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7-26
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D
2. B
3. A
4. C
5. C
6. (1) 示例1:数载积淀始夺冠。一朝机巧再失魁。示例2:岂因身卑弃初心?终由心焦失桂冠!(2)①注重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②修养身心,永葆一颗平常心③理解沉淀,深刻领悟经典内涵④注重创新元素,形式喜闻乐见⑤赋予经典时代内涵,服务当代文化繁荣(从“积累”“心态”“沉淀”“形式创新”“古为今用”等方面,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7.(1)征蓬出汉塞(2)徒倚湖山欲暮时(3)谁家新燕啄春泥(4)羌管悠悠霜满地(5)肉食者鄙 (6)老骥伏枥 留取丹心照汗青
8. (1)壮年漂泊(飘零)、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凉等) (2)①虚写: 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恰的两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幕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9.D
10.A
11.C
12. (1)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2)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为这件事而更加严格。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酷寒时,硯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的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加恭敬,礼貌更加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了不少教益。
[乙]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13.(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或“保尔”,文学(或“写作”“文学创作”) (2)①崇高的信仰(理想)。结合情节分析略。 ②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结合情节分析略。③顾强奋斗(永不言败)的品质。结合情节分析略。④乐观豁达的性格。结合情节分析略。
14.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15.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 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16. 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17.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18.(2)焦急(3)埋怨(抱怨) (4) 愤怒(生气)
19. (1)运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在母亲车祸后,既心疼母亲,又愤怒被人欺 骗的郁闷心情。(2)通过肖像(或外貌)描写,表现大叔生活困难,处境不如意,暗示他诚信、善良的性格特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0. ①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纸条贯穿全文,由“失号码条”到“得号码条”,最后“打欠条”,使文章结构连贯,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刻画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两张纸条的展示,揭示大叔诚信、善良的性格。④深化文章主题,大叔作为车祸的受害者,反而始终坚守诚信的美德,发人深省。
21.(1)不会。结尾处既点出了大叔同样是车祸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难的事实,也通过“有意无意”这神态描写,暗示了“我”态度的变化。“我”放弃让大叔还钱情节的补充,更能表现出对善良、诚信美德的褒扬。(能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2)会。从全文来看,“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十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情节中也有“母亲”“人摊半”的暗示,而且“我”的态度一直比较恶劣。通过要求“还钱”这一结尾的补充,更能流露出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日益论丧的忧虑与反思。
22.略。
1. D
2. B
3. A
4. C
5. C
6. (1) 示例1:数载积淀始夺冠。一朝机巧再失魁。示例2:岂因身卑弃初心?终由心焦失桂冠!(2)①注重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②修养身心,永葆一颗平常心③理解沉淀,深刻领悟经典内涵④注重创新元素,形式喜闻乐见⑤赋予经典时代内涵,服务当代文化繁荣(从“积累”“心态”“沉淀”“形式创新”“古为今用”等方面,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7.(1)征蓬出汉塞(2)徒倚湖山欲暮时(3)谁家新燕啄春泥(4)羌管悠悠霜满地(5)肉食者鄙 (6)老骥伏枥 留取丹心照汗青
8. (1)壮年漂泊(飘零)、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凉等) (2)①虚写: 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恰的两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幕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9.D
10.A
11.C
12. (1)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2)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为这件事而更加严格。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酷寒时,硯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的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加恭敬,礼貌更加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了不少教益。
[乙]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13.(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或“保尔”,文学(或“写作”“文学创作”) (2)①崇高的信仰(理想)。结合情节分析略。 ②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结合情节分析略。③顾强奋斗(永不言败)的品质。结合情节分析略。④乐观豁达的性格。结合情节分析略。
14.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15.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 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16. 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17.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18.(2)焦急(3)埋怨(抱怨) (4) 愤怒(生气)
19. (1)运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在母亲车祸后,既心疼母亲,又愤怒被人欺 骗的郁闷心情。(2)通过肖像(或外貌)描写,表现大叔生活困难,处境不如意,暗示他诚信、善良的性格特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0. ①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纸条贯穿全文,由“失号码条”到“得号码条”,最后“打欠条”,使文章结构连贯,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刻画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两张纸条的展示,揭示大叔诚信、善良的性格。④深化文章主题,大叔作为车祸的受害者,反而始终坚守诚信的美德,发人深省。
21.(1)不会。结尾处既点出了大叔同样是车祸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难的事实,也通过“有意无意”这神态描写,暗示了“我”态度的变化。“我”放弃让大叔还钱情节的补充,更能表现出对善良、诚信美德的褒扬。(能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2)会。从全文来看,“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十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情节中也有“母亲”“人摊半”的暗示,而且“我”的态度一直比较恶劣。通过要求“还钱”这一结尾的补充,更能流露出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日益论丧的忧虑与反思。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