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7-01-05
三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文中“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4.【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C.不正确,“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中生有
5.【答案】比较法。(2分)具体成就:①运用比较法撰写了《论黑劳士制度》一文,奠定了自己世界古代史研究地位。(1分)②运用比较法研究古印度历史,撰写了两篇论文。(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答案】①任劳任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得到了研究中西史学的机会,为中西史学研究创造了条件。②治学讲求方法,卓有成效。③得到了历史学家白寿彝的点拨和提携。④集中精力研究某一方面的专题,而不贪多求全。⑤有崇高的使命感。(一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7.【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涉及表达技巧、内容理解、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C.“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错,照顾父亲的真正的目的是寻求父亲的帮助,赢得孝子的美名不是其目的,因而不能据此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E.“沽名钓誉之徒必将失败”错,本文的主题应是批评溺爱孩子的父亲以及没有独立性的孩子。
8.【答案】 ①通过“秋风乍起”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②“长叹一声”的感慨和前文刚开棋馆时“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构成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引人深思。③“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逝”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人公棋坛生命的终结。(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达艺术等。
9.【答案】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春和,景明,花艳”体现了主人公的志得意满。(1分)“小桥,流水,古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安逸。(1分)“秋夜,月冷,酒残”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戚。(1分)效果:①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委婉含蓄。(1分)②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由得意到悲戚的过程,这也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暗含小说的小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白争”的主语是“大吏”,故排除A;“曰”后的一段话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C;B兼有A和C中的两处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谥号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还有同情的。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陆象先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错,从原文“帝寤,善之”看,唐玄宗最终对陆象山烧毁名单持肯定态度。
13.【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句:“择人”1分,“卒”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2)句:“善”1分,“穷治”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湜担任宰相,崔湜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应该被提拔为宰相。如果不这样,我冒昧请辞。”太平公主没有办法只好为陆象先说好话,陆象先当上宰相和崔湜一同主持政事。然而陆象先生性恬静寡欲,言谈高深而简要,被当时的人们推崇。崔湜曾经说:“陆公超人一等。”太平公主专权之后,宰相争先依附她,陆象先从不前往拜谒。等到要谋反时,召来宰相商议,说:“宁王是嫡长子,不应当废嫡长子而立庶子。”陆象先说:“现在的皇帝能够即位,为什么呢?”太平公主说:“皇帝因为有一时之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么可以不废掉?”陆象山回答说:“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现在的皇帝没有罪过,为什么要废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窦怀贞等人谋划。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保护皇上有功,被封为兖国公。当初,政变发生时,唐睿宗亲自来到承天楼,大臣聚集,唐睿宗挥了挥手说:“能够帮助我的就留下,不能帮助我的就离开!”于是许多大臣写了自己的名字递给唐睿宗。政变平定后,唐玄宗得到这份名单,下诏书给陆象先要求把这些人关押起来审讯,陆象先把这些名单全部烧掉了。唐玄宗大怒,想一并治陆象先的罪。陆象先叩头谢罪说:“国家有兵变,大臣们保护皇帝,这都是忠诚的表现。陛下现在要以德行教化天下,怎么能够杀害行仁义之人呢?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了让那些心怀疑虑的人安下心来。”唐玄宗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离开京城担任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司马韦抱真进谏说:“大人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树立威信,要不然,百姓们就会怠慢您,不畏惧您。”陆象先回答说:“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难道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最终没有听从,而蜀人受到教化。多次调动官职担任蒲州刺史。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认为应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认为他听不懂我的话?如果非要用刑杖来教育人,那就从你开始。”大吏惭愧退下。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是非,庸人们心里不安,就生出许多是非。只要从源头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担心什么不简单呢?”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吏百姓都怀念他。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赠给谥号文贞。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文中“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4.【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C.不正确,“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中生有
5.【答案】比较法。(2分)具体成就:①运用比较法撰写了《论黑劳士制度》一文,奠定了自己世界古代史研究地位。(1分)②运用比较法研究古印度历史,撰写了两篇论文。(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答案】①任劳任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得到了研究中西史学的机会,为中西史学研究创造了条件。②治学讲求方法,卓有成效。③得到了历史学家白寿彝的点拨和提携。④集中精力研究某一方面的专题,而不贪多求全。⑤有崇高的使命感。(一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7.【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涉及表达技巧、内容理解、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C.“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错,照顾父亲的真正的目的是寻求父亲的帮助,赢得孝子的美名不是其目的,因而不能据此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E.“沽名钓誉之徒必将失败”错,本文的主题应是批评溺爱孩子的父亲以及没有独立性的孩子。
8.【答案】 ①通过“秋风乍起”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②“长叹一声”的感慨和前文刚开棋馆时“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构成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引人深思。③“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逝”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人公棋坛生命的终结。(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达艺术等。
9.【答案】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春和,景明,花艳”体现了主人公的志得意满。(1分)“小桥,流水,古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安逸。(1分)“秋夜,月冷,酒残”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戚。(1分)效果:①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委婉含蓄。(1分)②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由得意到悲戚的过程,这也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暗含小说的小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白争”的主语是“大吏”,故排除A;“曰”后的一段话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C;B兼有A和C中的两处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谥号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还有同情的。
12.【答案】C
13.【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句:“择人”1分,“卒”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2)句:“善”1分,“穷治”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