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解析

时间:2015-05-06
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2015年高考预测卷【新课标1】1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饶公说,我的梵文是与一位印度学者“换”来的。50年代末,那位在内地留学过的学者提出向我学《说文解字》。我正好想用功学学梵文,于是与他讲了条件:用《说文解字》交换梵文。此后几年间,我们互为老师,都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饶公说,‘‘求阙’’是曾国藩的话。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而这些东西又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比如,遇见冒出来的东西以后,发现有的文字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价值这个东西很难讲,我看有价值,别人看毫无价值。在学术上,越有争执的东西,越需要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了解饶公的人说,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日文。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着考古的新发现。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他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展汉学研究的视野。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难怪季羡林教授称其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在一开篇,就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 颐的形象。他既是名人,更是奇人。
B.正因为饶宗颐对佛、道都深有研究,他才把赴聘中大,生病滞留香港,从而正式步人国学之门这一经历看成是一种缘分。
C.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学问分归八个门类,郑炜明却把其细分为十五类。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非常广泛。
D.饶宗颐打小就泡在自家的小图书馆里。由此可见,学问可以“熏”出来,广泛的兴趣爱好 可以在一定环境中培养而成。
E.“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寥寥数语,源自饶宗颐独立不羁的学术精神。
【答案】答C得3分,D得2分,E得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E从上下文来看,准确地说应源自他的“求阙”精神。A没有反面。B前面一层因果关系牵强。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个“奇人”,材料中有哪些体现?(6分)
【答案】①世界知名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②20岁出头整理发表了《潮州艺文志》,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③ 治学,涉猎领域很广。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④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⑤在学术追求上永不知足,有一种“求阙”精神。⑥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每点1分,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整篇文章体现饶宗颐是个“奇人”,分层概括即可。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他却说这是一种缘分。如何理解这“缘分”的内涵?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在赴中大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分)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学问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由此可见:此处的“缘分”是一种机会,它不会凭空而来,是要内外两方面条件的给合。境遇是外部的,自身是内部的,内外结合才能谱写缘分的佳话。(4分)(先结合材料再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段话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相关内容可从下文去找。先结合材料再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通常认为,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看 法。(8分)
【答案】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经过努力,可以做到。(1分)矛盾的两方面也可以结合在一起。饶宗颐就是最好的证明。(1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缔造了他学术“专精”。(3分)饶宗颐在学术方面有一种“求阙”精神。就是要永不知足。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从而拓展学问的宽度。缔造了他学术的“广博”。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3分)(其他观点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首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写“博与专“的内容逐层概括,第二: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首先,先阅读文本内容,确立自己的观点。第二,依据文本材料,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分条阐述理由,分条作答。

考点: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