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5-09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组文言文,完成8-13题。

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及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①,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②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③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④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司:掌管
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          适:刚才
C.伐武城,克之                克:攻下
D.除其役,拔充礼书            除:任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出视,乃骡车也            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                别于两地而言
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            而所谈临淄旧典
D.享重名而邀厚福              僧畏慑,拳足而寝
10.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这正是我的家乡
C.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       那与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
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②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1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3分)
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序>》中的士子都可谓  ①  。不过李升在论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  ②  ,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谓  ③  ,博人一笑而已。(3分)
13.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7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15.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16.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为写类似“夜窗听暗雨”的画面,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同为借物寄托思想感情,周敦颐《爱莲说》借莲写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同为亡国词人,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对比手法表达亡国后物是人非之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