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9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9-13
1、A (B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D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
2.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3.D(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
4.D( 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5.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1点2分,答对3点满分)
6.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 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1点2分,答对3点满分)
7.A(B“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4分)
9.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
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
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3分,每点1分)
10. C(“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11.B(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C(耽病之,不是贾耽生病,而是担忧。)
13.(1) 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有反对有拥护,士兵一定不安心。(正确翻译“以”、“谋”、“下”、“背向”、“固”各1分)
(2) 贾耽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以及亲信的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是德行淳厚有规矩的人。(正确翻译“归第”、“稍”、“近习”、“喜愠”、“有常”各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 ,调任东 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 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14.B、C(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E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
15.①(2分)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2分)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2分)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16、(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c
18D A”大约”和“近” 重复 B“239块”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C“根据”和“数据显示”杂糅。19C A 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 B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D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20(1)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2)对家庭成员资格的认定。(3) 失去了家庭成员的合法资格的人(或为家庭所遗弃的人)
21、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
22、参考立意:
①对人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②尊重生命,珍惜生命。③应该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④学会变压力为动力。⑤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坚强而不是逃避。⑥严格的评价制度是服务业生存的关键。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3.D(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
4.D( 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5.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1点2分,答对3点满分)
6.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 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1点2分,答对3点满分)
7.A(B“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4分)
9.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
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
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3分,每点1分)
10. C(“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11.B(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C(耽病之,不是贾耽生病,而是担忧。)
13.(1) 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有反对有拥护,士兵一定不安心。(正确翻译“以”、“谋”、“下”、“背向”、“固”各1分)
(2) 贾耽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以及亲信的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是德行淳厚有规矩的人。(正确翻译“归第”、“稍”、“近习”、“喜愠”、“有常”各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 ,调任东 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 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14.B、C(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E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
15.①(2分)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2分)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2分)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16、(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c
18D A”大约”和“近” 重复 B“239块”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C“根据”和“数据显示”杂糅。19C A 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 B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D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20(1)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2)对家庭成员资格的认定。(3) 失去了家庭成员的合法资格的人(或为家庭所遗弃的人)
21、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
22、参考立意:
①对人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②尊重生命,珍惜生命。③应该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④学会变压力为动力。⑤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坚强而不是逃避。⑥严格的评价制度是服务业生存的关键。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