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8-07
阅读与欣赏(40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 【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 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
【答案】3.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
4.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喜爱(热爱)和赞美/愉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有形写无形,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也表现出了诗人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鉴赏。
品味诗歌《钱塘湖春行》,由“孤山寺北贾亭西”可知,这里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早莺争暖树”和“春燕啄春泥”,由动物的忙碌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则由“渐欲”和“才能”两个词写出诗人观察、欣赏植物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富含自然理趣。尾联则写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最爱”一词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品味诗歌《行香子》,由“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可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描绘的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的优美景色。接着“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全词下笔轾灵,借景抒情,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也表现了诗人对乡野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4)居乡必盗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 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 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5. ①. 达到 ②. 振奋 ③. 所以/因此 ④. 居住/处在/住在 6. A
7.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8.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
(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
(4)居乡必盗。句意: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
D.来得及/比得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少;欲,欲望。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谈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
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以农立国数千年的华夏,牛之勋业,功不可没,故为六畜之首。
材料二:
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①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②《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乾隆年间,“立春鞭土牛”被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材料三:
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了“汗牛充栋”的故事。另外,还有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也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齐白石老人曾画《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李可染所画之牛有恣肆雄横,筋骨雄强,犄角翘翘桡,铃目炯炯姿态者;有劳作终日,疲惫不堪,羸瘦憔悴,憨态蹒跚模样者;有温驯善良,任劳任怨,不问收获,只顾耕田容貌者;有但予草水,沉默自若,能忍自安面目者。以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清代散文家陈鼎的《义牛传》讲述了牯牛勇敢与虎相斗,义救牧童的故事。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
材料四: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材料五:
中国邮政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

第一枚 第二枚
(图片摘自中国邮政网)
9. 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整体来看,说明对象为“牛”。
B. 材料一“人、牛关系更加密切”一句中的“更加”去掉后不影响句意。
C. 材料二整体结构为总分式,①②两个事例顺序安排正确。
D. 材料三画线句采用了分类别、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0. 中国邮政于新年之际发行牛年生肖邮票,请你任选其中一枚描述画面,借助材料探究寓意。
11.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我们要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怎样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答案】
9. D
10. 示例:第一枚邮票描绘了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现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
11. 从传承、发扬、宣传、创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由材料二“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和材料四“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可知,材料说明对象应是“牛的文化和精神”,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B.“更加”一词是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体现,也能表现“人与牛关系”的密切程度,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C.由“唐代诗人元稹”和“汉书”可知,应当②在前,①在后,所以两个事例顺序有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画面和解读寓意的能力。
题目要求是任选一枚中国邮政发行的牛年生肖邮票进行画面描述,并解读邮票的寓意。描述画面内容,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遍,注意要素齐全,不能遗漏。
示例一:第一枚邮票描绘了一头神气活现的公牛,它的四蹄高高扬起,昂首向前迈步,目光炯炯有神,表现出是一份不怕困难,勇敢前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拼搏奋斗的斗志。也寓示着我们中华儿女们都像这头牛一样顽强拼搏,勇于奋斗,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奔跑。
示例二:第二枚邮票描绘了一头壮实的母牛一边喂奶,一边深情凝望着小牛,这枚邮票发行在新春之际,传递出希望全国人民家庭兴旺和谐、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来说说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由材料一“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可知,“牛”是从远古时期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密切联系,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从古代延续至今。所以我们可以多去发现传统文化中那些有趣的、贴近人们生活生产的动植物原型,以这一原型为基础,多去发掘与它相关的故事来弘扬传统文化;由材料三“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和“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可知,许多的动物都与我们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多去探寻那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事物的深厚文化宝藏。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活在信息交流便捷的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探讨、交流、传播传统文化的知识,既能普及文化知识,又能宣扬璀璨传统文化的保护;最后,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立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当然也要守住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和使命。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 【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 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
【答案】3.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
4.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喜爱(热爱)和赞美/愉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有形写无形,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也表现出了诗人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鉴赏。
品味诗歌《钱塘湖春行》,由“孤山寺北贾亭西”可知,这里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早莺争暖树”和“春燕啄春泥”,由动物的忙碌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则由“渐欲”和“才能”两个词写出诗人观察、欣赏植物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富含自然理趣。尾联则写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最爱”一词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品味诗歌《行香子》,由“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可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描绘的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的优美景色。接着“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全词下笔轾灵,借景抒情,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也表现了诗人对乡野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4)居乡必盗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 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 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5. ①. 达到 ②. 振奋 ③. 所以/因此 ④. 居住/处在/住在 6. A
7.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8.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
(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
(4)居乡必盗。句意: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
D.来得及/比得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少;欲,欲望。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谈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
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以农立国数千年的华夏,牛之勋业,功不可没,故为六畜之首。
材料二:
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①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②《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乾隆年间,“立春鞭土牛”被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材料三:
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了“汗牛充栋”的故事。另外,还有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也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齐白石老人曾画《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李可染所画之牛有恣肆雄横,筋骨雄强,犄角翘翘桡,铃目炯炯姿态者;有劳作终日,疲惫不堪,羸瘦憔悴,憨态蹒跚模样者;有温驯善良,任劳任怨,不问收获,只顾耕田容貌者;有但予草水,沉默自若,能忍自安面目者。以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清代散文家陈鼎的《义牛传》讲述了牯牛勇敢与虎相斗,义救牧童的故事。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
材料四: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材料五:
中国邮政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

第一枚 第二枚
(图片摘自中国邮政网)
9. 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整体来看,说明对象为“牛”。
B. 材料一“人、牛关系更加密切”一句中的“更加”去掉后不影响句意。
C. 材料二整体结构为总分式,①②两个事例顺序安排正确。
D. 材料三画线句采用了分类别、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0. 中国邮政于新年之际发行牛年生肖邮票,请你任选其中一枚描述画面,借助材料探究寓意。
11.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我们要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怎样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答案】
9. D
10. 示例:第一枚邮票描绘了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现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
11. 从传承、发扬、宣传、创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由材料二“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和材料四“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可知,材料说明对象应是“牛的文化和精神”,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B.“更加”一词是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体现,也能表现“人与牛关系”的密切程度,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C.由“唐代诗人元稹”和“汉书”可知,应当②在前,①在后,所以两个事例顺序有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画面和解读寓意的能力。
题目要求是任选一枚中国邮政发行的牛年生肖邮票进行画面描述,并解读邮票的寓意。描述画面内容,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遍,注意要素齐全,不能遗漏。
示例一:第一枚邮票描绘了一头神气活现的公牛,它的四蹄高高扬起,昂首向前迈步,目光炯炯有神,表现出是一份不怕困难,勇敢前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拼搏奋斗的斗志。也寓示着我们中华儿女们都像这头牛一样顽强拼搏,勇于奋斗,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奔跑。
示例二:第二枚邮票描绘了一头壮实的母牛一边喂奶,一边深情凝望着小牛,这枚邮票发行在新春之际,传递出希望全国人民家庭兴旺和谐、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来说说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由材料一“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可知,“牛”是从远古时期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密切联系,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从古代延续至今。所以我们可以多去发现传统文化中那些有趣的、贴近人们生活生产的动植物原型,以这一原型为基础,多去发掘与它相关的故事来弘扬传统文化;由材料三“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和“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可知,许多的动物都与我们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多去探寻那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事物的深厚文化宝藏。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活在信息交流便捷的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探讨、交流、传播传统文化的知识,既能普及文化知识,又能宣扬璀璨传统文化的保护;最后,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立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当然也要守住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