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5-12-28
2016年十三校联考参考答案
一
(一)(17分)
1.(2分)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资治通鉴》中没有出现让人(或这位读者、他)出乎意料。或:《资治通鉴》中没有李白这样的名人,让人出乎意料。(李白著名,1分;《资治通鉴》中没有出现令人出乎意料,1分:只答:竟然、出乎意料,不得分。)
2.(3分)李光地这样的读者没有认识到《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和选择标准(2分),错误地认为《资治通鉴》“网漏吞舟”(或漏螭了重要的历史人物)(1分)。或: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并不是真正的将历史名人疏忽了,而是为了让统治者鉴往知来,总结其最精华的部分。而李光地这样的读者却未能认识到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的惜墨如金。
3.(2分)B
4.(3分)D
5.(3分)c(不是“方法”,是目的和标准)
6.(4分)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而《子虚赋》、《土林赋》是文学作品,与治国无关(或因为司马相如不是政治人物),(2分)《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帝王行为规范的问题,与治国有关,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2分)(本怨对《谏猎赋》加个注释,但如此就告知答案了,学生如能联想到学过《谏太宗十思疏》,由“涞措”二字,还是能够回答的。)
(二)(18分)
7.(3分)否定当时某些故弄玄虚(玩弄技巧1的诗歌现象,反衬汪国真诗歌的轻松、不晦涩。(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8.(3分)为了说明《北京日报》最早发现了汪国真诗歌的价值,(2分)有魄力,有眼光。(1分,其一即可)(照搬第⑥段最后一句,1分;通过列举著名作家,突出当时汪国真的水平及其作品被重视的程度,1分)。
9.(6分)A.引文只评价“其诗”,未涉及“其入”;E.“精美绝伦”言过其实,引文部分强调的是他的诗凝练、清新、精致。
10.(3分)结构上承上启下,使行文连贯;(1分,其一即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喻、借代、一语双关均可,1分),赞赏汪国真的诗独树一帜,自成一格(2分,其一即可)。
11.(3分)拉近了作者与汪国真的距离,(1分)便于表达对汪国真诗歌的赞赏之情,增加了感染力。
(三)默写。(6分)
12.(1)杜鹃声里斜阳暮(2)一番洗清秋(3)落花水香茅舍晚(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何当共剪西
(四)(8分)
13.(1分)小令
14.(3分)c(“凉”更含孤寂凄凉意味)
15.(4分)“人比黄花瘦”以花喻人(或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清新秀美,又使词人为相思而憔悴的形象跃然而出(2分),更象征着一种高雅的情操,衬托出词人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