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卡尔》阅读答案
时间:2017-01-18
“熊孩子”卡尔
卡尔是一个9岁英国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到中国来工作后,他随着爸爸、妈妈也来到了中国生活。
卡尔有一张红红的脸蛋,脸上长着一些小雀斑,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像飘逸的鬃毛。校长告诉我,卡尔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能讲出一口较为流利的汉语,这样他来中国上学,也就能很快地能适合新的生活。
班上来了个外国男孩子,同学们一下兴奋起来,大家动不动就对他冒出一句:“hello,how are you!”卡尔也回一句:“fine,thanks!and you?”
第一天上课,班长喊了声:“起立!”全班同学“刷——”地一下,像一阵风似的,全都站了起来。我说了句:“同学们好!”同学们回答道:“老师好!”
可我发现,卡尔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他两眼望着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只好叫班长用英语喊一句:“Stand up!”
可卡尔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好奇地东张西望后,问道:“为什么要起立?”
我哭笑不得地解释道:“起立,是表示一堂课开始了,大家都要精力集中,准备认真上课!”
卡尔听了,似乎没有听懂,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问道:“你们英国上课不喊‘Stand up’吗?”
卡尔耸耸肩,两手一摊,说道:“不喊!”
我对同学们说道:“两国国情不同,所以卡尔不站起来,应该可以理解,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名外交官。
一天,上自习课,我让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复习功课。过了一会儿,我回到教室,惊讶地发现班上只有几个女同学了。我问:“人都到哪里去了?”
一个女孩说道:“卡尔领着大家到操场上去踢足球了!”
我气愤地说道:“这熊孩子,太不像话了,上自习课,怎么能带大家去踢足球呢?”我气急败坏地往操场上赶去。远远地,就听到操场上传来孩子们一阵阵热闹的叫喊声。我看到,卡尔那一头金色的头发在操场上格外显眼。
我大声喊着卡尔。卡尔 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说道:“李老师,你也和我们一起踢回足球吧!”
我气恼地说:“简直乱弹琴,你们不在课堂里上自习课,跑到操场上踢足球,太不像话了!”
卡尔疑惑地问道:“自习课为什么只能在教室里上,不能到操场上踢足球?”
我一时语塞。卡尔拉着我的手,央求道:“李老师,别生气了,和我们一起踢回足球吧,大家正在兴头上,这时候回教室,不是太扫大家的兴了吗?”
看到卡尔那清澈的深蓝色的眼睛,好像闪烁着一丝晶莹。瞬间,我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内心的柔软,我彻底败下阵来,柔声地说道:“好吧,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踢会足球。”
卡尔和大家一下欢呼起来,那欢快的欢呼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两年后,卡尔和他父母要一起回英国了。临行前,卡尔腼腆地说道:“李老师,我有个请求,能让我在教室里,喊一声‘起立!坐下’吗?”
望着他那如湖水一般深蓝色的眼睛,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上课了,我走上讲台,向卡尔示意了一下。卡尔响亮地喊了声:“起立!”我亲切地喊道:“同学们好!”大家齐声喊道:“老师好!”卡尔又响亮地喊了声:“坐下!”
同学坐到座位上,卡尔还站那,他深情地说道:“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终于能喊了声‘起立!坐下!’了,这真的是我最高兴地事,回到英国后,我要对英国老师说,我们以后上课也要喊‘起立!坐下!’这句口令,真的像号角,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卡尔走了,这个曾经令我愁眉不展的熊孩子,他这一走,一下子让我心里有种空荡荡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这熊孩子身上其实有许多优点,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些优点,甚至悄悄地改进了我的人生,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教学方法。他那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像火焰一样,在我心中一直熊熊燃烧……
(选自《微型说选刊》第2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卡尔能说流利的汉语,但大家动不动就对他冒出一句英语,这是同学们出于一种好奇,并不是对他的捉弄。
B.当上课班长喊起立时,卡尔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一脸茫然,并说英国不这样。作者这样创作也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形式的不认可。
C.卡尔要回英国时,临行前他要求在教室喊一次“起立!坐下!”,表明两年来卡尔与“我”还有同学们已产生很深的感情。
D.作者在小说的情节上作了淡化处理,颇有散文的味道,用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而生动。
E.小说标题中的“熊孩子”三字,作者加了上引号,其主要目的是使标题新颖,以此来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8.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4分)
9.小说中的卡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作者对这种形式的不认可”分析错误,作者写卡尔没有站起来,是为了说明英国上课的形式与中国的有些不同;E项“熊孩子”三字加上引号,“主要目的是使标题新颖”分析错误,是表明一种特殊的含义。
8.①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拉近了小说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②“我”作为事件的见证者,使文中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③关于卡尔的几件事是由“我”贯穿起来的,“我”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每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
9.①为人率直、不虚伪。当“我”上课时,同学们都站起来,卡尔没有站起来,并问上课为什么要站起来。
②热爱体育,充满了活力,活泼可爱。上自习课时卡尔带着全班男生去踢球。
③真诚、热情。当“我”因孩子们上自习课踢球生气时,卡尔很真诚的要求“我”和他们踢球。(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最高给3分)
卡尔是一个9岁英国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到中国来工作后,他随着爸爸、妈妈也来到了中国生活。
卡尔有一张红红的脸蛋,脸上长着一些小雀斑,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像飘逸的鬃毛。校长告诉我,卡尔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能讲出一口较为流利的汉语,这样他来中国上学,也就能很快地能适合新的生活。
班上来了个外国男孩子,同学们一下兴奋起来,大家动不动就对他冒出一句:“hello,how are you!”卡尔也回一句:“fine,thanks!and you?”
第一天上课,班长喊了声:“起立!”全班同学“刷——”地一下,像一阵风似的,全都站了起来。我说了句:“同学们好!”同学们回答道:“老师好!”
可我发现,卡尔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他两眼望着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只好叫班长用英语喊一句:“Stand up!”
可卡尔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好奇地东张西望后,问道:“为什么要起立?”
我哭笑不得地解释道:“起立,是表示一堂课开始了,大家都要精力集中,准备认真上课!”
卡尔听了,似乎没有听懂,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问道:“你们英国上课不喊‘Stand up’吗?”
卡尔耸耸肩,两手一摊,说道:“不喊!”
我对同学们说道:“两国国情不同,所以卡尔不站起来,应该可以理解,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名外交官。
一天,上自习课,我让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复习功课。过了一会儿,我回到教室,惊讶地发现班上只有几个女同学了。我问:“人都到哪里去了?”
一个女孩说道:“卡尔领着大家到操场上去踢足球了!”
我气愤地说道:“这熊孩子,太不像话了,上自习课,怎么能带大家去踢足球呢?”我气急败坏地往操场上赶去。远远地,就听到操场上传来孩子们一阵阵热闹的叫喊声。我看到,卡尔那一头金色的头发在操场上格外显眼。
我大声喊着卡尔。卡尔 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说道:“李老师,你也和我们一起踢回足球吧!”
我气恼地说:“简直乱弹琴,你们不在课堂里上自习课,跑到操场上踢足球,太不像话了!”
卡尔疑惑地问道:“自习课为什么只能在教室里上,不能到操场上踢足球?”
我一时语塞。卡尔拉着我的手,央求道:“李老师,别生气了,和我们一起踢回足球吧,大家正在兴头上,这时候回教室,不是太扫大家的兴了吗?”
看到卡尔那清澈的深蓝色的眼睛,好像闪烁着一丝晶莹。瞬间,我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内心的柔软,我彻底败下阵来,柔声地说道:“好吧,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踢会足球。”
卡尔和大家一下欢呼起来,那欢快的欢呼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两年后,卡尔和他父母要一起回英国了。临行前,卡尔腼腆地说道:“李老师,我有个请求,能让我在教室里,喊一声‘起立!坐下’吗?”
望着他那如湖水一般深蓝色的眼睛,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上课了,我走上讲台,向卡尔示意了一下。卡尔响亮地喊了声:“起立!”我亲切地喊道:“同学们好!”大家齐声喊道:“老师好!”卡尔又响亮地喊了声:“坐下!”
同学坐到座位上,卡尔还站那,他深情地说道:“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终于能喊了声‘起立!坐下!’了,这真的是我最高兴地事,回到英国后,我要对英国老师说,我们以后上课也要喊‘起立!坐下!’这句口令,真的像号角,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卡尔走了,这个曾经令我愁眉不展的熊孩子,他这一走,一下子让我心里有种空荡荡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这熊孩子身上其实有许多优点,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些优点,甚至悄悄地改进了我的人生,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教学方法。他那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像火焰一样,在我心中一直熊熊燃烧……
(选自《微型说选刊》第2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卡尔能说流利的汉语,但大家动不动就对他冒出一句英语,这是同学们出于一种好奇,并不是对他的捉弄。
B.当上课班长喊起立时,卡尔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一脸茫然,并说英国不这样。作者这样创作也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形式的不认可。
C.卡尔要回英国时,临行前他要求在教室喊一次“起立!坐下!”,表明两年来卡尔与“我”还有同学们已产生很深的感情。
D.作者在小说的情节上作了淡化处理,颇有散文的味道,用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而生动。
E.小说标题中的“熊孩子”三字,作者加了上引号,其主要目的是使标题新颖,以此来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8.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4分)
9.小说中的卡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作者对这种形式的不认可”分析错误,作者写卡尔没有站起来,是为了说明英国上课的形式与中国的有些不同;E项“熊孩子”三字加上引号,“主要目的是使标题新颖”分析错误,是表明一种特殊的含义。
8.①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拉近了小说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②“我”作为事件的见证者,使文中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③关于卡尔的几件事是由“我”贯穿起来的,“我”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每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
9.①为人率直、不虚伪。当“我”上课时,同学们都站起来,卡尔没有站起来,并问上课为什么要站起来。
②热爱体育,充满了活力,活泼可爱。上自习课时卡尔带着全班男生去踢球。
③真诚、热情。当“我”因孩子们上自习课踢球生气时,卡尔很真诚的要求“我”和他们踢球。(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最高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