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2-1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4.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大器晚成的侯仁之
跑出人生新气象
侯仁之从小体弱多病,仅仅初一,就读读停停地“蹲”了两年。第三年,还读初一。这样的环境,即使身体完全康复,也是不宜再待下去的了。侯仁之有个堂兄,叫侯成之,东吴大学体育系毕业,在山东德州博文中学执教。因是之故,1926年秋,父亲让侯仁之离开家乡,跟堂兄到博文就读。
博文是一所教会学校,体育风气浓厚,各种项目之中,篮球尤为大家喜爱。班班有篮球队,经常举行班际比赛。侯仁之受堂兄的鼓舞,也想上场一试身手。一天,他壮着胆子找到本班的篮球队长,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队长看看他,矮而且瘦,而且黄,一副病怏怏的神态,岂能硬碰硬地打篮球?摇头,断然拒绝。其实,不要说班代表队,就是本班同学玩球,大伙分成两拨,哪一拨也都不要他。侯仁之被孤立在篮球运动之外。他感到绝望,由绝望中又生发出豪气:既然玩不了球,我就练跑步跑步,是不要别人恩准的。从此,每天下了晚自习,他就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跑。坚持了整整一个冬天,风雪无阻。转过年来,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体育委员找到他,说:“侯仁之,你参加1500米吧,怎么样?”侯仁之感到突然,他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呀。”体育委员说:“你行,你肯定行,我看见你天天晚上练来着。”侯仁之于是硬着头皮报了1500米。比赛开始,发令枪一响,侯仁之就拼命往前冲,跑过一圈,又一圈,转弯的时候挺纳闷:怎么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回头一看,哈,所有的人都被他甩得老远!侯仁之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冠军。
侯仁之应该感谢博文,感谢这年的春季运动会,经此一赛,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开朗而活泼。侯仁之的灵魂苏醒了,生活真正像新潮报刊一样在他面前摊开。从那时起,侯仁之除了跑步,又踢起足球。他跑得快,跑不死,这就是他的资本。在篮球上失落的,从足球上捞回来,侯仁之一路踢到校队队长。侯仁之还演过话剧,剧名《山河泪》,反映朝鲜的沦陷和抗争。你们不是觉得我矮而且瘦吗?嘻嘻,那就演个女孩给你们看看。结果,空前的轰动,哗哗的鼓掌。侯仁之还参加全校演讲比赛,夺得头名。喜讯报告给母亲,母亲感到无比欣慰。母亲希望侯仁之将来成为一名教员,她在回信中说:“等到有那么一天,我能坐在最后一排位置上听你讲课,该是多么高兴啊!”遗憾的是母亲不久病逝,她没有能等到那一天。在丧母的大悲痛里,侯仁之动手写作剧本《基甸救国》,说的是以色列人争取自由解放的历程。这是悲情的一次大宣泄,大释放。写好后,有人帮他把稿子拿到济南,发表在齐鲁大学的《鲁铎》杂志。
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
侯仁之的小学、初中晚了几拍,一步晚,步步晚,到得侯仁之研究生毕业,已经是1940年,时年29岁。1938年本来有留英的机会,又因二次大战的烽烟而阻隔。如此蹉跎复蹉跎,直到1946年8月,在落后杨绛、钱学森、陈省身、季羡林、黄万里五位同龄人十一二年之后,才重续前缘,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
利物浦大学不是名校,但是,没关系,侯仁之在燕大的导师是洪业,洪业的观点是“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根据这一师训,侯仁之此番留学,原来打算投奔的是利物浦大学的地理系主任、著名学者罗式培,然而,因为二战耽搁,待到侯仁之出发时,罗式培业已退休,不在岗位上了。
侯仁之是幸运的。罗式培固然优秀,罗式培的继任达比更为出色,后者开创了一门历史地理学,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方兴未艾,大有用武之地。侯仁之决定投在达比门下攻读博士。
一年后,侯仁之开始撰写博士论文,题目是《北平的历史地理》,材料,是在国内早就准备好的。绪论既毕,呈交达比“斧正”。达比一读之下,大为欣赏。达比看出侯仁之绝对是可造之才,而且他的论文,仅仅从绪论就可把握,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贡献。达比见才心喜,这才决定担任侯仁之的导师。
利物浦三年,侯仁之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机会,就到城里或郊外游览用达比的话说,那是一个地理学家必不可少的“散步”。侯仁之的目光渐渐具有双重功能,既能看到表面(地理的),又能看到纵深(历史的)。任何景物,他只消溜一眼,就能迅速演绎出它的来龙去脉。甚至闭眼不看,也能确知它的来龙去脉。这种“第二视觉”,助他在现实与历史中自在穿行。
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侯仁之获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二多方奔走,终于使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都生活在北京,倘若问你一个问题:“北京城有多大年纪?”你肯定回答不出。作为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责无旁贷,他必须回答。侯仁之经过多年艰辛的探索,终于在1990年,报出北京城的诞辰。他说:“北京建城的时间可以上溯到30个世纪以前,故1990年是北京建城3035周年。”
1991年,侯仁之又提出“北京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侯仁之分析,这三个里程碑代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向,但都围绕着中轴线。北京城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紫禁城。想想看,世界上有哪一个封建帝王的首都建筑如此宏伟?没有,绝对没有第二个。这就是无比。而且紫禁城的设计,左祖右社、面南后市,完全符合中国上古的理想。它代表了封建时代的北京走向世界。第二个里程碑是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开辟。新中国成立,宣告封建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开国大典放在哪儿?就在天安门。天安门广场整修一新,东西长安街成为通衢。西侧建起人民大会堂,东侧建起革命历史博物馆,标志中国进入民主时代。第三个里程碑是奥林匹克中心。申奥之前,考虑选址,斟酌来,斟酌去,还是北边最适合。因为北边空着,任何一个大工程,首先要考虑发展的空间。奥林匹克中心由中轴线向北延伸,象征北京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三千多年的北京重新焕发青春。三千多年的遗迹有多少得到认真保护?侯仁之为此倾尽心血。这里面的例子太多了,且举其中一个:九十年代初,首都修建西客站,侯仁之听说有人要放弃莲花池。这怎么行?你们知道北京是怎么来的吗?一次,他给北京市的领导做报告,题目就叫“从莲花池到后门桥”。啧,啧,若以故宫为中心,莲花池在大西南,后门桥在正北,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且听侯仁之娓娓道来,他告诉在座的诸位:北京最初修建的城,名为“蓟”,莲花池的水,是蓟城的生命之源。建城如同造房,一般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莲花池西北方有一处高地,名叫“蓟丘”,蓟城就筑在蓟丘上,并因此而得名。这段经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有相应的记载。不过,那时不叫莲花池,叫“西湖”。莲花池的水源,左右了一个古代城市一步步成长,至金朝,扩展为中都城,这就是北京建都的开始。
侯仁之的晚年持续辉煌。1999年10月,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月,获得美国地理学会“乔治·大卫森勋章”;2001年10月,荣膺美国地理学会“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他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节选自《济南时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总体上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侯仁之的中学阶段、国外求学和晚年时期三个时间段,展现了他作为学生和学者的不同生活侧面。
B.侯仁之从小体弱多病,多次留级。1926年秋,父亲让侯仁之离开家乡到博文中学就读,因为博文是一所教会学校。体育风气浓厚。
C.侯仁之在燕大的导师认为“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投名师”。按照老师的的安排,侯仁之去英国留学,投奔的是并非名校的利物浦大学的著名学者达比。
D.达比之所以决定担任侯仁之的导师,是因为他通过侯仁之的博士论文《北平的历史地理》,看出侯仁之是可造之才,认为他的论文对历史地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E.北京城要焕发青春,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便是一个难题。西客站修建时,莲花池到后门桥一段北京城的古老风貌得以再现。这不仅离不开侯仁之倾尽的心血,也离不开相关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2)结合选部分概括侯仁之成功的原因。(4分)
(3)如何理解“侯仁之的灵魂苏醒了,生活真正像新潮报刊一样在他面前摊开”这句话?请简要分析。(4分)
(4)大器晚成的侯仁之一生始终离不开“晚”字,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