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5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欧风美雨浸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眼光远大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商品和资本的力量,张謇也自然地随着时代起舞。
张謇,江苏南通海门人。他长期在科举和客幕之间流连,科举屡败,这让他“名心益冷”。中法战争后,张謇便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而且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1894年,42岁的张謇才在恩科会试中被点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任职不久,张謇便陷入党争。
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力主抵抗。这时,父亲去世,因回家守制,他匆匆离开了京城。1895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准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张謇痛心疾首:“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夏天,他为湖广总督张之洞起草奏章,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主张。
8月,张之洞授意他筹办纱厂,12月,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筹办纱厂期间,1898年闰三月,丁忧期满,张謇回翰林院销假。此时,帝后两党激战方酣。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张謇只留两月,便匆匆南返,跳出了政治漩涡。
张謇为纱厂定名为“大生”。纱厂起初确定为纯粹的商办,拟招商股60万两,但一年只招得三四万两。为了筹款,张謇奔走各地,心力交瘁。无奈之下,将大生纱厂改为官商合办,接受将张之洞用官款购买的美国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但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后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25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纱厂变为“绅领商办”,商人这才接受。1899年5月,大生纱厂建成纺纱,但经费却依然不足,只能采取“尽花纺纱,卖纱收花”的方法艰难周转。幸运的是当年棉纱市场不错,大生纱厂才柳暗花明,当年便赢利20万两白银。
大生纱厂成功后,张謇没有停止脚步。他办厂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计”。张謇的长久设想,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利用盈利创办新厂,扩大再生产,最后形成多业共行的大生集团,然后,以实业为基础,发展各项事业,建设一个区域的理想社会。
张謇为运输物料,设立了大生轮船公司;为建立纱厂原料基地,建立了通海垦牧公司;为了制造纺织机器和农具,开办了资生铁冶厂;为办理浚河、筑路、造桥,建立泽生水利公司。他利用纱厂产生的棉籽,创办了广生油厂;利用油厂的下脚油脂,建了大隆皂厂;利用纱厂产生的“飞花”和当地的稻草、芦苇,办起大昌纸厂。他还利用当地小麦,筹建了大兴机器磨面厂,面粉供食用,淀粉做浆纱原料;依靠当地蚕茧,建立了阜生蚕桑染织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打仗,民族工商业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白银,张謇先成为了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张謇重实业,更重教育。甲午战后,张謇认定“今求国强,当先教育”,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1902年,他自筹资金创办通州师范,作为“兴学之本”。传统办学旨在造就官吏,张謇设学则为培养广大的劳动者。他说:“只须努力于学业,将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皆为健全之国民。”为塑造健全国民,他设课既重国学,又重自然科学技术。
针对旧教育“空言无用”的缺陷,张謇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都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张謇办学的原则。为治南方水患,他创办河海工程学校。为发展当地蚕桑业,他设立蚕桑讲习所。为改良当地棉种,农校应时而立。纱厂需要纺织人才,设立纺校。随着医院的建立,急需新式医生,又设医校。商业管理人才短缺,就设商船学校。为培养铁路管理人才,创建铁路学校。为充实南通市民文化生活,办起伶工学校。
张謇又大办慈善和社会事业。他创办济良所,收容不良妇女与娼妓,创建育婴堂,收养弃婴,建造养老院,收容孤寡老人,创办残废院,为残障提供衣食,创办栖流所,收养乞丐,创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为徒工。他还创办更俗剧场,除旧布新,移风易俗;建南通博物苑,供人观习植物与馆藏文物;建南通图书馆,张謇“捐其所有图书五之四”;办六大公园,办医院等等。
筹办大生之前,南通城内人口不过4万,没有任何工业,只有零星的手工业,人们按农业社会的节奏过着传统的生活。大生纱厂的出现打破了南通的千年沉寂,新企业、新事业不断出现。南通在张謇手中变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张謇每餐不过一荤一素一汤。他常说:“该用者,为大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需节省。”张謇每年的收入,大都用在了不能生利的公共事业上面。
张謇一生为事业生,为事业死。他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爱国情怀与济世情怀。1926年7月,张謇逝世。入殓时,衣服就是用大生纱厂织的布做的。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