才修筑的地方(1分),象征着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1分)。文章题为“燕台何处”,有三层含义:一是感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不被重视,难以施展才华,报国无门(1分);二是表明古代燕台的准确位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了(1分);三是提出要以史为鉴,重视人才的告诫(1分),以及抒发对当今社会知识分子能够为国所用、尽忠保国的欣喜(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 甲 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 乙 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水经注》却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一说。元代以后,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 丙 ,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析津志》中说燕台“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但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刚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虽然列黄金台的地点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置金,后人无从详加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慨,都当不得真的。
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①□□(huī hónɡ),“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京东自来是迤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它地方更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
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中,岂不更好?在北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发人②□□(xiá sī)了。
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能增添③□□(yùn zhì)了。
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之情,也许会想起朱自清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
(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
16.根据文中所给的注音,在①—③方框内书写正确的汉字(3分)
1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留传 反应 考察 B.留传 反映 考查
C.流传 反应 考查 D.流传 反映 考察
18.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俯拾皆是 B.以讹传讹
C.无伤大雅 D.嗤之以鼻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史书的记载看,燕昭王筑黄金台可能只是个传说,即便确有其事,以现有的资料也很难考证黄金台遗址的确切位置了。
B.比起空怀报国之心的封建时代文人,当今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远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因而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C.文末引用的朱自清自勉的诗句,化用了前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燕台的诗词和相关的历史古籍记载,意蕴丰富,考据详实,同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文中说:“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作者建议在公园中重竖“金台夕照”碑石,旁边用说明牌介绍原委。请根据文意,拟写一则说明牌上的文字。(6分)
2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6.(3分)①恢宏(或“恢弘”) ②遐思 ③韵致
【评分参考】每词1分。有错字不得分。
17.(2分)D(流传:传下来;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18.(2分)C(A“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B“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C“无伤大雅”指对主要的方面没有妨害;此处应为“无关宏旨”,指关系不大。D“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19.(3分)B(“比起……”比较关系、“因而……”因果关系均有误)
20.(4分)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1.(6分)【答案示例】此碑为乾隆题写,出土于附近。碑文“金台夕照”为“京师八景”之一。有记载认为,今天的金台路就是两千多年前燕昭王招纳贤才的“黄金台”所在。为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继承和恢复北京历史古城传统,增加首都的文化气息,启迪后人珍惜重视人才,特将此碑重竖于此。
【评分参考】内容(4分)包括:石碑的来历和题字、竖石碑于此地的原因和意义。语言(2分)要求:符合说明的要求,简洁、清晰、严谨、有逻辑。
22.(6分)燕台是燕昭王为招募贤才修筑的地方(1分),象征着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1分)。文章题为“燕台何处”,有三层含义:一是感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不被重视,难以施展才华,报国无门(1分);二是表明古代燕台的准确位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了(1分);三是提出要以史为鉴,重视人才的告诫(1分),以及抒发对当今社会知识分子能够为国所用、尽忠保国的欣喜(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