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09-12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鸦片”。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4.【答案】B 语句主语是“歙”,谓语有“修”“率”“进击”“斩”层进排比,“首虏”“牛羊”“谷”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
5.【答案】C谥号是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者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答案】C C项“因与祭遵意见不合独自率领两千人马”错,文中是祭遵生病了,分派人马给来歙。
7.【答案】(1)当时山东大致平定,光武帝谋图向西收取隗嚣的部队,与他们一起攻打蜀,又让来歙告诉隗嚣光武帝的旨意。(“略”、“谋”、“喻”各1分,句意通顺 1分。)“略”,大致;“谋”,图谋;“喻”,告诉,使之明白。
(2)现在我被刺客刺中,没办法报效国家了,所以叫你来,想把军务托付给你,你反而学小孩子哭哭啼啼吗!(“无以”“相属”“效”各1分,句意通顺2分。)“无以”,固定用法,没有用来抵挡;“相属”,相译为你,属通嘱,译为吩咐;“效”,效仿、学习。
8.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青青柳枝枯萎凋零,描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
者的落寞忧伤之情。(2分)
空,徒然地,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的苦
闷无奈之情。(3分)
9. ①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
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3分)
②思乡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
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3分)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1.(25分)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E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8分)答案要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8分)。
答案要点二:他的做法欠妥。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8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提出观点1分。联系文本分析3分,举出恰当拓展事例2分,联系拓展事例的分析2分。)
12.(1)答案:答E项3分,答A项2分,答D项1分,答B、C项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
(2)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②内容上,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1分)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1分)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由第一段中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安安静静地走”可知,此句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周汝昌先生的一生、临终遗愿、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
(3)答案:①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③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④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该题,要着眼于全文,注意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答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整合出答案。结合文本分条作答。
(4)答案:①要有执着的精神。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招致异议批评时,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②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④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此题可结合着传记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及链接内容,从周汝昌的做学问的精神、态度、继承和创新、积累学习、人品等方面分析作答。
13.答案c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功利。用在此处恰恰合乎“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缓兵之计”意为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对象错,不能用于鞋。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与“熟悉”“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
1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5项加分”后补出“项目”;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15.B
16.①《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②同姓名者实在太多 ③关键不是要寻找到罗贯中(每处2分)
17.(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
(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
(4)“务必”修改为“删掉”;(5)“恭候”修改为“等候”。
18.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3、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4、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5、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
6、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鸦片”。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4.【答案】B 语句主语是“歙”,谓语有“修”“率”“进击”“斩”层进排比,“首虏”“牛羊”“谷”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
5.【答案】C谥号是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者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答案】C C项“因与祭遵意见不合独自率领两千人马”错,文中是祭遵生病了,分派人马给来歙。
7.【答案】(1)当时山东大致平定,光武帝谋图向西收取隗嚣的部队,与他们一起攻打蜀,又让来歙告诉隗嚣光武帝的旨意。(“略”、“谋”、“喻”各1分,句意通顺 1分。)“略”,大致;“谋”,图谋;“喻”,告诉,使之明白。
(2)现在我被刺客刺中,没办法报效国家了,所以叫你来,想把军务托付给你,你反而学小孩子哭哭啼啼吗!(“无以”“相属”“效”各1分,句意通顺2分。)“无以”,固定用法,没有用来抵挡;“相属”,相译为你,属通嘱,译为吩咐;“效”,效仿、学习。
8.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青青柳枝枯萎凋零,描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
者的落寞忧伤之情。(2分)
空,徒然地,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的苦
闷无奈之情。(3分)
9. ①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
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3分)
②思乡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
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3分)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1.(25分)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E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8分)答案要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8分)。
答案要点二:他的做法欠妥。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8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提出观点1分。联系文本分析3分,举出恰当拓展事例2分,联系拓展事例的分析2分。)
12.(1)答案:答E项3分,答A项2分,答D项1分,答B、C项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
(2)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②内容上,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1分)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1分)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由第一段中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安安静静地走”可知,此句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周汝昌先生的一生、临终遗愿、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
(3)答案:①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③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④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该题,要着眼于全文,注意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答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整合出答案。结合文本分条作答。
(4)答案:①要有执着的精神。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招致异议批评时,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②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④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此题可结合着传记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及链接内容,从周汝昌的做学问的精神、态度、继承和创新、积累学习、人品等方面分析作答。
13.答案c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功利。用在此处恰恰合乎“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缓兵之计”意为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对象错,不能用于鞋。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与“熟悉”“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
1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5项加分”后补出“项目”;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15.B
16.①《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②同姓名者实在太多 ③关键不是要寻找到罗贯中(每处2分)
17.(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
(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
(4)“务必”修改为“删掉”;(5)“恭候”修改为“等候”。
18.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3、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4、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5、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
6、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