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7-08
绍兴一中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美丽的祖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我们的中国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高三(2)班李腾同学的《我的中国心》。
7.(1)竞争比例创新低 国考热降温明显
(2)①2015年国考的职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招录机关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有的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地点、户籍政策、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减少了考生的盲目选择,有效地引导了考生的报名。
②随着这几年社会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往出现的跟风报名情况在减少,报名更趋理性。
③2015年国考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更加严格报名纪律。
④过去,许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看作是一件既能发财,又很荣耀、有面子的事情。如今,青年人对公权力、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
⑤社会上的中小企业不断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去吸引并留住年轻人。
⑥如今的公务员不会再是那种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职业。当官就要依法行政、按规矩办事,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8.D 9.B 
10.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
11. ①小小年纪就必须在八里外的学校住宿,每周三要在一个半钟头内跑回家拿下半周吃的东西。②以“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为一顿饭食。③窑洞宿舍打地铺,冬季与寒冷对抗。
12 ①在褥子下铺上废纸片。②只要有太阳就晾晒褥子,雪后在教室外晒鞋。③不脱衣服蒙头睡觉。④鞋里先铺塑料袋,再铺纸。
13.诗句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思绪:大雪带给“我”的不是“枕着馒头睡”的丰收喜悦,它带给“我”的只是难熬的寒冷。“泪水悄然滑落”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心灵的真实呈现。
14.①“遗失”“寒冷”的事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②标题新颖,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③“遗失的寒冷”可以表现人物和艰难困苦的抗争,是文章主题的体现。
15.①寒冷这样的苦难锻炼了“我”的意志,磨砺了“我”的心灵。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挑战,甚至觉得“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这样的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虽然回忆起来“泪流不止”,但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感慨与体悟。告别苦难后,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②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苦难,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对待苦难。有人在苦难面前退缩,有人经历苦难后奋发。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面对苦难,把苦难当作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和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16.C  17.A 18.D
19.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
20.(1)环绕着房屋种植了很多竹子,年岁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这楼为翠筠,表达自己的喜好。(得分点:“环植”“蕃盛”“名”)
(2)竹子的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罗同伦的志向也一定在这方面吧?(得分点:“为……所”“志”)
【参考译文】
吉水的东面,桐江的上游,那个地方有很多竹子,那个村落叫竹溪。村子里的望族(大族)是罗氏一族,罗氏家族有一个优秀子弟叫罗同伦,他对竹子特别喜欢,造了几间楼房,环绕着房屋种植了很多竹子,年岁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这楼为翠筠,表达自己的喜好。(他)通过他的伯父翰林侍讲罗汝敬请求我为翠筠楼写一篇记。
罗汝敬说:“适逢阳光明丽、天气暖和的春天与秋高气爽的秋天,四面的窗户都打开,风轻缓地吹过来,竹林郁郁葱葱如同青云,竹林漫山遍野好像白雪。俯瞰竹林,广阔而宏大如翠绿的波涛摇荡在脚下;坐在楼中静听竹林,嗈嗈的竹声犹如金石齐鸣在几席之外。至于到了清凉的夜晚,竹枝像凤羽般随风高扬,舞姿蹁跹;冬雪的早晨,竹竿挺立独秀,这些都是在楼中看到的佳趣。闲暇之时,登上楼,可以使人的胸怀抱负清净旷达,任何世俗的思虑都不足以侵入人的心怀,超然如走出人间而立于尘世之外。”
我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假如没有潇洒脱俗的资质,怎么能够说这种快乐呢?罗同伦一定有超脱世俗的资质吧。亭台楼榭高大,佳树密布,奇花烂漫开放,散发浓郁的香气,音乐歌舞,每日相聚并且欢畅痛快地吃喝,这些都是豪华奢侈的人所崇尚的,并且是世俗所追求的。他们本来自以为有所依仗从而把这些当作快乐,然而这些快乐往往早上繁盛,晚上却凋谢了,不能稍微地停留片刻。我看这座楼,虽然四季冷热不齐,却都有在此的快乐,又难道仅仅是志趣高洁和庸俗的不同吗?罗同伦大概有与众不同的追求。或者说君子(罗同伦)崇尚外物,不在于耳目的娱乐与志趣的闲适,而在于外物的品德?那些竹子中空外直,刚直且通达,枝条柔软却不弯曲,有闲散清静的内涵,没有华丽奇异的外观。顶着炎炎夏日却给人凉意,傲视严冬却愈加苍劲挺拔,竹子的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罗同伦的志向也一定在这方面吧?”
罗氏一族原来的住所,起初在印冈这个地方,迁徙到桃林,又从桃林迁徙到竹溪。我听说宋代有一个叫竹谷老人的人,是品德高尚、超越世俗的人。他的儿子罗大经和弟弟罗应雷都是南宋理宗皇帝时期的进士,罗大经著有《鹤林玉露》一书传于当世,每一代的典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核实可知,罗氏一族从很早就崇尚竹子。罗同伦,是竹谷老人的第九代孙,从罗大经算起为八代,他们崇尚竹子大概也是有源头的吧,因此推论罗同伦喜欢竹子的源头所在,并写下这篇记。
21.用典 借景抒情
22.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达至深情感。
23.法 《说难》《孤愤》
24.要法律严明,不能一味宽仁,以致百姓轻易触法。
【参考译文】
子产做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刑法。”等到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变成郑国的大祸了。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游吉感叹地说:“我要是早日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25.(1)今两虎共斗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26.【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茑鸟因为叼着一条鱼,而被一群乌鸦紧追,它无处可逃,疲累不堪;第二层意思,叼在嘴里的那条鱼掉下来之后,乌鸦不再追它,茑鸟感到了轻松与平静。这两层意思之间,构成明显的对比关系,意在启示人们——当我们得到“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因此而身心疲劳,甚至痛苦不堪;当我们丢弃“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获得心灵的轻松平静。据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得与失”的辩证分析;
②懂得舍弃,方可收获;
③放弃物质利益,拥有内心轻松等。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