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娄底双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时间:2017-09-19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青岛交响乐团演奏的《英雄》序曲音调抑扬宛转、高亢激昂,听者击节叹赏,一曲终了,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向乐团致敬。
B.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揭露的官场腐败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
C.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D.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夺冠。
【解析】17. A项击节叹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符合语境,使用准确。B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此处属于感情色彩用错、对象用错。C项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符合语境,使用准确。D项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此处符合语意,使用正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上海打捞局企业联合体与韩国海洋水产部签署了“岁月”号打捞合同,赴韩国实施“岁月”号打捞工程,目前对沉船事故的打捞工作已经完成。
B. 《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C. 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D. 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工艺方面用料低劣,其成本比原版书的降低许多,力图以低价和低折扣获得更大的销量。
【解析】18.C。分析: A项搭配不当,“打捞”“事故”搭配不当,B项中途易辙,D项中“低折扣”不合逻辑,应为“高折扣”。
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了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     、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     、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 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自由思想  胡适的社会批判
B. 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社会批判  胡适的自由思想
C. 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思想自由  鲁迅的批判社会
D. 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鲁迅的思想自由  胡适的批判社会
【解析】19.B此题考查语意的连贯和句式的选用。从前后文的呼应看,排除C项;从短语的结构看,与“严谨学业”结构一致的应为“社会批判”和“自由思想”,可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与“雅舍”相应的是“苦茶”和“菜谱”,而“平和”与“幽默”是作家的风格,故排除A项。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②  
③ 
【解析】20.答案:(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2点得5分)
    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2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
①分析名字构成要素的来源
②根据这些名字概括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
【解析】21.
①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3分)
②志向远大  聪明睿智   品德高尚(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姓名的构成要素的来源,注意“浩”“鹏”“思齐”等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系。这些姓名都寄予父母的厚望,如“浩宇”,浩渺宽广,器宇轩昂;“翰海”,翰,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翰。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海,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6月7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程某在微信公众号上以《201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快来围观》为标题发表文章《人生如路,快上车吧》,24小时过去,阅读量破百万,8天过去,阅读量超过325万,转发量26万多次,点赞4万多个。
但经中新网记者向江苏省考试院核实,并没有所谓“满分作文”流出。一时间舆论反转,网友纷纷怒指“每年都有这种蹭热点的营销鸡汤文。”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22. 写作角度:
(1)造谣的程某: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而身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了吸粉博眼球赚取阅读量而造假新闻,暴露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2)信谣的公众:谣言得以迅速传播,除了反映人们缺乏常识以外,更反映了公众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形成了一种高考娱乐和高考焦虑。从以“零分作文”为噱头的网络段子到以“满分作文”为由头的不实传言,全民都付出了无限的热情。
(3)传谣的自媒体:明知故犯、影响巨大、个体获利,这既是本次事件的特征,更是诸多新媒体无底线竞争的一个缩影。这种蹭热点求推送赚转发谋关注的标题党新闻炒作甚至造谣行为,使得网络传播生态日益恶化。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