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自动的研究》阅读答案
时间:2017-02-12
我们的思想、学识,可以从两个源泉中得来:一、从过去学者的遗籍;二、从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直接观察。第一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读书”,第二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自主的研究”,或“自主的思想”。这两种思想源泉孰优孰劣?
读书,是把前人的思想重复思想一遍。这中间有两种好处:一、脑力经济:前人由无数直接经验和研究得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不费许多脑力就得着了;二、时间经济:前人用毕生的时间得着的新发现,像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就领会。所以读书确有很大的价值。但读书最大的危险,就是我们读久了,安于读书,习于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渐渐地把“自主研究”“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这一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极透彻。
叔本华说:读书是拿他人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读书读久了,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外来的思想,这种外来思想纷呈堆积,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不比那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验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这种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我们要晓得前人留下来的书籍,好比他在一片沙岸上行走时留下来的足印。我们虽可从他这足印中看出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但却不能知道他在道路上所看到的景物、所发生的感想。我们果真要了解这书籍,获得这书籍的益处,还是要自己接着这书籍所指示的道路,亲自去行走一番,直接地看这路上有些什么景物,能发生些什么感想。
叔本华并非绝对地反对读书﹣﹣他自己读书之多,在欧洲学者中算是少见的﹣﹣不过他极力鼓吹自主的观察、自主的思想。他说,书籍中的知识,犹如武士的盾甲,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可以自卫,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人担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所以天才能多读书而不为书籍学问所拖累;普通人多读了书,只牢记了些书本中的死知识,不能运用,不能理解,反而对社会、人生、自然失去了亲切的了解。
以上引用叔本华书本中的几句死话。他这话对不对,还要我们亲自去看。要是有人问我:我们怎样去自主研究、自主思想呢?我必答道,自主的研究就是走到大自然中,自主地观察,自主地归纳。从中得来的思想,才是创造的思想,才是真实的学问,才是亲切的知识。这是一切学术进步的途径。这个途径不唯近代大科学家如是,就是古代天才的思想家也是如此。就看东周时的庄子,我们从他的书中,可以知道他每天并不是坐在家中读死书,他是常常走到自然中观察一切,思想一切,到处可以触动他的灵机,发挥他的妙想。他是中国学术史上最与自然接近的人,最富于自主的观察的人,也是个最富于创造的思想的人。我们模仿他的学者人格,再具有精密的科学方法。向着大自然间,做自主的研究,恐怕这神秘万方的自然,也要悄悄告诉我们几件未曾公开的秘密呢!
(选自宗白华《读书与自动的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如果我们安于读书,读得越多,接受外来的思想越多,就会把自己“自主研究”“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
B.要从前人的书籍中获益,正确的方法是按照书籍指示的道路亲自走一遍,而不是仅从书籍中了解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
C.如果我们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那我们的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是没有用的。
D.天才读书多,仍能正确理解运用书本知识,也能保持自主的观察与思想,这是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地方。
(2)下列各项中,其含义不符合原文叔本华的读书观点的一项是 C
A.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字面之外。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C.读书并不能让我们借助别人的思想和知识,构建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D.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智慧,长精神;不善吃者吃出病,添烦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叔本华读书很多,却认为读书读久了容易使思想不能成为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不过他还是承认读书是有用的。
B.在作者看来,叔本华关于读书的观点是“书本中的几句死话”,这表明作者经过认真思考后并不认可叔本华的观点。
C.我们若像庄子那样亲近自然,自主观察,富于创造思想,再具有精密的科学方法做自主研究,应该能揭示更多自然的奥秘。
D.如果读者没有自主的思想,不能自主研究,那么本文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也是“书本中的几句死话”。
答案
(1)A“就会”错误,原文第2段说的是渐渐地把自主研究一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A项过于绝对化。
(2)C“并不能”错误,原文意思是若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则会成为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叔本华教我们活学活用,知行合一,学思交替,并不是彻底否定读书对构建自身思想和知识体系的启迪价值.原文第三段为“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这种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
(3)B“并不认可叔本华的观点”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为“他这话对不对,还要我们亲自去看。”
读书,是把前人的思想重复思想一遍。这中间有两种好处:一、脑力经济:前人由无数直接经验和研究得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不费许多脑力就得着了;二、时间经济:前人用毕生的时间得着的新发现,像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就领会。所以读书确有很大的价值。但读书最大的危险,就是我们读久了,安于读书,习于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渐渐地把“自主研究”“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这一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极透彻。
叔本华说:读书是拿他人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读书读久了,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外来的思想,这种外来思想纷呈堆积,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不比那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验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这种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我们要晓得前人留下来的书籍,好比他在一片沙岸上行走时留下来的足印。我们虽可从他这足印中看出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但却不能知道他在道路上所看到的景物、所发生的感想。我们果真要了解这书籍,获得这书籍的益处,还是要自己接着这书籍所指示的道路,亲自去行走一番,直接地看这路上有些什么景物,能发生些什么感想。
叔本华并非绝对地反对读书﹣﹣他自己读书之多,在欧洲学者中算是少见的﹣﹣不过他极力鼓吹自主的观察、自主的思想。他说,书籍中的知识,犹如武士的盾甲,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可以自卫,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人担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所以天才能多读书而不为书籍学问所拖累;普通人多读了书,只牢记了些书本中的死知识,不能运用,不能理解,反而对社会、人生、自然失去了亲切的了解。
以上引用叔本华书本中的几句死话。他这话对不对,还要我们亲自去看。要是有人问我:我们怎样去自主研究、自主思想呢?我必答道,自主的研究就是走到大自然中,自主地观察,自主地归纳。从中得来的思想,才是创造的思想,才是真实的学问,才是亲切的知识。这是一切学术进步的途径。这个途径不唯近代大科学家如是,就是古代天才的思想家也是如此。就看东周时的庄子,我们从他的书中,可以知道他每天并不是坐在家中读死书,他是常常走到自然中观察一切,思想一切,到处可以触动他的灵机,发挥他的妙想。他是中国学术史上最与自然接近的人,最富于自主的观察的人,也是个最富于创造的思想的人。我们模仿他的学者人格,再具有精密的科学方法。向着大自然间,做自主的研究,恐怕这神秘万方的自然,也要悄悄告诉我们几件未曾公开的秘密呢!
(选自宗白华《读书与自动的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如果我们安于读书,读得越多,接受外来的思想越多,就会把自己“自主研究”“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
B.要从前人的书籍中获益,正确的方法是按照书籍指示的道路亲自走一遍,而不是仅从书籍中了解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
C.如果我们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那我们的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是没有用的。
D.天才读书多,仍能正确理解运用书本知识,也能保持自主的观察与思想,这是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地方。
(2)下列各项中,其含义不符合原文叔本华的读书观点的一项是 C
A.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字面之外。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C.读书并不能让我们借助别人的思想和知识,构建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D.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智慧,长精神;不善吃者吃出病,添烦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叔本华读书很多,却认为读书读久了容易使思想不能成为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不过他还是承认读书是有用的。
B.在作者看来,叔本华关于读书的观点是“书本中的几句死话”,这表明作者经过认真思考后并不认可叔本华的观点。
C.我们若像庄子那样亲近自然,自主观察,富于创造思想,再具有精密的科学方法做自主研究,应该能揭示更多自然的奥秘。
D.如果读者没有自主的思想,不能自主研究,那么本文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也是“书本中的几句死话”。
答案
(1)A“就会”错误,原文第2段说的是渐渐地把自主研究一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A项过于绝对化。
(2)C“并不能”错误,原文意思是若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则会成为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叔本华教我们活学活用,知行合一,学思交替,并不是彻底否定读书对构建自身思想和知识体系的启迪价值.原文第三段为“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这种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
(3)B“并不认可叔本华的观点”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为“他这话对不对,还要我们亲自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