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娄底双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7-09-19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目中无我
拉什•阿林[瑞典]
我是屋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没有人再看着我的眼睛。他们看着我,就像看着家具。我坐在这里,假装在看报。不过我根本不在看报,我只是在想,我是屋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是屋子里唯一眼睛未被人注视的人。
英格丽要去跳舞,哈罗尔德要进城。比利耶尔要到一个明天结婚的朋友那里去喝喜酒,去折腾新郎,安娜要坐小汽车去兜风。她老公过一个钟头就会来接她。他们也许还要经过海诺桑德镇,在那里的一个熟人家过夜。大家都要离开这儿。我老伴要去参加一个布道会。她对英格丽说,来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布道员。这话她不是对着我说的。没人和我说话。
早先,在出事之前,格列塔在这样的星期六的晚上总会带尼瑟和白蒂尔到我这里来。她会说:“现在你们得呆在外公家里,爸爸妈妈要出去。”那时,男孩子们会很高兴和我在一起。我给他们削树皮船,用厚纸做风筝。男孩子们是最后两个还看着我眼睛的人。他们看着我的眼睛说:“啊,外公真好!”
但是他们也变了。他们也不再看着我的眼睛了———甚至在出事之前就已经这样了。他们不再需要我了。他们自己带着流行画报到这里来。他们坐在那里剪剪贴贴,盖小房子,搭工事,但是他们从来不问我。航模流行的时候,他们也做航模。但是他们从来不要我指点。到最后他们连做什么都不给我看了。
在出事之前就已经是这种样子了,现在就和那时一模一样。
我是屋子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静静地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没有人再看着我的眼睛。跟我说话就更是难得了,即使有时候他们要说些什么,也都不看着我的眼睛。
“你能给我装一斗烟吗,爸爸?”有时比利耶尔会这么说。但他从来不看我。他只把他的空烟斗递过来,我就掏出我的烟袋让他装。我很想对他这么 说:“儿子,你随便拿,可是下回你对你老爸说话的时候,得看着他的眼睛。”
但我从来没有这么说。我的舌头太厚太硬。我不知道我的舌头出了什么毛病,反正我的舌头说不出我想要说的话。在出事之前,我的舌头就已经有毛病了,有好几年了,我觉得我的舌头越来越厚,越来越硬。我有满肚子的心事要说,但我的舌头不听使唤,说出来的话都成了废话。现在我已经回来了,我也愿意 对我的老伴、我的孩子、我的孙子、孙女说:“为什么你们不再看我的眼睛啦? 为什么你们不跟我说话? 要是你们时不时地看看我的眼睛,跟我说说话,就不会出事了。”
但这是没有一点用的,我的舌头是不会变样的,其它的东西也都不会变样的。
……
“好上帝啊,你就瞧瞧我的眼睛吧。跟我说几句话吧。我他妈的孤独得要死。我真是心如死灰,胸膛里没点热气啦。”
可是,这些话我从来没说出来。我想跟上帝说话的时候,我的舌头也变得又僵又硬。不过,我还记得,出事的那天晚上,我也这么坐在这里,心里想着他们真的不喜欢我吗? 他们真的不喜欢给了他们生命、给了他们这个家的他们自己的老爸吗? 我记得我就坐在这里,巴望我自己大病一场。我巴望自己疼得在地上打滚,看看他们会怎么办。他们会照顾我一辈子,不是吗?
我逃出了家,我逃到苏发夫斯镇外的树林里,希望听到“喂,古斯塔夫•安德森,你在哪儿”的声音,我在树上坐着,一直坐到我终于意识到还要等很久才会有人来为止。在黎明之前,显然不会有人来了。我从树上爬下来,在白色的、干燥清洁的苔藓上躺下来。我很快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太阳当空了。我马上又爬到松树上去,但是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我饿坏了,但还是安慰自己说:“他们就快来了。很快乡里的警官就会领着人围成一大圈来找我了……人们要一棵树一棵树地挨着搜,会查看每一块大石头后面或者倒下的大树底下,会有几百双眼睛来找我。”
(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中前面多次提到“出事”这个词,却并不说是什么事,其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这件事就是指后文中老人离家跑到树林里这件事。
B. 老人的外孙前后言行的对比,说明他们长大以后,忘了外公的好处,显然是老人喜欢安静,不善言辞造成的。
C. 文章以“会有几百双眼睛来找我”结尾,既表达了老人的渴望,又与开头第一段的“我是屋子里唯一眼睛未被人注视的人”相呼应。
D.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在平实中蕴深刻的内涵,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是记叙了平常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小事很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却让我们体会到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这样一个道理。
【解析】7.B(B项说老人喜欢安静,不善言辞,原因分析错误。3分)
8.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叙说故事,这样写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解析】8.(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
①有利于老人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心中不被亲人关注的孤独、无聊、 无奈之情。
②以“我”的口吻进行无奈的诉说,容易引发读者感慨,产生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③“我”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显得更真实,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9. 如果你是老人的子女,你觉得老人的精神上有哪些需求?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9.①给予老人关注,让他感觉到你的重视。文中儿子只把烟斗递过去,却从来不看他,让老人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重视。
②多陪老人聊天交流,找到老人喜爱的交谈话题。文中多次出现“没有和我说话”,就是因为缺少话题的原因。
③多带老人参加室内外活动,文中开头就提到儿女、小孩、妻子各有自己的外出活动,只有“我”没有,自然不舒服。
④给老人以成就感,让老人感觉自己有价值。老人对外孙有意见,就是因为觉得外孙不需要自己指导而感到失落。(答任意三点,每点2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B.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C.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D.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解析】10. B 主要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消除盗贼是根本。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没人敢深入追究。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如“擢”,表示兼任的如“署”。
B. 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 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 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解析】11. A   “署”,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于成龙虽然在乐亭任职时间不长,但施政深得民心。后来,又因为为官清廉,得到皇帝诏令嘉奖。
B. 皇上向于成龙询问畿辅重地兴利除弊首要的事是什么,于成龙认为是消除盗贼,大力推行保甲制。
C. 皇上认为可能会有借钱纳资捐官的人,这些人最终会剥削百姓来偿还债务。于成龙认为皇上说得对,于是主动认错。
D. 皇上亲临察看于成龙负责修缮的高家堰、归仁堤各处,命令于成龙继续筹办增筑疏浚的事务。不久他因病请假,回乡调养治疗了。
【解析】12. D    D项结合文本内容“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可知,是“在任上调养”,不是“回乡调养”。
13. 翻译。(10分)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解析】13. (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被降职调走”被动句,“叩阍”,“勘实”)
(2)(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他(于成龙)”主语补充,“卑薄”,“虞”)
参考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代理滦州知州。(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成龙回奏:“不会连累(百姓)。”皇上说:“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皇上于是问(他):“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成龙说:“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削去官职,皇上让(他)留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
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小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4.【解析】AD (A项“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视角出发点。D项“诗人内心的忧愁”理解有误,重点是写洞庭水能涤荡心灵的作用。)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解析】15.(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每点1分,共2分)
(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每点2分,共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 《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解析】  (1)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