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16-12-2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 前
孙 犁
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一九四五年,我回到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他说,其实我们在一九三九年就见过了。不过那时他还只有十七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
冯前短小精悍,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些时事短评之类的文章。
这家报纸进城以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它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七任总编的领导。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被提拔得很快。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
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会很合得来,比起前几任总编,应该更没有形迹。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七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室的人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在机关,我是第一个被查封“四旧”的人。我认为,这是他的主意。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还是在“御用”阶段,主事的都是他的亲信。查封以后,他来到我的屋里看了一下,一句话也没说。也好像是来安慰我。当天晚上,又派人收去了我从老区带来的一支手枪。
不管怎么样抛我,我总不是报社的当权派。他最后还是成为斗争的重点,被关了起来。后来,我也被关了起来,有传说,是他向军管会建议的。不过,他的用意只是:我太娇惯了,恐怕到了干校,生活不能适应,先关在这里,锻炼锻炼。如果是这样,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在我去干校之时,一大捆行李,还是他替我背到汽车上去的。
每逢见到他在会场上挨打,我心里总是很难过。而他不仅毫无怨言,也毫无怨容。有一次,造反派叫我们在报社大门上安装领袖大像,冯前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操作,我在下面照顾过往的行人。梯子颤颤悠悠,危险极了,我不禁大声喊:“冯前,当心啊!”
他没有答言,手里的锤子,仍在当当地响着。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的,是不合时宜的。
每逢批判我的时候,造反派常叫他作重点发言。当着面,他也不过说我是遗老遗少——因为我买了很多古书。架子很大,走个对面,也不和人说话。
我听过他的多次检查,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升官要诀:一、紧跟第一书记;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
在运动后期,我们一同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期间,不断开批判会,别人登台发言,不过是在结尾时喊几句口号。他发言时,却别出心裁:事先坐在最后一排,主席一唱名,他一边走,一边举手高呼口号,造成全场轰动,极其激昂的场面,使批判会达到出乎意料的高潮。
在互相帮助时,我曾私下给他提了一点意见。他没有说话,恐怕是不以为然。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他提意见。
他也曾向我解释:“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
我也没有答话。我心想:我不知道,我如果掉在水里会怎样做。在运动中,我是没有按过别人的。
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去上班,又在家里重理旧业,养些花草。他劝告过我两次,我不听。一天,他和军管会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牌。但因我闭口不言,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这时冯前忽然看见墙角那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用的那种小泥盆,大声说:“这里面有金鱼!”
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宣传出去的两条罪状。军管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没有理他就走了。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冯前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错,那个阶段的他具有年轻人身上的活力和热情,但后来的冯前沾染了一些官气。
B.小说前两段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交代“我”和冯前的关系,说明我们是相处最久的关系很好的朋友;二是与下文冯前对待“我”的态度形成对比。
C.“我”和冯前在一个报社工作后,对冯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时“我”以老相识的身份直呼其名,但因冯前做总编后的表现“我”疏远了他。
D.冯前是一个典型的政客,他在政治风暴中紧跟形势,虽然也被政治风暴吹倒,但他从来不抱怨、不退缩,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
E.只露一面的军管会负责人看似闲笔,但从他对冯前当面告密的不理不睬可以看出:过分的告密取荣为人所不齿。
8、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性格特征。(4分)
9、关于“文化大革命”中冯前对“我”做的事情的原因,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6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