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7届第四次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时间:2016-11-24
衡阳市八中2017届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答案
1.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
2.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4、B.(3分)
5、 D(3分)(解析:其次为侍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主事。)
6、C (3分)(解析: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
7、(1)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
(2)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
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考中进士,任郴洲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8.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柴门迎江,一切如此自然。(1分)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江流回曲,适于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在此靠岸。(1分)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1分),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2分)诗人由“贾客船”而引起他对“长路”的联想,为后面抒情作铺垫。(1分)
9.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归途。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3分)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
10.
(1)歌以咏志(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
(1).(5分)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E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2).(6分)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
②徐美红离开,母 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 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①②③各2分。有道理即可。)
12.
(1).①《唐璜》是穆旦认为最美的一部诗体小说,他期待早日出版,但在有生之年没能实现。(3分)
②译著《唐璜》是穆旦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他用了3年,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而完成的,在被“红卫兵”抄家时,他拼死也要保住。(3分)
(2).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1分)。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1分)
②坦荡耿介(坦诚正直)(1分)。他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1分)
③秉执理想,百折不挠。(1分)在政治运动中厄运连连,但他没有放弃翻译外国优秀文学的理想和追求(1分)。
④坚韧执着,不辞辛劳。(1分)每天下班后,穆旦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伏案翻译,他常为一行诗、一个字而整夜不能寐,为一条注释、一个疑点而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1分)(每点概括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
13.D(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常作“对……津津乐道”。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乏味也不过火。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曲突徙薪:把烟囱改造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清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14.A(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C项,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故选A。)
15.A
16、(6分)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孩子逃得越急 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1.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
2.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4、B.(3分)
5、 D(3分)(解析:其次为侍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主事。)
6、C (3分)(解析: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
7、(1)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
(2)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
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考中进士,任郴洲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8.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柴门迎江,一切如此自然。(1分)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江流回曲,适于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在此靠岸。(1分)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1分),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2分)诗人由“贾客船”而引起他对“长路”的联想,为后面抒情作铺垫。(1分)
9.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归途。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3分)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
10.
(1)歌以咏志(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
(1).(5分)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E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2).(6分)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
②徐美红离开,母 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 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①②③各2分。有道理即可。)
12.
(1).①《唐璜》是穆旦认为最美的一部诗体小说,他期待早日出版,但在有生之年没能实现。(3分)
②译著《唐璜》是穆旦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他用了3年,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而完成的,在被“红卫兵”抄家时,他拼死也要保住。(3分)
(2).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1分)。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1分)
②坦荡耿介(坦诚正直)(1分)。他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1分)
③秉执理想,百折不挠。(1分)在政治运动中厄运连连,但他没有放弃翻译外国优秀文学的理想和追求(1分)。
④坚韧执着,不辞辛劳。(1分)每天下班后,穆旦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伏案翻译,他常为一行诗、一个字而整夜不能寐,为一条注释、一个疑点而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1分)(每点概括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
13.D(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常作“对……津津乐道”。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乏味也不过火。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曲突徙薪:把烟囱改造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清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14.A(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C项,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故选A。)
15.A
16、(6分)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孩子逃得越急 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