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文化产业”阅读答案

时间:2017-11-30
材料一
数字阅读升级对文化产业的决走性作用体现在,数字阅读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在过去.以传统出版为主流的文学作为内容的提供方.只占据了产业的小部分.很难聚拢用户.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而“网络文学从作家到读者之间的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短。”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速途网)
材料二
当前,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在这种文化创作生产和消费形态愈加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下,出台《指导意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买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有利于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各门类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内容角度来看’《指导意见》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引领和超前的特点,向社会发出国家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形成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预期。
数字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领域创新活跃,产业门类包罗万象,产业边界不断拓展,针对这种发展态势,《指导意见》基于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在整体规划上提出了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四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立足于文化部职能范围,对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主要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引导,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中新网)
材料三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现已正式启用,为群众提供服务,并开放参观体验。
据悉,“文化莞家’’网站平台试运行至今不到三个月,已有2万多名市民注册,网站浏览量(PV)接近100万次。市文化馆与六个试点分馆共在线上推广活动100多场,推出活动票数6500多张;推出培训课程119个,网络报名学位达4300多个。今年市文化馆走进艺术公益培训班招生实行网络报名,最快的班不到一分钟就报满,近两千个公益学位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录满。市民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这些服务,大大提高了市民参与文化馆活动的便利度,也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
此外.东莞市文化馆还整理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东莞文化网络电视,让市民通过不同终端都可以观看到数字资源、参与直播互动.领略东莞文化的魅力.参与全民艺术普及。为了让数字化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第一批文化馆数字化试点分馆也同步建设,未来两年.试点分馆还将逐步铺开,直至实现全市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机阅读用户的主要特征是阅读次数多,且阅读时间较短,集中值在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B.数字阅读改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的表现之一是传统纸质出版进入手机移动市场,且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力。
C.数字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部门对行业进行预期的干预和管理,树立了业界的信心并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D.“文化莞家”的网站平台借助于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服务的快捷和便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一中《手机阅读用户特征调查》表的信息,我们能了解到手机阅读软件主要用户群的生活阶层、收入、阅读习惯等信息。
B.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国家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推动其创新发展。
C.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是因为《指导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效地管理了文化创作的生产和消费。
D.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仅体现在手机阅读普及、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等文化服务方面,今后将会更广泛地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E.“文化莞家”的数字化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市民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数字化服务,通过不同终端来获取数字资源-参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及作用。(4分)

参考答案
7.C(根据原文“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C项小“预期的干预”系无中生有。)
8.AB(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指导意见》是个有利条件。D项中对“数字化服务”的描述片面,除“手机阅读普遍、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外,它还体现在其它方山。E项无小生有。“最大好处”的信息在文中没有明确提到。)(答出一项2分,两项5分)
9.①改变产业发展格局。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③贴近群众,易于传播。④提升受众的文化体验。(每点1分,酌情给分)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