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海南省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时间:2017-05-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巡抚赣。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内府,半输户部。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汝华极论相违诏。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左侍郎,掌部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摄吏部事。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又割四川、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B.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C.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人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D.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汝华正直敢言。他弹劾郑洛不称职、怕敌人而留祸害,以及将领侵占军需物质;他上奏议论江西潘相不遵守朝廷命令。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反对福王不当做法;有使者到处骚扰,有官员致人死亡,他请求惩处,朝廷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发放军饷,并积极筹措钱财,但是有些官员施政不当,战事不断,导致辽东军饷无法解决。
D.李汝华为政务实。他勤奋、机敏,在朝中没有秘党;他长期在户部任职,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5分)
(2)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②鹤氅(chǎ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③黄金液:指酒。④玉尘:喻雪。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见访”是敬词,称别人访问自己,是“拜访”的意思。
B.首句中“可怜”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意思相同。
C.“鹅毛雪”不仅是写景,也衬托出“高情鹤氅人”志趣的高洁。
D.颔联、颈联都对仗工整,词性、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
E.尾联中的“此”,是指代上句“一尺中庭白玉尘”所描写的情景。
15.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