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6-09-01
参考答案
1.C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网络谣言根据危害大小可将其分为为七类”的表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曲解文意。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不当,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总是抓住人们更关注新奇的、颠覆常识的讯息的猎奇心理”在原文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因果关系不当。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说“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表述过于绝对。
4.A
5.B
6.B
7.
(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解析】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这句话的大意是: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嘉”“贪残吏”“三公”“诸事”“相”。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嘉”“贪残吏”“三公”“诸事”“相”。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有误;“西汉”改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皇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一段,文中是说“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可见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7.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何若”,“若何”,像什么;“采名”,博得名声;“属”,一类。第二句中,“厚恩”,深厚的恩德;“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的;“义”,名词作状语,按照道义。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我”“君”“申徒狄”“吾”“汉家”“旦暮”“二姓”“故主”。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我”“君”“申徒狄”“吾”“汉家”“旦暮”“二姓”“故主”。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就是推辞不接受。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8.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9.
(1)生活的艰辛,结合“心关桂玉天难晓”分析;
(2)命途的不顺,结合“运落风波梦亦惊”分析;
(3)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干问的是“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解答此题,要先读懂首联意思。第一句写通宵达旦的雨,暗示作者也通宵未眠;第二句把作者的忧心比喻成雨中滋生的春草。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如本题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9.题干问的是“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回答此题,要统观全文。在首联点出“百忧”之后,颔联写“心关桂玉”,说明担忧的是生活问题;写“运落风波”,说明担忧的是仕途的不顺。尾联写“白发新添”,说明担忧的还有生命的衰老。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的“心关桂玉”“运落风波”“白发新添”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1.C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网络谣言根据危害大小可将其分为为七类”的表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曲解文意。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不当,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总是抓住人们更关注新奇的、颠覆常识的讯息的猎奇心理”在原文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因果关系不当。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说“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表述过于绝对。
4.A
5.B
6.B
7.
(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解析】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这句话的大意是: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嘉”“贪残吏”“三公”“诸事”“相”。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嘉”“贪残吏”“三公”“诸事”“相”。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有误;“西汉”改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皇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一段,文中是说“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可见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7.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何若”,“若何”,像什么;“采名”,博得名声;“属”,一类。第二句中,“厚恩”,深厚的恩德;“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的;“义”,名词作状语,按照道义。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我”“君”“申徒狄”“吾”“汉家”“旦暮”“二姓”“故主”。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我”“君”“申徒狄”“吾”“汉家”“旦暮”“二姓”“故主”。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就是推辞不接受。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8.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9.
(1)生活的艰辛,结合“心关桂玉天难晓”分析;
(2)命途的不顺,结合“运落风波梦亦惊”分析;
(3)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干问的是“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解答此题,要先读懂首联意思。第一句写通宵达旦的雨,暗示作者也通宵未眠;第二句把作者的忧心比喻成雨中滋生的春草。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如本题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9.题干问的是“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回答此题,要统观全文。在首联点出“百忧”之后,颔联写“心关桂玉”,说明担忧的是生活问题;写“运落风波”,说明担忧的是仕途的不顺。尾联写“白发新添”,说明担忧的还有生命的衰老。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的“心关桂玉”“运落风波”“白发新添”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