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时间:2017-03-2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人
张炜
在一片山地的边缘,生活着两个老人。那儿很偏僻,但有山有水,林木蓊郁。小茅屋就搭在从山地流出的一条小溪边上。溪水不停地赶路,走向了很遥远的地方;但它在茅屋不远处稍稍歇息了一会儿,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蓝蓝的小湖湾。
老两口无儿无女,却一点也不寂寞。为什么?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动物,养了猫和狗,还有鸽子、鹌鹑、小羊、鸡、兔子,甚至还有几只刺猬。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给他们做伴,让他们高兴,有时也不免惹他们生气。
两个老人在山下已经生活了很久,虽然头发全白了,但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哪一年在此定居的,都认为这样两个老人和这样一座茅屋在山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小茅屋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华里远,所以从过去到现在,老两口都负责为那个村子看护山林。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他们在坡地上垦了一块地,不大不小,正好用来种植一年里所需的粮食和菜。他们喝山溪里的水,用溪边的红土做成了盛粮食的泥缸。夏天,他们在湖湾里洗澡,天冷了就烧热水洗。两个老人都很爱干净,不仅身上没有灰尘,就连小茅屋内也扫得很光洁;灶口没有积灰,灶前没有草屑。
山上山下都长满了野花,他们最喜欢的是铃兰。它们长在阴湿的山坡林下,两个老人常常移栽一些到屋前的空地上。几年之后,小院四周到处都是铃兰了。
只要是喜爱花的人,就一定有许多的朋友。那些走迷了路的各种动物在茅屋前停下来,一会儿就能得到老人赐给的食物;有的干脆住下,成为小院中的一员了。他们的这些动物中,大多都是自己留下来的。这儿尽管离人们聚居的地方很远,可仍然有不少人特意赶来聊天、玩。来得最多的是老人们,他们说这儿的溪水甜,这儿的烟叶味道也醇。客人玩得晚了,就在这儿吃饭。那时猫、狗,甚至是羊和刺猬也大模大样地走到饭桌前。没有一个人驱赶它们,大家都习惯了。
人们给所有动物都取上了名字,哪一个嘴馋,哪一个脾气暴,都一清二楚。它们自己也不想隐瞒自身的弱点,有话直说。比如这年夏天,正是铃兰开花的季节,老人刚刚割下的蜜被什么动物偷吃了一些,还没等追查,猫儿小花就在它们一伙里嚷:“我知道这事儿会找上我,谁叫我的名声坏了哩!其实我才不愿意吃甜……”
除了在山上和田里忙,老人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它们身上。它们就像老人的一群孩子,有时孝顺,有时顽皮。如果它们之间吵起架来,大爷和大娘就出面调解,哪一个不听,就要挨训。老人希望它们互相帮助,个个讲卫生,勤洗澡,勤漱口,并且要把住处搞得很整洁。黑狗三虎子不拘小节,鼻子上常常有鼻涕,不像猫儿那样天天洗脸;而且它有一次还迎着大娘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修养,还是修养问题啊!”大公鸡二柱跟在大娘和大爷身后,这样议论三虎子。
老两口对大家嘘寒问暖,体贴备至。母狗小狸到那个村子里去玩,被负心的雄狗咬伤了前右爪,让大娘多么痛心。她一天两次催老头子上山采药,亲自为它洗伤口、换药。小狸疼得一叫,大娘就流眼泪。
玉玉是一只鸽子,白白是一只羊。它们小时侯都怕冷,冬天都曾被大爷大娘揽进过被窝里,也都不小心在被窝里洒过尿。两个老人不仅没有呵斥它们,反而以人作比,安慰说:“哪家的小孩儿没尿过床?”
白白把大娘的话回去传达了一下,大家都兴奋,但是沉默着,羞羞的。猫儿小花红着脸问大家:“你们说,我们真的像他们讲的那样,长得那么好看吗?”小花的漂亮是出了名的,算是美的代表。不过由它来提出这样敏感的话题,似乎并不适当。大家都不回答它的话。
从那次以后,它们心里都装了一句话,但并不说出来:“我们是美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位老人无儿无女,但是他们生活很充实,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小动物,养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从来不惹他们生气。
B.两位老人在山下已经住了很久,头发都全白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定居下来的,他们负责看护山林,并且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C.两位老人喜爱花,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很多老人愿意来这里喝水、抽烟、聊天,玩晚了可以在这儿吃饭,表现了两位老人爱热闹的特点。
D.两位老人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小动物,让它们有修养、有礼貌、有爱心,说明了两位老人是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隐居者。
E.小说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动物们人格化的动作、语言、神态,犹如一篇童话故事,但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耐人寻味。
8.小说在刻画两位老人的形象时,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写这篇小说有多方面的意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看法。(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