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6-20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A刽(ɡuì) 子手  ,C亲戚(qi)、汗涔涔(cén)   ,D插科打诨(hùn)
2、D   A 前合后偃  B苌弘化碧, C混账、轻歌曼舞
3、A   ①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②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此处不合语境。③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④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谦敬辞使用不当,此题可改为“真知灼见”。⑤细大不捐,形容所有的东西都兼收并蓄,此处使用正确。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此处形容“商品”,适用对象不对。
4、B   A项,句式杂糅,“旨在于……”和“……为目的”杂糅,可删除“为目的”。C项,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在“推出”后面加“的”。 D项,偷换主语,“也是……国防利器”的主语是航空母舰,所以在此句前加上“航空母舰”。                                                                          
5、B    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而且前面已有“一连好几天”,不必重复“天天”;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6、B    会试在春季举行“春榜动,选场开”,称“春闱”。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7、C    A.说法绝对,“不择手段”的前提条件是目的利益必须合理;B.两者的价值追求并不“都是相同的”;D.对“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具体表现理解不当,“经历伟大的爱情”不属于“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且不应将之简单分为三个方面。 8、D     A.“创作量多”不是主要原因,且“主要原因”应是“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B.不是所有主人公都具有这些品质;C.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与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意义”看成选择关系,不符合原文语境意义。另外,“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也是合理的目的 9、D    托尔斯泰的话不是指问题,反而是以此证明穿越小说的现实价值。
10.C
11.C    状在文中是作名词“情状,景象”的意思,作动词“陈”的宾语。
12.B “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与文中内容不符。
13.(1)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私装”、“迹”、“遣”  各1分,句意2分)
(2)不久奸臣张纳污蔑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既而”“丑诋”“遂”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 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干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成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14.BE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答对一个2分,两个全对5分)
15.(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2)对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令人惊心;(3)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懑。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并遭打击。(总结情感1分,分析2分,一点3分,2点满分)
16.(1)留恋处,兰舟催发。(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7.AE   B,“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属无中生有;C,“作者对放弃农田去城里打工这种行为的批判”属无中生有;D,文中两处提到五九年都是田大妈的心理活动,写这些也不是为了“突出三年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灾难”,而是为了写出田大妈勤俭的思想根源。
18.田大妈是一个勤劳,善良,珍惜粮食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2分)
①勤快利落。年轻时是个割麦好手,年老了帮助做饭烧茶,从不歇着。
②珍惜粮食。生活苦时,下地拾麦穗,生活好了仍不忘拾麦穗。
③善良、热心、手巧。拾回的麦穗发芽了,无法食用,她能将其做成麦芽糖,分给全村的孩子。(一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
19.①文章不仅赞扬了田大妈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更是对当下生活富裕后,一些传统美德却丢失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侧重写的是返乡那次拾麦穗,拾到的却是发芽的麦穗,只好做成麦芽糖。以“麦芽糖”为题才能突出这次拾麦穗。
②最后一次拾麦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前几次拾麦穗都是为这最后一次做铺垫,村民对粮食的不珍 惜与田大妈的珍惜也形成对比,小说的主题就是在这铺垫和对比中表现出来。所以,以“麦芽糖”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③小说前面只字不提“麦芽糖”,直到篇末才点题,解开悬念,既突出了这一次拾麦穗,也表现了勤俭守本,生活才能永远甜蜜的意味。(一点3分,两点满分)
20. 欧也妮的母亲去世,根据法律规定,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财产,这使葛朗台寝食不安。(2分)葛朗台让公证人起草了欧也妮自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希望女儿能顺从地在文书上签字。(2分)
21.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1空1分,两空3分,3空全对5分)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