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时间:2016-05-11
七模语文参考答案
1. B(“齐其不齐”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不是庄子观点;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文中说章太炎的话“道出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以理解。见②段,关键是对“齐其不齐”的理解。)(3分)
2. D(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3分)
3.D(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见⑤段,“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3分)
4.C(原文标点: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3分)
5.A( “迁”,古代称晋升或调动官职,又有贬谪、放逐义。)(3分)
6.C (错误,正确的表述是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3分)
7.(1)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未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曲谨”、“当”、“独相”、“黜陟”、文意各1分,共5分)
(2)皇上问知陈氏竟然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乃…也”、“没官”、“止”、“何以”、文意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自从杨宪被诛后,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惟庸也自觉奋进,曾因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掌相印,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有害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皇上。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刘基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高,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皇上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愚勇,见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惟庸家饮酒,酒酣时,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十二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惟庸等人不报告皇上。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皇上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陈宁、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皇上大怒,于是诛杀惟庸。
8.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对比、映衬。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白描。点出“秋水”“ 天”“ 暮霞”“ 日”的意象,不加渲染,却烘托出阔远、绚烂的意境。④对偶。“秋水”“ 暮霞”相对,“碧”“ 红”相对,“连天一色”“映日三竿”相对,烘托出阔远、绚烂的意境。⑤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景情关系2分,写景手法及其效果写出两点得4分,共6分)
9.同:《过零丁洋》尾联与本诗尾联前句均为直抒胸臆。(2分)
异:本诗尾句为间接抒情。(1分)
情感表达: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
10.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