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传》阅读答案
时间:2016-08-26
1924年10月,朱自清举家来到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令朱自清高兴的是,那里有许多为人正直、富有雅趣的朋友。夏丏尊率真简朴,生性耿直。校里就是湖多,三面潺潺地流着,草地也大,看过去芊芊的一片,夏丏尊喜爱这里的自然环境,他约了校里教师刘勋宇,依山傍水,修建了几间瓦屋,他把房子称作“平屋”,隐含平房、平民、平凡、平淡之意。丰子恺也是经夏丏尊介绍到春晖中学的。他为人多才多艺,善于将诗词意境、学生生活、儿童情趣即兴画出。他也结庐湖畔,在门前种一株柳树,因此名小屋“小样溜屋”,与“平屋”相映成趣。朱自清全家搬来后就住在刘勋宇以前盖的小房屋里,和夏丏尊毗邻,两家的前院只隔一垛矮墙。
朱自清常到隔壁夏丏尊家院子里观花,在他屋里品画。夏家有一株紫薇很好,夏丏尊常邀他在花房喝酒。他也倡导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做客。有一天,丰子恺刚给朱自清刚满四岁的女儿阿莱画了一幅画,夏丏尊提起笔来,在上面题道:“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丏尊题。”画美,字也好,朱自清爱不释手,后来将其制版,作为散文集《背影》的插页。在朋友中还有一个湖南人匡互生,他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他率先打进曹宅,非常英勇;他生活艰苦朴素,诚挚热忱,作风民主,朱自清对他最为敬佩。他去世后,朱自清曾写《哀互生》热烈地赞颂。
在教师中还有一位教英文的朱光潜,他最敬重朱自清,曾回忆:“佩弦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学习写作。他们认为我可以作说理文,就劝我走上这一条路。”
春晖中学浸润着“五四”革新精神,积极推行新学制,采用新教材,崇尚民主,关系和谐,朱自清更其喜欢那种同事与师生之间真诚团结的融洽气氛。具体情形究竟怎样呢?朱自清写道: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的情形。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春晖对朱自清十分器重,当他三月间来兼课时,《春晖》半月刊即登出他到校就职的消息。朱自清在春晖任课多,教学作风民主,常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春晖国文教材多选自《新青年》《新潮》《向导》《创造季刊》等杂志,朱自清教这些文章时,通常自己念一遍,有时也叫学生念,然后进行讲解。他也不排斥古文,有一次他对学生们说:“文言文及旧诗词经过几千年洗礼,有些很好的东西。”学生表示愿意读些古文,他就选定《虞初新志》和《白香谱笺》两本,在从中选读一部分。
在他刚来兼课时,曾邀请俞平伯到白马湖来玩。俞平伯就来到白马湖,在春晖待了三天多。朱自清每天都有课,他还顺便听了朱自清的一堂课,感觉到他教学认真,课堂气氛亦相当活跃,在《日记》中写道:“学生颇有自动之意味,胜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
其实,朱自清在教育上能有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他对中学教育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他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格培养,他认为学生学习能否认真用功,关键在于教师,“固然要看你们的教法如何,但更重要看你的人格影响如何。”因此,他决意从自身做起,以严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他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和以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成绩升降表,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业的进步和退步。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提倡做“窄而深的研究”,反对夸夸其谈,触及一点不及其余的浮夸作风。他反对学生写些内容浅薄的作品,主张要有“味”,要有生活,譬如,有浓浓的颜色,有清清的音响,便是有味了。味是什么?粗一点说,便是生活,纯化的生活!便是个性,便是“自我”!这些真知灼见对学生启发极大。朱自清还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主张要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他教导学生不要“时时回顾从前的黄金时代”,也不要“时时等待着将来的奇迹”,更不能“及时行乐”。他要学生面向实际,把握住现在,理由是现在“是最可努力的地方,是我们最能管的地方。”因此,“我把‘现在’捉住,发展它,改造它,补充它,使它建全,谐和,成为完美的一段落、一历程。”
朱自清常到隔壁夏丏尊家院子里观花,在他屋里品画。夏家有一株紫薇很好,夏丏尊常邀他在花房喝酒。他也倡导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做客。有一天,丰子恺刚给朱自清刚满四岁的女儿阿莱画了一幅画,夏丏尊提起笔来,在上面题道:“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丏尊题。”画美,字也好,朱自清爱不释手,后来将其制版,作为散文集《背影》的插页。在朋友中还有一个湖南人匡互生,他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他率先打进曹宅,非常英勇;他生活艰苦朴素,诚挚热忱,作风民主,朱自清对他最为敬佩。他去世后,朱自清曾写《哀互生》热烈地赞颂。
在教师中还有一位教英文的朱光潜,他最敬重朱自清,曾回忆:“佩弦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学习写作。他们认为我可以作说理文,就劝我走上这一条路。”
春晖中学浸润着“五四”革新精神,积极推行新学制,采用新教材,崇尚民主,关系和谐,朱自清更其喜欢那种同事与师生之间真诚团结的融洽气氛。具体情形究竟怎样呢?朱自清写道: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的情形。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春晖对朱自清十分器重,当他三月间来兼课时,《春晖》半月刊即登出他到校就职的消息。朱自清在春晖任课多,教学作风民主,常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春晖国文教材多选自《新青年》《新潮》《向导》《创造季刊》等杂志,朱自清教这些文章时,通常自己念一遍,有时也叫学生念,然后进行讲解。他也不排斥古文,有一次他对学生们说:“文言文及旧诗词经过几千年洗礼,有些很好的东西。”学生表示愿意读些古文,他就选定《虞初新志》和《白香谱笺》两本,在从中选读一部分。
在他刚来兼课时,曾邀请俞平伯到白马湖来玩。俞平伯就来到白马湖,在春晖待了三天多。朱自清每天都有课,他还顺便听了朱自清的一堂课,感觉到他教学认真,课堂气氛亦相当活跃,在《日记》中写道:“学生颇有自动之意味,胜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
其实,朱自清在教育上能有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他对中学教育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他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格培养,他认为学生学习能否认真用功,关键在于教师,“固然要看你们的教法如何,但更重要看你的人格影响如何。”因此,他决意从自身做起,以严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他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和以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成绩升降表,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业的进步和退步。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提倡做“窄而深的研究”,反对夸夸其谈,触及一点不及其余的浮夸作风。他反对学生写些内容浅薄的作品,主张要有“味”,要有生活,譬如,有浓浓的颜色,有清清的音响,便是有味了。味是什么?粗一点说,便是生活,纯化的生活!便是个性,便是“自我”!这些真知灼见对学生启发极大。朱自清还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主张要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他教导学生不要“时时回顾从前的黄金时代”,也不要“时时等待着将来的奇迹”,更不能“及时行乐”。他要学生面向实际,把握住现在,理由是现在“是最可努力的地方,是我们最能管的地方。”因此,“我把‘现在’捉住,发展它,改造它,补充它,使它建全,谐和,成为完美的一段落、一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