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阅读答案
时间:2016-12-07
谈艺录
玉屑
《谈艺录》1948 年 6 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1984 年该书又经钱钟书本人补订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体现出钱钟书学问的渊博与治学的气魄,它采用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论述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宋以降的诗人诗作,主要论述的作家有韩愈、李贺、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刘因、钱谦益、袁枚、赵翼、王士祯等诗家。但其中论及的诗人却远不止这些,几乎囊括古代所有的作家。《谈艺录》在札记式的内容中任意援引,内容实在丰富,我们只能从中华书局 1984 年版《谈艺录》(补订本)中选出一些精彩的地方尝鼎一脔。
李商隐的《锦瑟》,千年来聚讼纷纭,言人人殊,有说是悼亡诗,有说是咏物诗,有说是怀人诗,有说是自伤诗,有说是悼亡而兼自伤,“解人”难索,无虑五六十种说法,却无一说得到公认。元好问曾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家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崑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诗家都爱此诗好,但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此诗的内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对《锦瑟》诗作了最新的最圆满的解释。其论略云:《锦瑟》一诗冠于李商隐诗集之首,如果不是偶然,那么就略等于自序之开宗明义,用“锦瑟”来比喻自己的诗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年华虽逝,诗篇犹存,开卷而忆,平时的悲欢都在此中,正是“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的用意。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庄周梦蝶,醒来时蝶变庄周,因此庄周不知是蝶变庄周还是庄周变蝶,用来说明诗歌借象喻理和丰富的想象,深文隐旨,故为“迷”。传说中的望帝化为杜鹃,声音凄苦,举事寄意,故为“托”。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传说中鲛人“眼能泣珠”,说诗歌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全是真情流露、生气宛在。“蓝田日暖”言诗的境界的凄迷,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与首联呼应,言回首往事,怅触万端,感慨系之。钱钟书的赏析就诗而言,圆成精到,解决前人各种说法的不能自圆处,是极好的分析,被周振甫称为“鉴赏诗的典范”。
此书中有不少篇幅论李贺,评价也较有趣,他从具体的作品中来研究李贺的诗歌,研究出李贺的字法、曲喻、用啼泣字、用代字等特点。李贺用字爱锤炼、颇新奇,用“凝”、“滑”、“死”、“寒”等等。常用新奇的比喻,如《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钱钟书由这些得出李贺“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他打个比喻说李贺,“如短视人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进而嘲笑一些考据家“将涉世未深、刻意为诗之长吉,说成寄意于诗之屈平”说法的荒谬。
什么是唐诗,什么是宋诗,粗心的学者往往以时代划分,对其文学上的风格、特色注意不够,钱钟书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有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这是极有见地之论,它澄清了文学史上关于唐诗宋诗的模糊看法,并被学者屡屡引用。
又如钱钟书论理趣与理语,他认为诗贵有理趣,但反对下理语。理语是理学家把说理的话写成韵语,不是诗(正像《宋诗选注》序中说的“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理趣是描写景物,在景物中含有理。理趣既不是比喻,也不是讲理,他举出一些名句来说明,如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等为例,这是对那种错认理语作理趣赞扬或把理趣作理语排斥的肤浅的做法,确是善意的告诫。
他对所论述到的作家从不迷信,总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同时指出其不足。论陆游时指出陆游诗:“有二痴事:好誉儿,好说梦。儿实庸材,梦太得意,已令人生倦矣。复有二官腔:好谈匡救之略,心性之学;一则矜诞无当,一则酸腐可厌。”说:“一代正宗才力薄”的王士祯“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语,以自掩饰。一半吞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评价得当,刻画如见,真可做文学作品来读。讥刺袁枚:“几乎逢诗辄赞。赞势要,赞势要之母及姬妾,赞打秋风时之东道主,赞己之弟妹姻亲,赞胜流名辈,亦复赞后生新进与夫寒士穷儒。”寥寥数笔,生动传神。
其他如有关文艺理论的阐发、诗人的具体诗作等等,就无暇备举了。
(选自孔庆茂著《钱钟书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玉屑
《谈艺录》1948 年 6 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1984 年该书又经钱钟书本人补订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体现出钱钟书学问的渊博与治学的气魄,它采用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论述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宋以降的诗人诗作,主要论述的作家有韩愈、李贺、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刘因、钱谦益、袁枚、赵翼、王士祯等诗家。但其中论及的诗人却远不止这些,几乎囊括古代所有的作家。《谈艺录》在札记式的内容中任意援引,内容实在丰富,我们只能从中华书局 1984 年版《谈艺录》(补订本)中选出一些精彩的地方尝鼎一脔。
李商隐的《锦瑟》,千年来聚讼纷纭,言人人殊,有说是悼亡诗,有说是咏物诗,有说是怀人诗,有说是自伤诗,有说是悼亡而兼自伤,“解人”难索,无虑五六十种说法,却无一说得到公认。元好问曾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家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崑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诗家都爱此诗好,但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此诗的内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对《锦瑟》诗作了最新的最圆满的解释。其论略云:《锦瑟》一诗冠于李商隐诗集之首,如果不是偶然,那么就略等于自序之开宗明义,用“锦瑟”来比喻自己的诗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年华虽逝,诗篇犹存,开卷而忆,平时的悲欢都在此中,正是“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的用意。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庄周梦蝶,醒来时蝶变庄周,因此庄周不知是蝶变庄周还是庄周变蝶,用来说明诗歌借象喻理和丰富的想象,深文隐旨,故为“迷”。传说中的望帝化为杜鹃,声音凄苦,举事寄意,故为“托”。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传说中鲛人“眼能泣珠”,说诗歌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全是真情流露、生气宛在。“蓝田日暖”言诗的境界的凄迷,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与首联呼应,言回首往事,怅触万端,感慨系之。钱钟书的赏析就诗而言,圆成精到,解决前人各种说法的不能自圆处,是极好的分析,被周振甫称为“鉴赏诗的典范”。
此书中有不少篇幅论李贺,评价也较有趣,他从具体的作品中来研究李贺的诗歌,研究出李贺的字法、曲喻、用啼泣字、用代字等特点。李贺用字爱锤炼、颇新奇,用“凝”、“滑”、“死”、“寒”等等。常用新奇的比喻,如《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钱钟书由这些得出李贺“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他打个比喻说李贺,“如短视人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进而嘲笑一些考据家“将涉世未深、刻意为诗之长吉,说成寄意于诗之屈平”说法的荒谬。
什么是唐诗,什么是宋诗,粗心的学者往往以时代划分,对其文学上的风格、特色注意不够,钱钟书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有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这是极有见地之论,它澄清了文学史上关于唐诗宋诗的模糊看法,并被学者屡屡引用。
又如钱钟书论理趣与理语,他认为诗贵有理趣,但反对下理语。理语是理学家把说理的话写成韵语,不是诗(正像《宋诗选注》序中说的“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理趣是描写景物,在景物中含有理。理趣既不是比喻,也不是讲理,他举出一些名句来说明,如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等为例,这是对那种错认理语作理趣赞扬或把理趣作理语排斥的肤浅的做法,确是善意的告诫。
他对所论述到的作家从不迷信,总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同时指出其不足。论陆游时指出陆游诗:“有二痴事:好誉儿,好说梦。儿实庸材,梦太得意,已令人生倦矣。复有二官腔:好谈匡救之略,心性之学;一则矜诞无当,一则酸腐可厌。”说:“一代正宗才力薄”的王士祯“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语,以自掩饰。一半吞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评价得当,刻画如见,真可做文学作品来读。讥刺袁枚:“几乎逢诗辄赞。赞势要,赞势要之母及姬妾,赞打秋风时之东道主,赞己之弟妹姻亲,赞胜流名辈,亦复赞后生新进与夫寒士穷儒。”寥寥数笔,生动传神。
其他如有关文艺理论的阐发、诗人的具体诗作等等,就无暇备举了。
(选自孔庆茂著《钱钟书传》,江苏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